后进生社交心理案例探析
发布时间:2015-07-08 08:47
[摘要]:新课改理念下的“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从真正意义上提出了教育能否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后进生转化是其工作重点之一。本文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选取了一个典型案例,分析了其社交心理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解决的策略,关键在于疏导,使其健康快乐的学习和成长。
[关键词]:后进生社交心理疏导
后进生往往是不被同学们欢迎,甚至令老师、家长揪心、担忧的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多表现为孤独、自卑、焦虑、逆反心理强,而且常常心灵封闭。其实在他们心灵深处是多么的渴望与人交,他们更需要关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在增强后进生社交自信心,引导他们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方面进行了案例分析与研究。
一、案例:李玲,女,16岁,学习成绩很差,上课不发言,而且总是在回避和老师的接触的机会,个性胆小、自卑、不擅言谈。在学习上常常撒谎,一般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家庭生活背景:父母务农,靠做点小买卖谋生,父母平时几乎没有时间,甚至也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其唯一的教育方法就是粗暴的训斥与打骂,尤其是在学习的问题上。wWw.lw881.com孩子和父母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
二、案例心理问题分析
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与了解,发现她与人交往的主要心理表现是:严重自卑心理、孤独焦虑心理、胆小压抑心理。我认为形成该心理的原因主要是:
1、父母在学习上对他的期望值太高。
通过家访和与家长的谈心,了解到李玲的父母都是农民,生活比较艰苦,因此希望孩子学习成绩优异,将来能够出人头地。但是这么多年以来,李玲的成绩很让父母失望。为此,家长通过请家教、找亲戚帮忙等种种方式来弥补,但仍不见成效。父母的打骂使她形成了严重的胆小、焦虑心理特征,造成了如今自卑、孤独的性格。
2、同学的排斥
因为她在班级里成绩一直非常差,每天面对许多的错题改正,考试常常不及格。由于长期不被群体接纳,李玲一直就像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出现在班级里,可以想象他内心的孤独、焦虑和无助让他多么痛苦了。
我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找她谈心,给予倾诉机会,和相应的社交心理疏导。关心、爱护,帮助她树立健康的自信心,同时教授他一些社交技巧,让她有机会能自由地与他人交往,促进其社交心理素质不断加强,心理更加健康。
三、注重疏导
(一)疏导父母
我主动利用傍晚及星期天与张松父母谈心,劝他们给孩子更多生活空间并给孩子提供更广阔的发展途径。建议家长在生活中多抽出时间,多和孩子沟通,多一些欢笑,多赞扬孩子身上的优点,例如:忠厚诚实、细心体贴等等,建立孩子的自信心。鼓励家长对孩子表达心中的关爱,不要一直打骂,打消孩子心中焦虑、胆小的情绪,培养正常的社交心理。
在班级里告诉同学要平等友爱的和张松相处,不要随意的欺负、取笑他,因为每一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耐心细致的关心他,如果张松有不懂的地方向你请教,态度要耐心,不要用不好听的话去讽刺他;帮他树立信心,让同学们真心想一想他的优点,例如:忠厚诚实、细心体贴等等。并且和班主任沟通,给他安排了一个活泼爱笑的学生作为同桌,为他建立良好社交人际关系奠定了基础。
(三)个人疏导
在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中,我们始终相信,个体内心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只有通过自我激励、自我成长,才能真正达到心理的成长,只有发挥他个体的自我力量,才能使他真正走出孤单、走出胆怯,树立健康的社交心理。
1.发现“闪光点”学会赏识自己
每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点”。正如一位老教育家讲的那样:“人无全才,人人有才;因材施教,人人成才。”我告诉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十指有长短,各有各作用。天上有月亮,也有星辰,甚至有一些我们根本看不见。可是,它们依然有存在的必要。我不仅让她在小卡片上写下自己的优点,而且我还发动全班同学一起写下她的优点,并在班上读给她听。开始她很惊奇,很害羞。后来她的眼中开始闪现光芒,腼腆地绞着手说:“我没有想到,我还有优点,这么多……”我鼓励他发现优点,赏识自我。
2.提供社交机会
在班级里给他安排一些为集体服务的机会,增加社交机会,同时也提供了社交技巧实践的机会。建议任课教师把最最简单题目的回答机会尽量让给她,让她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社交心理,走出自卑、焦虑情绪的干扰。在面对比较困难的社交初期,我们运用角色模拟的方式,一次次的模拟社交的场景,即使给予她成功的鼓励,不断强化她的社交成功体验。用游戏的方式建立她的社交心理机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经过了将近一年的努力后,我欣喜的看到李玲的成长步伐。其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反复的困惑。现在,张松在与人的交往上的自信心明显提高了许多,下课已经可以和谐的和同学们在一起做游戏。看着他在群体中愉快的欢笑,我感到老师们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希望他在成长的路上越走越远,在社交上真正体会到生活的快乐。
[关键词]:后进生社交心理疏导
后进生往往是不被同学们欢迎,甚至令老师、家长揪心、担忧的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多表现为孤独、自卑、焦虑、逆反心理强,而且常常心灵封闭。其实在他们心灵深处是多么的渴望与人交,他们更需要关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在增强后进生社交自信心,引导他们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方面进行了案例分析与研究。
一、案例:李玲,女,16岁,学习成绩很差,上课不发言,而且总是在回避和老师的接触的机会,个性胆小、自卑、不擅言谈。在学习上常常撒谎,一般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家庭生活背景:父母务农,靠做点小买卖谋生,父母平时几乎没有时间,甚至也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其唯一的教育方法就是粗暴的训斥与打骂,尤其是在学习的问题上。wWw.lw881.com孩子和父母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
二、案例心理问题分析
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与了解,发现她与人交往的主要心理表现是:严重自卑心理、孤独焦虑心理、胆小压抑心理。我认为形成该心理的原因主要是:
1、父母在学习上对他的期望值太高。
通过家访和与家长的谈心,了解到李玲的父母都是农民,生活比较艰苦,因此希望孩子学习成绩优异,将来能够出人头地。但是这么多年以来,李玲的成绩很让父母失望。为此,家长通过请家教、找亲戚帮忙等种种方式来弥补,但仍不见成效。父母的打骂使她形成了严重的胆小、焦虑心理特征,造成了如今自卑、孤独的性格。
2、同学的排斥
因为她在班级里成绩一直非常差,每天面对许多的错题改正,考试常常不及格。由于长期不被群体接纳,李玲一直就像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出现在班级里,可以想象他内心的孤独、焦虑和无助让他多么痛苦了。
我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找她谈心,给予倾诉机会,和相应的社交心理疏导。关心、爱护,帮助她树立健康的自信心,同时教授他一些社交技巧,让她有机会能自由地与他人交往,促进其社交心理素质不断加强,心理更加健康。
三、注重疏导
(一)疏导父母
我主动利用傍晚及星期天与张松父母谈心,劝他们给孩子更多生活空间并给孩子提供更广阔的发展途径。建议家长在生活中多抽出时间,多和孩子沟通,多一些欢笑,多赞扬孩子身上的优点,例如:忠厚诚实、细心体贴等等,建立孩子的自信心。鼓励家长对孩子表达心中的关爱,不要一直打骂,打消孩子心中焦虑、胆小的情绪,培养正常的社交心理。
(二)疏导同学
在班级里告诉同学要平等友爱的和张松相处,不要随意的欺负、取笑他,因为每一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耐心细致的关心他,如果张松有不懂的地方向你请教,态度要耐心,不要用不好听的话去讽刺他;帮他树立信心,让同学们真心想一想他的优点,例如:忠厚诚实、细心体贴等等。并且和班主任沟通,给他安排了一个活泼爱笑的学生作为同桌,为他建立良好社交人际关系奠定了基础。
(三)个人疏导
在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中,我们始终相信,个体内心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只有通过自我激励、自我成长,才能真正达到心理的成长,只有发挥他个体的自我力量,才能使他真正走出孤单、走出胆怯,树立健康的社交心理。
1.发现“闪光点”学会赏识自己
每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点”。正如一位老教育家讲的那样:“人无全才,人人有才;因材施教,人人成才。”我告诉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十指有长短,各有各作用。天上有月亮,也有星辰,甚至有一些我们根本看不见。可是,它们依然有存在的必要。我不仅让她在小卡片上写下自己的优点,而且我还发动全班同学一起写下她的优点,并在班上读给她听。开始她很惊奇,很害羞。后来她的眼中开始闪现光芒,腼腆地绞着手说:“我没有想到,我还有优点,这么多……”我鼓励他发现优点,赏识自我。
2.提供社交机会
在班级里给他安排一些为集体服务的机会,增加社交机会,同时也提供了社交技巧实践的机会。建议任课教师把最最简单题目的回答机会尽量让给她,让她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社交心理,走出自卑、焦虑情绪的干扰。在面对比较困难的社交初期,我们运用角色模拟的方式,一次次的模拟社交的场景,即使给予她成功的鼓励,不断强化她的社交成功体验。用游戏的方式建立她的社交心理机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经过了将近一年的努力后,我欣喜的看到李玲的成长步伐。其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反复的困惑。现在,张松在与人的交往上的自信心明显提高了许多,下课已经可以和谐的和同学们在一起做游戏。看着他在群体中愉快的欢笑,我感到老师们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希望他在成长的路上越走越远,在社交上真正体会到生活的快乐。
上一篇:试论高职生的不良考试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