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班级活动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5-07-08 08:47
论文关键词:班级;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论文摘要:班级是学校管理和教育学生最主要的阵地,班级活动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现阶段班级活动的主要类型,并进一步分析了每项班级活动跟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对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在我国的学校教育里,班级跟学校的关系就像家庭跟社会的关系一样重要,班级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人群,也有别于一般的社会群体。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班级是一个微型的教育学生的社会体系,班集体是学生自己的组织,他们是集体的主人,在集体中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须充分利用班集体在学生个人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用集体的方式实现其不断的提升和优化。班集体建设的内涵十分丰富,班集体建设包括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活动等一切班级教育工作,尤其是班级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班级活动的主要类型
从一定意义上讲,班级活动乃是班级的一种重要存在方式和表现形式。班级活动由于具有全员参与这一特性,因而能为班级所有成员发挥特长、发展能力提供一个大舞台。因此,在班级活动中,才真正有可能贯彻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全体性和主动性等原则,促进每个学生个性主动、全面、健康与和谐的发展。班级活动的范围十分广泛,这里主要是指以班级为单位的各种课内课外教育活动。从活动的形式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将班级活动分为班会活动、仪式活动、闲暇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班会活动即班会课,仪式活动主要包括开学典礼、入团入队、成人宣誓和生同纪念等活动,闲暇活动主要指班级内外各种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参观访问、义务劳动、社会调查等活动。
2.班级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2.1班会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传统的班会课主要是对班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品德方面的教育,但这种教育往往只是停留在对学生进行知识道理的灌输这一层面,缺乏对学生情感体验方面的关照,故而很难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其教育效果也是可想而知。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使班会课的内容更加鲜活充实、形式更加生动有趣,而且也能加深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促进他们个性更加完满的发展,与此同时也有利于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从而使班会课达到“德” “心”双收的效果。在班会课上,班主任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对学生讲行心理健康教育,如游戏活动、心理剧表演、主题辩论等。以心理剧表演为例。心理剧表演以某种心理冲突情境下的自发表演为主,它通过特殊的戏剧形式,使参演学生的人格结构、人际关系、心理冲突和情绪问题在戏剧活动中逐渐呈现于舞台,以达到宣泄情绪、消除压力的作用。同时,学生受到参演过程中激情的影响,对所演角色可以产生某种程度的认同,从而使参演学生的日常行为发生改变。
2.2仪式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对于班会活动而言,我们似乎对各种仪式性教育活动(如开学典礼、入团入队、成人宣誓、生同纪念等)的教育功能认识不足。但这些恰恰是我们更加需要重视、更加需要加以发掘的教育资源。这些在日常生活中不容易获得的情景,可以营造出某种特殊的情境和氛围,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唤醒、灵魂得到洗礼、精神得到跃迁。这些仪式性活动从教育功能上来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要促成学生从对家庭、对父母的依恋中转移出来,转而形成对班级、对同学乃至对社会的一种新的依恋,仪式教育本来应该是一种包蕴着丰富精神内涵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中的各种仪式往往被简化为一套固定的、僵化的操作流程,结果这种教育只能是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并没有收到它们应有的效果。因此,在利用各种仪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特别注意学生在仪式中的理智反思、情感体验和精神唤醒,使这些仪式性活动真正能起到开发心理潜能、促进灵魂唤醒和提升精神境界的作用。
2.3闲暇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学生学习活动之外的一项带有休闲性质的教育活动,班级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维护和促进作用。这种闲暇活动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放松、玩乐活动,它应该是学校正规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属于广义的“生活教育”的一部分。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自由支配时间,闲暇将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一意义上讲,闲暇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更加突显出其意义:一方面,这种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对闲暇活动的正确认识,养成健康文明的休闲方式;另一方面,从人的心理毕生发展的角度来看,丰富健康的闲暇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多种心理机能获得全方位的、综合的和可持续性的发展。丰富健康的闲暇活动不但可以拓展学生课余生活的时间和空间,使之免受不良活动的诱惑和干扰,而且这些活动更有利于学生发现那些自身所潜藏着的、被书本和作业所遮蔽了的多方面的才能,有利于充分发掘他们的心理潜能。另外的一些研究表明,学生参加有竞争性的运动并取得成功,可以促进其竞争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班级文艺活动可以使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保持朝气蓬勃的状态,有利于其消除学习的疲劳,恢复精神,陶冶性情。如书法活动不仅可以锻炼臂力,而且要全身用力,排除杂念、专心致志、定气凝神,因而能培养人的审美意识、陶冶人的性情。再如郊游、远足活动可以让学生呼吸到清新的空气、领略到秀丽的景色,令他们忘却忧郁和烦恼。
2.4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参观、访问和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领悟到更多的人类文明。它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需求,有利于他们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增强创新能力,所有这些都对学生心理健康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同时,社会实践活动还可以使学生对他们生活在其中的现实社会有一个比较真实而全面的认识。客观地讲,我们面对的现实社会总是一个不那么完善、不那么理想、存在许多阴暗面的社会。相比而言,学校环境则较为纯真、理想。二者之间的差异极易使学生在心理上陷入各种矛盾和困扰之中。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及早对社会现实有所认识和知觉,这对他们在心理上形成一个“缓冲区”,以便调节心理失衡状态是十分有利的。
班级活动跟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学校要更重视班级活动,开展更丰富更合理更科学的班级活动,在活动中教育心理和锻炼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同时也让班级活动更具有现实存在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承芬.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
[2]林孟平.辅导与心理治疗增订版(第十版)[m].香港:商务印书馆.1999.
[3]吴增强.学校心理辅导通论:原理.方法.实务[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
[4]龚浩然,黄秀兰.班集体建设与学生个性发展[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5]李太平.班集体与个性形成[j].教育评论.1996.
[6]许高厚.现代班级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7]高洪源.班级管理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觉醒和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
论文摘要:班级是学校管理和教育学生最主要的阵地,班级活动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现阶段班级活动的主要类型,并进一步分析了每项班级活动跟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对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在我国的学校教育里,班级跟学校的关系就像家庭跟社会的关系一样重要,班级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人群,也有别于一般的社会群体。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班级是一个微型的教育学生的社会体系,班集体是学生自己的组织,他们是集体的主人,在集体中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须充分利用班集体在学生个人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用集体的方式实现其不断的提升和优化。班集体建设的内涵十分丰富,班集体建设包括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活动等一切班级教育工作,尤其是班级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班级活动的主要类型
从一定意义上讲,班级活动乃是班级的一种重要存在方式和表现形式。班级活动由于具有全员参与这一特性,因而能为班级所有成员发挥特长、发展能力提供一个大舞台。因此,在班级活动中,才真正有可能贯彻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全体性和主动性等原则,促进每个学生个性主动、全面、健康与和谐的发展。班级活动的范围十分广泛,这里主要是指以班级为单位的各种课内课外教育活动。从活动的形式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将班级活动分为班会活动、仪式活动、闲暇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班会活动即班会课,仪式活动主要包括开学典礼、入团入队、成人宣誓和生同纪念等活动,闲暇活动主要指班级内外各种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参观访问、义务劳动、社会调查等活动。
2.班级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2.1班会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传统的班会课主要是对班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品德方面的教育,但这种教育往往只是停留在对学生进行知识道理的灌输这一层面,缺乏对学生情感体验方面的关照,故而很难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其教育效果也是可想而知。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使班会课的内容更加鲜活充实、形式更加生动有趣,而且也能加深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促进他们个性更加完满的发展,与此同时也有利于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从而使班会课达到“德” “心”双收的效果。在班会课上,班主任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对学生讲行心理健康教育,如游戏活动、心理剧表演、主题辩论等。以心理剧表演为例。心理剧表演以某种心理冲突情境下的自发表演为主,它通过特殊的戏剧形式,使参演学生的人格结构、人际关系、心理冲突和情绪问题在戏剧活动中逐渐呈现于舞台,以达到宣泄情绪、消除压力的作用。同时,学生受到参演过程中激情的影响,对所演角色可以产生某种程度的认同,从而使参演学生的日常行为发生改变。
2.2仪式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对于班会活动而言,我们似乎对各种仪式性教育活动(如开学典礼、入团入队、成人宣誓、生同纪念等)的教育功能认识不足。但这些恰恰是我们更加需要重视、更加需要加以发掘的教育资源。这些在日常生活中不容易获得的情景,可以营造出某种特殊的情境和氛围,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唤醒、灵魂得到洗礼、精神得到跃迁。这些仪式性活动从教育功能上来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要促成学生从对家庭、对父母的依恋中转移出来,转而形成对班级、对同学乃至对社会的一种新的依恋,仪式教育本来应该是一种包蕴着丰富精神内涵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中的各种仪式往往被简化为一套固定的、僵化的操作流程,结果这种教育只能是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并没有收到它们应有的效果。因此,在利用各种仪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特别注意学生在仪式中的理智反思、情感体验和精神唤醒,使这些仪式性活动真正能起到开发心理潜能、促进灵魂唤醒和提升精神境界的作用。
2.3闲暇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学生学习活动之外的一项带有休闲性质的教育活动,班级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维护和促进作用。这种闲暇活动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放松、玩乐活动,它应该是学校正规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属于广义的“生活教育”的一部分。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自由支配时间,闲暇将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一意义上讲,闲暇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更加突显出其意义:一方面,这种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对闲暇活动的正确认识,养成健康文明的休闲方式;另一方面,从人的心理毕生发展的角度来看,丰富健康的闲暇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多种心理机能获得全方位的、综合的和可持续性的发展。丰富健康的闲暇活动不但可以拓展学生课余生活的时间和空间,使之免受不良活动的诱惑和干扰,而且这些活动更有利于学生发现那些自身所潜藏着的、被书本和作业所遮蔽了的多方面的才能,有利于充分发掘他们的心理潜能。另外的一些研究表明,学生参加有竞争性的运动并取得成功,可以促进其竞争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班级文艺活动可以使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保持朝气蓬勃的状态,有利于其消除学习的疲劳,恢复精神,陶冶性情。如书法活动不仅可以锻炼臂力,而且要全身用力,排除杂念、专心致志、定气凝神,因而能培养人的审美意识、陶冶人的性情。再如郊游、远足活动可以让学生呼吸到清新的空气、领略到秀丽的景色,令他们忘却忧郁和烦恼。
2.4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参观、访问和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领悟到更多的人类文明。它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需求,有利于他们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增强创新能力,所有这些都对学生心理健康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同时,社会实践活动还可以使学生对他们生活在其中的现实社会有一个比较真实而全面的认识。客观地讲,我们面对的现实社会总是一个不那么完善、不那么理想、存在许多阴暗面的社会。相比而言,学校环境则较为纯真、理想。二者之间的差异极易使学生在心理上陷入各种矛盾和困扰之中。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及早对社会现实有所认识和知觉,这对他们在心理上形成一个“缓冲区”,以便调节心理失衡状态是十分有利的。
班级活动跟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学校要更重视班级活动,开展更丰富更合理更科学的班级活动,在活动中教育心理和锻炼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同时也让班级活动更具有现实存在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承芬.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
[2]林孟平.辅导与心理治疗增订版(第十版)[m].香港:商务印书馆.1999.
[3]吴增强.学校心理辅导通论:原理.方法.实务[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
[4]龚浩然,黄秀兰.班集体建设与学生个性发展[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5]李太平.班集体与个性形成[j].教育评论.1996.
[6]许高厚.现代班级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7]高洪源.班级管理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觉醒和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
上一篇:独立学院辅导员个别谈心工作浅谈
下一篇:高校辅导员怎样当大学生的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