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高考心理素质培养浅探
发布时间:2015-07-08 08:48
高考考什么?一是知识二是心理素质。可是,常见的误区总是重前者,轻后者。事实上,心理素质的培养和知识的积累一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非一朝一夕之功。而且,这种素质也并非只有高考时才需要,在人生的考场上它也不可或缺。所以,在高考来临时,有必要提出“高考心理素质的培养不能临时抱佛脚也不能过后就拉倒”的观念,因为这对往高考方向走和走过高考之路的学生都是必要的。 高考是决定学生命运的考试,高考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前途,不少学生家长、教师以及学生本人历来重视高考,在高考临近时进入“特级保护”、“一级戒备”的状态,尽管这样,仍有不少学生由于心理素质差,在考场上产生怯场心理,导致考试的失败。鉴于此,在高一、高二年级进行高考心理素质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
那么,学生数学心理素质有那些方面呢?
学生数学心理素质包括知、情、意等方面。知即为认知,认知的核心是思维。情即情感,它包括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动机、兴趣、态度及对数学美感的感受。意即意志,它是促进数学学习的动力,是取得数学成绩的重要保证。
怎样在高一、高二年级对形式进行高考数学心理素质的培养呢?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提前接触高考题
1、在讲授新课时,可适当选择一些高考的容易题,讲解之前说明它是哪年高考的第几题。学生通过教师对例题的解答,感知高考题,消除对高考题的神秘感并形成条件反射。
2、在章节考试试卷中选用某些高考题,使学生体会在考场上接触高考题的感受,讲评试卷时特别强调高考题的背景、内涵、解法。让学生知道答题的失败和成功之处。
3、在黑板报上开窗口,对应每周所学的知识,介绍历年的高考题,,每次2~4道,一周一次,学生每天在教室里感受高考题,另一方面,学生边学新知识边用新知识解高考题,他们更能体会到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和成功的快感,更加坚定了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念。
二、模拟大型考试仿真高考
1、时间上,把期中、期末等大型考试安排成与高考时间相同(即上午9:00——11:00)顺序也相同(即第二天早上考数学)。调整好学生考试的生物钟,经过两年近十场大型考试,学生基本能适应这种时间,并能把竞技状态调整到最佳。
2、从试卷用纸、试卷编排、试题类型上仿真高考试卷,使学生把每次考试当作高考练兵。
3、从考场座位编排上实行单人单桌,并编写考号。答题时,要求在指定位置写上考号、姓名,使学生养成答卷的良好习惯,对违规的学生仿照高考扣分,以使塔吸取教训。
3、条件好的条件下,可采用答题卡,接近标准化考试。
4、做出详细评分标准,让学生参照评分标准互相判卷1—2次,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解题的每一步对得分的影响,培养学生每分必争,能得分不失分的品质。
三、培养坚强意志,树立冲击难题信心
高考中较难题的解答,是拉开考生成绩的关键因素,因此,难题的冲击是学生突破自我的重要途径,可采取兴趣小组讨论,有奖征答、无奖征答、专题讲座等形式,了解学生的解题过程,还可以肢解解题过程,在组与组之间接力解题。对于只能解出一部分的同学要肯定成绩,及时鼓励,并和学生进一步探索,引导其朝成功迈进,一定要克服学生怕麻烦不做下去的缺点。解题成功后,要与学生共同分享快乐。
健全的人格、遇事不乱、处变不惊、败而不馁的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关键在于日常要做好家庭教育的慢功,慢慢培育孩子的心理素质,而不是高考临时抱抱佛脚就能取胜的。
应该说,考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家长为主体的家庭教育不可或缺,这也需要平日里重视“以人格教育为主、以日常沟通和榜样影响为主要实现方式”的家庭教育。家长如果只注重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只关心孩子的分数,平常不注意与孩子沟通,不积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生活、学习中的挫折,只等到高考关键时刻,才对孩子心理上的稳定百般呵护,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无形中也许对孩子产生一种压力,效果未必好。
同时,学校和社会的教育更是不可或缺。应该说,素质教育的概念即包括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但“惟分”是举的倾向,仍然导致我们忽视了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健康人格的关注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而家长、学校、社会各方形成的合力,通过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辛勤浇灌,培养学生良好的情商,养成健康的人格和遇事不慌的心理素质,不仅有利于孩子在高考中正常发挥,更有利于他们在整个人生中获得一个又一个优异的成绩。
因为,从宏观上看,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梯而已。走过这一步,也仅仅是个开始,今后人生中将面临的比高考要难的考试还有许多。也因此,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战场,今后路还长,良好的心理素质会如影随形地陪伴孩子们走过一生。所以,要一以贯之,在高考后也要十分重视孩子们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形的健康人才。一个健康的人,应该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高考心理素质的好坏,折射出的是一个学生身心是否呈健康发展的大问题。知识不是全部,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这个社会,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因为心理承受能力差,选择了轻生之路的血的教训已经有了不少。如果从小注重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也许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这类不幸的发生。
总之,高考数学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在高一、高二年级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为高三年级的知识密集型试卷的适夯实了基础,为高考学生的正常和超常发挥将起到铺路搭桥、事半功倍的作用。
那么,学生数学心理素质有那些方面呢?
学生数学心理素质包括知、情、意等方面。知即为认知,认知的核心是思维。情即情感,它包括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动机、兴趣、态度及对数学美感的感受。意即意志,它是促进数学学习的动力,是取得数学成绩的重要保证。
怎样在高一、高二年级对形式进行高考数学心理素质的培养呢?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提前接触高考题
1、在讲授新课时,可适当选择一些高考的容易题,讲解之前说明它是哪年高考的第几题。学生通过教师对例题的解答,感知高考题,消除对高考题的神秘感并形成条件反射。
2、在章节考试试卷中选用某些高考题,使学生体会在考场上接触高考题的感受,讲评试卷时特别强调高考题的背景、内涵、解法。让学生知道答题的失败和成功之处。
3、在黑板报上开窗口,对应每周所学的知识,介绍历年的高考题,,每次2~4道,一周一次,学生每天在教室里感受高考题,另一方面,学生边学新知识边用新知识解高考题,他们更能体会到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和成功的快感,更加坚定了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念。
二、模拟大型考试仿真高考
1、时间上,把期中、期末等大型考试安排成与高考时间相同(即上午9:00——11:00)顺序也相同(即第二天早上考数学)。调整好学生考试的生物钟,经过两年近十场大型考试,学生基本能适应这种时间,并能把竞技状态调整到最佳。
2、从试卷用纸、试卷编排、试题类型上仿真高考试卷,使学生把每次考试当作高考练兵。
3、从考场座位编排上实行单人单桌,并编写考号。答题时,要求在指定位置写上考号、姓名,使学生养成答卷的良好习惯,对违规的学生仿照高考扣分,以使塔吸取教训。
3、条件好的条件下,可采用答题卡,接近标准化考试。
4、做出详细评分标准,让学生参照评分标准互相判卷1—2次,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解题的每一步对得分的影响,培养学生每分必争,能得分不失分的品质。
三、培养坚强意志,树立冲击难题信心
高考中较难题的解答,是拉开考生成绩的关键因素,因此,难题的冲击是学生突破自我的重要途径,可采取兴趣小组讨论,有奖征答、无奖征答、专题讲座等形式,了解学生的解题过程,还可以肢解解题过程,在组与组之间接力解题。对于只能解出一部分的同学要肯定成绩,及时鼓励,并和学生进一步探索,引导其朝成功迈进,一定要克服学生怕麻烦不做下去的缺点。解题成功后,要与学生共同分享快乐。
健全的人格、遇事不乱、处变不惊、败而不馁的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关键在于日常要做好家庭教育的慢功,慢慢培育孩子的心理素质,而不是高考临时抱抱佛脚就能取胜的。
应该说,考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家长为主体的家庭教育不可或缺,这也需要平日里重视“以人格教育为主、以日常沟通和榜样影响为主要实现方式”的家庭教育。家长如果只注重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只关心孩子的分数,平常不注意与孩子沟通,不积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生活、学习中的挫折,只等到高考关键时刻,才对孩子心理上的稳定百般呵护,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无形中也许对孩子产生一种压力,效果未必好。
同时,学校和社会的教育更是不可或缺。应该说,素质教育的概念即包括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但“惟分”是举的倾向,仍然导致我们忽视了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健康人格的关注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而家长、学校、社会各方形成的合力,通过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辛勤浇灌,培养学生良好的情商,养成健康的人格和遇事不慌的心理素质,不仅有利于孩子在高考中正常发挥,更有利于他们在整个人生中获得一个又一个优异的成绩。
因为,从宏观上看,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梯而已。走过这一步,也仅仅是个开始,今后人生中将面临的比高考要难的考试还有许多。也因此,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战场,今后路还长,良好的心理素质会如影随形地陪伴孩子们走过一生。所以,要一以贯之,在高考后也要十分重视孩子们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形的健康人才。一个健康的人,应该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高考心理素质的好坏,折射出的是一个学生身心是否呈健康发展的大问题。知识不是全部,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这个社会,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因为心理承受能力差,选择了轻生之路的血的教训已经有了不少。如果从小注重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也许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这类不幸的发生。
总之,高考数学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在高一、高二年级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为高三年级的知识密集型试卷的适夯实了基础,为高考学生的正常和超常发挥将起到铺路搭桥、事半功倍的作用。
上一篇:论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