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初中生师生关系与学习动机的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15-07-08 08:48

  〔摘要〕本研究采用《师生关系问卷》和《学习动机问卷》,对合肥市的288名初中学生的师生关系和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经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后,结果表明:初一与初三年级、初二与初三年级之间在学习动机和师生关系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并随着年级的增高而递减;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学习动机上没有差异,但在师生关系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初中生的师生关系与学习动机之间存在正相关。
  〔关键词〕初中生;学习动机;师生关系

  一、问题阐述
  
  学习动机是指学生个体内部促使其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驱力,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原因。由于形成学习动机是整个学习过程的首要阶段或预备阶段,学习没有动力或动力不足,再聪明的学生也难以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学习活动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展开离不开学习动机这一学习的心理基础。教育实践和研究证明,学习动机对学生付出怎样的努力以追求自身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决定学习的方向、努力程度和学业成就。
  部分调查发现,许多中小学生认为学习对他们而言,更多的不是对成功的渴望而是来自失败的威胁,对他们来说学习活动是一种高风险的活动。作为学习主体的中小学生在目前的学习活动中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对学习没有足够的兴趣,甚至把学习当成一种痛苦的体验,目前在学校中出现的学生厌学和辍学等现象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师生关系是影响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鲍聪在师生关系研究述评中指出:师生关系的性质和模式影响着教育活动的一切环节,对教育活动及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宋凤宁、苏良亿等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师生关系的研究,发现中学师生关系与中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有显著相关。师生关系越好,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越好,学习能力越强。李彩娜、邹泓等研究发现,师生关系的质量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刘万伦、沃建中研究发现,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校适应的重要因素。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发现,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自尊以及学业成就。
  在目前的研究中,关于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师生关系与学习动机、学业成就之间关系进行描述性解释阶段,真正进行实质性分析的研究甚少,尤其是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师生关系的深层次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研究、发现师生关系与学生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合肥市某中学初中生作为被试,并进一步从学校分别抽取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各两个班,共计被试292名,回收有效问卷288份。其中初一年级95人,初二年级82人,初三年级111人。
  2.测量工具
  《学习动机问卷》:《学习动机问卷》是由台湾学者余安邦编制的《个人取向成就动机量表》(内部动机)和《社会取向成就动机量表》(外部动机)混合而成,共13个条目,该量表采用5点计分(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其中条目2、13为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表明学习动机越强。两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134和0.7618 。
  《师生关系量表》:《师生关系量表》共18道题,分为三个维度,即师生间学习关系、师生间情感关系、师生间地位关系。该量表采用五点计分,得分越高,表明师生关系越好。该量表各维度的a系数分别为0.766、0.881、0.882,说明该量表的信效度较好,可以用来测试师生关系。
  3. 数据处理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相应的统计处理。
  
  三、研究结果
  
  1.初中生学习动机的年级差异比较
  我们首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了差异比较,结果表明:
  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上没有差异,而在个人取向成就动机和学习动机总分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初一年级的学生个人取向成就动机和学习动机总分上的得分最高,并随着年级的增高而递减。
  经过lsd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初二与初三年级之间、初一与初三年级之间在个人取向成就动机和学习动机总分上存在差异。
  2. 初中生师生关系的年级差异比较
  我们对不同年级的初中生的师生关系进行了差异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年级学生的师生关系是不同的。不同年级的师生关系在师生间的地位关系上没有差异,在学习关系、情感关系和师生关系总分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
  经过lsd进一步分析,初二与初三年级、初三与初一年级在师生间的学习关系上存在差异,初三与初一年级在师生间的情感关系、地位关系及总分上存在差异。
  3.初中生学习动机的性别差异比较
  对不同性别的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了差异比较,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男生和女生无论是在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个人取向成就动机,还是在学习动机总分上都没有差异。
  4.初中生师生关系的性别差异比较
  对不同性别的初中学生的师生关系进行了差异比较,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男生和女生在师生间的地位关系和师生关系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且男生的得分低于女生。在学习关系和情感关系上没有差异。
  5. 学习动机与师生关系的相关分析
  对学习动机与师生关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师生关系和学习动机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但是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与师生关系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四、分析与讨论
  
  1.学习动机的年级差异
  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上没有差异,而在个人取向成就动机和学习动机总分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个人取向成就动机和学习动机总分上的得分都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得分最高,并随着年级的增高而递减。并且这种差异分别产生于初二与初三年级、初一与初三年级之间,这与前人的研究是比较符合的。大陆学者发现,中国人12岁以下倾向于社会取向成就动机,13岁以上倾向于自我取向成就动机。我国初中生的年龄大致在11~15岁之间,如果13岁以上倾向于自我取向成就动机,那么刚好是初中阶段。初中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增长的阶段,叛逆、追求独立的年龄特点导致他们更易感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因此他们的自我取向成就动机逐渐占主导地位,社会取向成就动机相应地下降,而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自我取向成就动机的发展状况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在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上没有差异,而在个人取向成就动机上存在差异就不稀奇了。而为什么年级越高学习动机的得分越低,这与中国人的成就动机的总趋势有关。除此之外,与学校办学思想、教学方法也密切相关,现行教育体系中以升学为惟一目标的应试教育还根深蒂固,追求高升学率仍然是许多学校的主要目标,因而教学内容注重知识性、高难度,教学方法以题海战术为主,会淹没学生的学习兴趣,抑制学生的创新性。厌学情绪随年级上升而剧增,这是中小学生当前最为突出的问题,位于其十大心理问题之首。

  2.师生关系的年级差异
  不同年级的师生关系在师生间的地位关系上没有差异,在学习关系、情感关系和师生关系总分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初二与初三年级、初三与初一年级在师生间的学习关系上存在差异,初三与初一年级在师生间的情感关系、地位关系及总分上也存在差异,并且得分情况是初一最高,其次是初二和初三年级。也就是说,在各个维度上,初一年级与教师的关系最好。发展心理学表明,初中生与小学生不同,他们不盲目接受任何一位教师。初中生心理和生理发展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学生慢慢开始有自己的思想。初一学生对教师持有敬慕心理,教师就是他们的引路人。此时学生有着很强的上进心,学习态度比较好,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这个时候师生之间最容易沟通。初二阶段是中学生认知发展的转折期,其思维批判性有了较快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更多的心理困惑。他们开始品评教师,不愿意接受现成的观念和规范。到了初三,这种心理和行为表现更为强烈,逆反心理也更强。如希望成人能尊重他们,迫切地要求有独立的权利,有时甚至将教师及社会其他成员的指导和教诲看成是对自身发展的束缚。而一些教师往往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要求学生,很少从学生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结果会伤害到学生,使许多学生对教师不满意,产生逆反心理,总想与老师“顶牛”,造成了师生关系紧张。此外,还与他们面对的升学压力的不同有关。初一学生刚跨入中学校门,教师更有可能开展班级活动,促进师生关系。而初三的学习任务和课业负担较重及面临着升学压力,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理沟通的时间日益减少,使师生不如以往亲密。  3.学习动机的性别差异
  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学习动机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这与余安邦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但与周国韬、景怀斌 等的研究结果不一致,这与研究对象不同、测量工具不一致有关。以往多项研究表明:大中小学生的成就动机基本无性别差异,在低年级偶尔女生强于男生。此外,现代社会对于女性的要求不再是“在家相夫教子”“无才便是德”,女性不再将自身局限在家庭中,而是同男性一样,追求自身的成长,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烈,而学习是发展自身、使自身从传统的女性角色中脱离出来的重要途径。女生同男生一样,都有着强烈的学习动机,在学习动机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近年来我国女性儿童的入学率增高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4.师生关系的性别差异
  男生和女生在师生间的地位关系和师生关系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女生得分高于男生,而在学习关系和情感关系上没有差异。究其原因,与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树立的好孩子的形象有关,认为服从、听话、守纪律、行为规范是好孩子的标准。相比较而言,初中阶段的女生比较温顺、听话,男生则比较调皮,所以在教育工作中,许多中小学教师喜欢听话守规矩的女生,并给予重任,而对于不听话、不遵守规章制度的男生则忽视或严厉对待。因此,女生在与教师相处时,更可能感受到与教师之间是平等的或朋友式的关系,而男生可能认为与教师之间是不平等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5.师生关系与学习动机的关系
  师生关系和学习动机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个人取向成就动机与师生关系的相关系数最高,但是学习动机中的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与师生关系之间相关不显著。这个结果表明,师生关系对学习动机及其个人取向成就动机维度可能存在非常显著的正面影响。师生关系的得分越高,学习动机的得分也会相应增高。国外的许多研究也指出,影响学生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是学生与其科任教师的关系。一般来说,若师生关系良好,则学生喜欢他们的老师,也喜欢其所教学科,学习动机就会增强,学得就比较好。个人取向成就动机是一种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满足个人的成就感而追求成就的动机。而社会取向成就动机则是一种为了达到他人或团体(社会、师长、家庭)的期望而追求成就的动机。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中所涉及的他人并不只是教师,还有社会、家庭等。也就是说,个体在期望获得教师的赞许和首肯的同时,也期望获得社会和家庭的认可。如可能会为了满足父母的心愿,为了不使父母伤心而读书,或者为了得到其他人的表扬而学习,又或者为了使自己符合社会大众所倡导的“好孩子”的形象而学习,甚至就是简单地想考一个好学校,以得到他人赞赏而学习等。这些都属于学生的社会取向成就动机。正是因为社会取向成就动机的评价体系并不只是教师一个,因此削弱了师生关系与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之间的密切程度。因此,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与师生关系之间的相关不显著,而个人取向成就动机与师生关系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
  
  五、结论
  
  1.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上没有差异,而在个人取向成就动机和学习动机总分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
  2.不同年级的师生关系在师生间的地位关系上没有差异,在学习关系、情感关系和师生关系总分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
  3.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学习动机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
  4.男生和女生在师生间的地位关系和师生关系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女生得分高于男生;而在学习关系和情感关系上没有差异。
  5.师生关系和学习动机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但是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与师生关系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
  [1]陈辉.石家庄市高中生学习动机、师生关系及其与学业成就的相关关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
  [2]鲍聪.师生关系研究述评[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
  [3]宋凤宁,苏良亿,林柳.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师生关系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5 (1).
  [4]李彩娜,舒泓,杨晓莉.青少年的人格、师生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4).

上一篇:关于重视开展青少年的心理教育探析

下一篇: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