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三段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高职院校贫困学生群

发布时间:2015-07-28 18:16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方向的发展,高职生在高校大学生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关注高职贫困学生群体心里健康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而现行教育体系中的心理辅导机制存在一定不足,需要引入三段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帮助贫困学生群体切实解决心理问题,帮助其成长为身心全面健康的人才。
  关键词:高职贫困生心理问题三段式心理健康教模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方向的发展,高职生在高校大学生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关注高职贫困学生群体心里健康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贫困学生群体在承受物质贫困的同时,也承受着心理上的巨大压力,从而易于形成自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广泛存在于各高职院校,并有逐渐蔓延的趋势,而且人们逐渐认识到对贫困学生群体的帮助已经从经济上的资助、勤工俭学的开展扩展到心理上的关注和精神上的支持,着重从提高心理素质的角度促进其成长和发展,因而认真研究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贫困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保证贫困学生群体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成长为身心全面健康的人才,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高职院校贫困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
  高校贫困学生群体作为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特定的成长环境以及特殊的成长经历所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和心理素质的缺陷,给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带来了负面影响。贫困学生群体的主要心理问题表现在五个方面:
  1、强烈的自卑感;2、过度的自尊与文饰心理;3、抑郁与焦虑共生;4、敏感与人际交往不良;5、虚荣与依赖互融。
  贫困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不管以什么样的具体形式出现,根源的东西就是贫困学生群体往往都有着低下的自我概念。由于经济拮据、没有特长,使他们形成低下的自我概念。这个概念一旦形成,当事人就会深信不疑,深信自己本质上就是这样一个人,这样往往会导致当事人无法接纳自我,从而否定自我,厌恶自我甚至痛恨自我,从而在交往中过分敏感、离群索居等。
  二、目前心理辅导机制的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贫困学生群体心理辅导机制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对已形成心理障碍的贫困学生群体。主要采用个别面谈、咨询等形式开展心理咨询和矫正工作,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这种心理辅导机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问题的解决缺乏预防性,心理辅导机制普及面太窄,不能有效的对贫困学生群体进行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另一方面问题的解决注重即时性,而长期性和有效性不明显,导致心理辅导的治愈效果差。
  因此解决贫困学生群体心理问题的预防性、有效性和长期性,需要构建一种新型的心理问题解决模式,提高心理预防的效率,完善高职院校贫困学生群体心理问题预警机制。三段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较为擅长从宏观层面对学生问题进行系统、完整的教育,而心理辅导机制擅长对学生个人问题做深入了解、帮助和辅导,两者若能巧妙结合,则可以产生巨大效果,更好的为高职院校贫困学生群体,甚至高职院校的广大师生服务。
  三、三段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三段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
  理性情绪咨询法(RationalEmotiveTherapy),简称RET,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又称ABC理论。他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
  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评价与解释不同(B1和B2),所以会得到不同结果(C1和C2)。因此,事情发生的一切根源缘于我们的信念、评价与解释。(如图)
  2、三段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工作方法
  三段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就是将全体在校学生作为服务对象,运用心理学理论将学生群体在一段时间的管理分成三个时间段:即适应期、引导期和提升期,从而达到循序渐进,实现学生群体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的目的。
  3、三段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具体运用
  (1)适应期—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是应激作用过程中共个体“可利用的外部资源”,具有减轻应激的作用。在面对沉重的心理压力时,要学会主动寻求亲友、同学、学校及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以协助自己摆脱心理困惑,接触心理危机。
  首先,营造充满爱心、平等互助的班级氛围,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找到归属感。
  其次,从经济上支持和援助他们,减轻他们在物质生活上的压力,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指导下和学院的积极努力下,已初见成效。
  再次,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无差别的对待他们。
  最后,引导消费行为,提倡朴素的生活作风。
  (2)引导期—引导正确看待贫困问题
  经济贫困是贫困学生群体心理问题的物质根源,但很多时候并不必然导致心理困扰的出现。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贫困个体以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贫困状况。引导期就是引导贫困学生群体对贫困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贫困观。
  首先,即让他们意识到贫穷不是他的错,也不是父母的错,不必为此内疚和自卑,更不必掩饰自己,应该坦荡面对这个现实,接受这个现实,这是做人应有的勇气。
  其次,“千金难买幼时艰”让其认识到,贫穷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年轻时的贫穷的经历是一种很好的历练,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贫穷压垮,迷失自己。
  再次,贫穷虽然会给生活带来暂时的困难,但绝对不能认为自己低人一等,相反,应该这样想,自己处在比较劣势的条件下,起点比较低,能和别的条件好的同学一起考上大学,本身就是对自己能力的证明,何苦自卑呢,现在既然有机会和条件好的同学接受同样的教育,就更应该乐观的学习和生活,争取有更好的发展。
  (3)提升期—重建人生价值观
  在经济条件不能有很大改善的情况下,让他们学会从理性、长远的角度看度贫困以及由此带来的问题,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①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发展能力的空间。要求积极参加班级和学院的集体活动,一方面可以暴露个人的优点,并感受到自 己对集体的贡献力量,另一方面感受到团结、温暖的集体氛围。
  ②为他们提供接触社会的机会。组织志愿活动,让贫困学生群体去看望孤寡老人、参观儿童福利院,使他们知道社会上还有比自己更不幸的人和家庭,让他们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帮助这些更不幸的人。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他们切身体会到关怀与被关怀、爱与被爱的感觉,培养他们的爱心,使他们懂得怎样去关心他人,懂得向社会奉献爱心,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社会就业压力的加大,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增加。因此,做好高职贫困生助困工作,深入研究高职贫困生心理,不断加强高职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教育、管理、引导相结合,构建有效的多位一体的贫困学生群体心理帮扶机制,才能切实解决贫困学生群体问题,帮助他们从问题的解决中获得能力的提升,才能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
  作者简介:车力轩(1979—),女,山东海阳人,潍坊职业学院教师,心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上一篇:民办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与成人依恋社会支持的

下一篇:初中体育教学中激励方法的有效运用的问题和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