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大提琴演奏中“想象力”和“心理素质”的
摘 要:音乐是抽象的,音乐表演需要感知和想象。丰富的想象力与稳健的心理素质对于大提琴演奏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想象在音乐表演中的作用,音乐表演者要不断扩大和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对各种艺术的汲取,培养自己的想象能力,在表演时刻意充分发挥想象力。作者的亲身体会说明想象对于大提琴演奏的重要性,并通过实际的例子佐证想象和心理素质在大提琴演奏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想象力; 心理素质; 大提琴
一、前言
时下,在我国,从孩提开始,无以数计的青少年(也有为数不少的成人)学习乐器的势头方兴未艾。而在这浩荡的""器乐大军""中,据了解,学习西方乐器的占了绝大多数。而顺应这种潮流(莫如说是抓住这种'商机')应运而出的有关的乐器专业技巧书,教材、曲谱、辅导材料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然而发现在名目繁洁的器乐书籍中,关于演奏方法、技巧、作品分析方面的居多,专门论述演奏者的理论知识、文史积淀和心理素质对乐曲的理解能力,乐器的驾驭能力以及演奏效果的重要影响的书籍却不多见。
从二十多年的学琴生涯中深深领悟到,要想拉好大提琴,仅凭从弓法、指法等专业技能技巧上去练习,机械模仿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视发挥音乐想象力与心理素质以及其它外在的客主观因素在演奏中的作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演奏效果。就是说丰富的想象力与稳健的心理素质对于大提琴的演奏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美术界书法家均强调""功夫在笔外""。这里,作者试图从想象力与心理素质在器乐表演中的作用方面来和广大的音乐工作者探讨。由于作者从事大提琴专业,所以仅从大提琴方面说三道四,以抛砖引玉。
二、音乐想象力在大提琴学习中的作用
音乐是抽象的,它需要感知、体验和想象。正如张前先生所说:""想象是贯穿在音乐表演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心理要素,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情感的体验意境的领会都离不开想象的作用。音乐的一切艺术表现,都是通过声音与表现对象之间的比拟,象征以及模仿的关系来实现。而想象就是使这些关系得以实现的桥梁。表演者的想象越丰富,他对音乐作品的内涵就越清晰,听众从他的表演中所感受的情感与意境也就越鲜明。也正因为如此,中外许多音乐表演艺术家和理论家都对想象在音乐表演中的作用予以高度重视。""
上中学时,高中语文课本曾选有一篇《伯牙鼓琴》的古文,记得是:""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巍巍呼!若泰山。'伯牙志在流水,子期曰:'荡荡呼!若江河!'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这则故事生动地说明了想象在音乐表演中的作用。它所讲的正是音乐表演者在表演中的想象激发了音乐欣赏者--观众的情感想象,犹如身临其境,于高山流水中如醉如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好多大提琴家在演奏时全神贯注甚至旁若无人,闭目摇曳,这表示其已深缅到丰富的想象思维中去了,在乐曲绘制的情景中神游。
初学大提琴时,在同学的起哄下,出于好奇热闹,拉起了《天鹅》。由于无人指点,弓法,指法完全是任意即兴,和录音带子对比起来简直不像一回事。后来大一些了,按着谱子上标注的弓法指法去拉,自我感觉有那么个味道了,但是让经常听《天鹅》音乐的人说还是像""白开水""。后来在听了众多大提琴名家诠释这首作品之后,再演奏起来,才开始有了颇深的想象思维。脑海中呈现一幅旖丽的画面:在一片静静的湖面,微波荡漾,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微动着翅膀渴望展翅飞翔,可惜生命将尽,无论怎样的挣扎最终还是凄美的离去……
再比如独奏曲目《野蜂飞舞》,这首作品貌似是技巧炫耀的典范之作,但真正能够将其演绎的淋漓尽致的演奏者,还要加进自己丰富的想象,在飞快运动的指尖,每一处换把、每一处重音、每一处气口,都要想象到数以万计的野蜂声势浩荡的成群飞来,所到之处天空都像要被其遮挡,忽而左忽而右,势不可挡。盘旋了一遭又一遭之后,逐渐散去,最后只剩星星点点的几只也不见了踪影……
除了像上面提到的两首标题性音乐会小品需要通过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来展现作品内涵之外,无标题性的作品同样离不开想象力的辅助,比如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巴赫”这个字的德文意思是“小溪”,他的第一组曲前奏曲就好似溪水活泼的奔流,泛着柔和的涟漪,从第一把位平静的开始,流过幽静的河岸,岸边有绿色的草丛与美丽的鲜花。旋律在进行中间似乎有些犹豫,迂回曲折,寻找出路。最终终于汇集成奔腾的大河,欢腾地流向大海……第二组曲就像作曲家本人所说的那样:我喜欢用鸟儿的飞翔动作来比喻音乐的旋律进行,它们在感觉上很相似:有上升、下降、滑行……
想象力不仅在大提琴乐曲演奏中至关重要,有经验的大提琴教师在教授学生演奏技术中也会用想象来纠正拉琴动作和姿势。比如右手运功就像在意识里用手腕画弧,让上下弓连续不断;左右手手型就像手里握着鸡蛋等等。这些想象力的早期启迪会让初学的孩子受益匪浅。
三、心理素质在大提琴演奏中的作用
可以说,心理素质在大提琴表演中的作用比想象力的作用还要大。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也可以把一个乐曲完整地演奏下来,尽管乐曲演奏得枯燥平淡。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乐曲甚至可能演奏不下来。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有的大提琴手,在下面拉得蛮好,指法娴熟,运弓稳健,乐曲情感处理的恰当,乐曲风格也体现了出来,但是一到台上表演,就大失水准,指法错误,运弓僵硬,节奏紊乱,左右手配合失调。
当代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先生曾说过:""站在演出舞台,我就无暇他顾,什么也不想了,唯一的念头是如何让我的'小鸟'(指小提琴)唱出最美妙动听的歌来……""多明戈说他临场表演时全神贯注地集中在表演上,他说:""在我头脑中一瞬间出现了真空的感觉,这时就只想到所唱的歌词和表演中所要的东西了。""全神贯注是保证音乐表演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心理状态。
因此,每一位音乐表演者都必须在平时练琴中,特别是在每次临场表演时,有意识地去培养和锻炼这一心理素质。其次,在舞台上要自然流露。这里讲的自然流露不仅指台风,主要指从表演心理角度,要求音乐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既不要把自己的表演做为某种表现意图的生硬灌输,也不要把音乐表演作为一种外在的技巧来显示和夸耀,而要使音乐从自己
的心理自然地流露出来,并且使听众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动,只有从表演者的心理自然流露出来的音乐才是真实感人的。任何造作和卖弄只会弄巧成拙。生硬的传达意图往往会破坏表演者与听众之间的自然交流。那种意在显示和夸耀自己的表演更是不足取的。音乐表演的自然流露不仅要求表演者要有纯熟的表演技巧,能够做到得心应手,更主要的是要求表演者真正把音乐融会于心,变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使音乐从表演者的心中自然地流淌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音乐表演的出神入化的境界。
四、总结
我们大提琴演奏员和器乐工作者要有意识地提高和发挥音乐表演中的想象力,理性地看待临场紧张和怯场问题,积极地培养稳健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调控能力,主动克服临场表演的紧张和胆怯,那么我们的演奏家就会在音乐的舞台上如鱼得水,在艺术的殿堂里驰骋纵横。
参考文献
[1] 王宏建. 《艺术概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 ISBN7-5039-1931-0.
[2] 汪毓和,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人民音乐出版社 ISBN-7-80129-082-8
[3] 宗柏 《大提琴演奏艺术300年》 华乐出版社 ISBN 7-80129-118-2
[4] 张前, 王次火召.《 音乐美学基础》, 人民音乐出版社, ISBN7-103-00860-4.
[5] 梁友. 《西安晚报》, ""吕思清访谈录"".
上一篇:双语加工的脑神经基础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