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5-08-01 09:12

摘 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呈增多趋势。本文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入手,重点分析了如何解决和预防心理问题,力争帮助大学生们远离心理困扰,重新拥有阳光般明媚的健康心态。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心理测试;心理档案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呈增多趋势。心理问题已日益影响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健康成长,如何及时的发现学生们心中的困惑并有效的解决和预防,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
  (一)建立班级骨干队伍,充分发挥班干部、党员的先进性作用。
  各年级要建立合格且优秀的班级骨干队伍,力争做到每个宿舍都有班委或党员,并要求其对于班级和宿舍内出现的问题及异常情况能够随时关注并及时汇报,此外,一定要在班级内,甚至是宿舍内设置内部信息员,明暗结合,力争不出现任何漏洞。
  (二)加强辅导员自身工作力度
  从新生入学开始,辅导员就要做足功课,通过档案对学生有个初步了解,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认识最多的人。作为辅导员,平时一定要和学生多谈心,多交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谈话地点尽量选择在学生宿舍,因为在办公室会使学生有恐惧感和拘束感,不利于学生能够真正敞开心扉。只有做到师生间“心与心”的交流,才能增进自己和学生间的感情,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另外,要重点关注性格内向、孤僻、来自单亲家庭以及家庭贫困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找周围同学了解情况
  当辅导员发现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时,一定要找其周围的同学了解情况,在问题不确定的前提下最好不要直接面对当事人。如果周围同学普遍认为该同学无异常行为或举动,或是不认为其存在心理问题的可能,辅导员应该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和本人接触,做进一步的观察;如果周围同学普遍认为该同学确实存在心理问题,则必须按照正规的程序处理此事。
   (二)及时并随时和学生家长沟通
  发现学生确实存在心理问题的情况下,辅导员应履行对家长针对学生在校表现的告知义务,第一时间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对学生以前在家中的表现进行全面了解,并说明该生在校的异常表现,进一步讲清利害关系,明确责任关系,一般情况下应建议家长对此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三)充分发挥周围同学的作用
  当发现某位同学存在心理问题时,辅导员必须要向其周围同学,特别是同宿舍的同学施加压力,明确他们的职责,叮嘱其时时刻刻关注问题学生的动向,有问题要第一时间进行反馈,更要安排平时和其关系要好的同学多与他谈心,尽可能的开导他,鼓励他。
   (四)辅导员自身要科学细致的处理问题
  对于辅导员本人,应该根据自身心理知识的掌握或是咨询校心理专家,对学生的问题做出科学且果断的处理,对于学生的任何情况都要做好记录。一般心理问题包括心理困扰和心理疾病,对于出现心理困扰的学生要尽可能运用心理学的知识与技巧帮学生打开心结;但对于已经确定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尽可能劝其休学或退学,及时到医院就医,对于因心理疾病复学的学生一定要严格处理复学手续,以免留下后患。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
   (一)务必重视新生入学时进行的心理测试结果
  对于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视一定要从一年级开始,每届新生在入学后不久都要进行一次统一的心理测试,然而许多学生甚至老师却认为这种测试是不重要的,并没有足够重视测试结果,导致测试流于形式。其实学校的心理测试题目是非常科学的,测试结果或多或少能反映出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所以每年一定要组织新生认真的完成心理测试,对于结果显示有问题的学生一定要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密切关注,争取把隐患控制在源头。
   (二)大力开展心理知识宣传教育
  应鼓励学生报名心理学的选修课,学院要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开展关于心理学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活动,进一步普及心理知识,各年级应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本年级的教育活动,如一年级学生的适应问题,二、三年级学生的学习、人际交往及恋爱问题,四年级学生的求职择业与个人发展问题。
   (三)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平台
  首先,辅导员应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在平时的工作中学以致用。另外,学校也要有固定的心理咨询室、固定的心理咨询日,为全校学生提供帮助,这就需要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加细致,必须使每位有需求的学生都能得到满意的咨询信息。
   (四)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辅导员要对可能出现心理问题或是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详细的心理档案,档案可按照类型和程度进行分类,做到妥善保管,心理档案对于当下及以后相关问题的处理能够起到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心理健康理论与方法—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丛书》,          2010-1-1,胡凯,人民出版社.
 [2]《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灵成长之旅》,2011-9-1,刘峰,蔡迎春清华大学出版社.
[3]《大学生健康心理学》,2010-10-1,雷五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试评建构主义教学观

下一篇: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恪尽职守、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