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效果研讨

发布时间:2015-08-15 10:52

  在美术界经常可以听到幼儿美术作品不需要评价的议论,因为幼儿画有着不同的表现,每个人有着各自不同的价值,是不能用一个标准“像不像”作优秀评价的。如果不尊重孩子的个性,用一根尺度衡量,会影响孩子们的成长,但美术教育也是一种教育活动,教学中通过让孩子动手动脑,来发展孩子的内在潜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评价还是有必要的。那么,应该怎样评价幼儿的作品呢?
  一、要了解幼儿的绘画创作特点
  幼儿的绘画往往喜欢把无生命的东西画成有生命的东西,把静止的东西画成运动的东西,把毫不相干的东西混为一体,这种不受约束的表达是孩子所特有的,也是最为宝贵的东西。幼儿的画也是富于想象的,可分为两个层级。一是联想,幼儿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把一些可能有关联的事物组织在一个画面上。比如画果树,成人的理解是苹果或梨子是长在树上的,西瓜,草莓是长在地上的,但是孩子则会把它想象为一棵结满各式水果,如香蕉、葡萄、梨、桃甚至西瓜的“百果树”。第二层是幻想。幻想是幼儿按自己的愿望画出的几乎不可能的事物。我让小朋友画的《我会飞》,把自己画在云朵上,幻想自己像“哪咤”一样自由地在天空中飞翔。或者让自己有一副美丽的翅膀,飞到想去的地方。幼儿的幻想是幼儿式的幻想,天真而又充满童趣,而充满幻想的作品是优秀的。教师在评价幼儿绘画作品时,要尊重幼儿绘画特点,善于对不同幼儿的绘画作品给予恰当的评价,不轻视和忽略任何一位孩子的作品,准确找出其中优点和成功之处,引导幼儿的绘画表现逐渐走向完美。
  二、研究幼儿绘画的心理
  低龄幼儿,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在绘画时总喜欢边画边想,会随着笔下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自己的想法。如幼儿拿起笔在画一个近似圆形的东西,会说这是一个皮球,但当圆没画好而变成扁圆形时,他就会说他画的是一个鸡蛋;在涂画苹果时,他会用自己喜爱的色彩涂染成黄色、红色、绿色,甚至是紫色的苹果,是由自己喜爱的色彩来确定苹果的颜色。作为教师应接受幼儿这种随意性,不要一味地追求、求真,而要肯定他们这种想象力、创造力萌发的积极性,逐渐帮助幼儿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慢慢建立起较为稳定的构思。
  三、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
  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却经常看到“一切老师说了算,幼儿围着老师转”的情景:老师在黑板上画个范例,幼儿们照葫芦画瓢。评价的标准也只注重技能的模仿和训练的成果,如线条画得直不直,圆圈画得圆不圆。在这种像与不像的标尺下,幼儿的自由想象根本无从谈起。现在大多数家长都把模仿作为评价幼儿美术作品的标准。“像真的”就是优秀作品;“不像”就认为是水平不高,这些都阻碍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抑制了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所以,评价幼儿作品首先应当从理解幼儿的角度出发,借孩子的眼睛,借孩子的一颗童心去看作品,不能把“像”与“不像”,“对”与“错”当做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更不应用专业眼光或教师主观的眼光去评价这些特殊的作品。幼儿的美术作品反映的是他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从某种程度上讲,只有幼儿自己才最了解他的作品,故评价活动应以幼儿自身为主体。因此面对孩子们的作品,我们不要简单地下结论,而是要认真倾听他们的心里话,让他讲一讲画中的内容和故事。
  四、要以鼓励为主来评价幼儿的作品
  孩子的画就是孩子的话,他只不过是使用的是另一种语言。孩子所表达的是自己的真实感受,而这种感受来源于其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思维及其独特的想象,并且受其生活经验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如果你肯倾听,孩子的每幅作品都是会画中有话,甚至,那其中的斑斓是你无法从画面上看到的。而且,每个孩子的认知经验及思维方式也是不同的,各有特点,你可能引导孩子去发现和欣赏别人的优点,但是,不能用是与非、对与错、像与不像来评价孩子的画,否则会大大挫伤孩子的自信,使孩子失去兴趣,甚至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由于环境、遗传、教育的影响,其个性特征与能力有很大差异,因此我们教师在评价时,要避免用同一标准来评价不同的幼儿,要多做纵向比较。以鼓励为主来评价绘画成绩,帮助幼儿树立和增强自信心,实现自我价值,加强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进一步巩固兴趣的有效措施。教师要有爱心和细心,应该经常用鼓励的话语:“你画的真不错” “真好”来肯定幼儿的成果。给孩子以自信心,让幼儿有继续作画的愿望,才能使每一位幼儿都有成功的体验。
  五、要给幼儿创设自评、互评作品的环境
  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是一个提高幼儿审美能力、集思广益的过程,要让幼儿人人参与,积极的发表看法。每一次画完可把全班幼儿的作品一张一张贴出来,让幼儿互相审视、交流,同时还可以让孩子们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想和怎样画的。有的孩子就会像讲故事一样述说自己有趣的构思,这时教师不要给幼儿的作品打分,不要对任何幼儿的作品下结论,避免造成幼儿的恐惧心理。
  总之,幼儿画是一颗纯真童心的自然流露与展现,是孩子们对外部世界的感应、触摸和探索。“雅到拙时亦为美”,因不懂绘画技法而只能随意涂抹的孩子们,反映的却是最真的情,最纯的心。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要保护他们描绘这个多彩世界的积极性。

上一篇: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幼儿发展的步骤分析

下一篇:陶艺活动对当代幼儿教育的价值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