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利用本土资源拓展幼儿学习空间的方法

发布时间:2015-08-25 08:37

挖掘本土资源,因地制宜地实施幼儿园教育,力求“低成本、高质量”的教学活动,是目前“新课程向多元化、本土化发展”对教师的要求;更是促进孩子个性化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从幼儿园实际出发、从孩子出发,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自然”资源、涉取适当的“节日”资源、引领孩子利用“自然情景”、丰富幼儿的“区域”资源、 捕捉有益的“游戏”资源,依托主题活动,让本土资源与课程有机整合,能拓展孩子的学习空间,为孩子提供适宜的、多样化的活动平台,从而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有效学习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
  本土资源 幼儿 内容 活动
  随着幼儿园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课程多元化、本土化发展已越来越明显,“日益重视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了目前新课改的主要趋势。特别是新《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更为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新课程观,更注重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幼儿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注重幼儿在不同发展水平上的提高。而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终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教师不仅要使用教材,更需要广泛地生成更多创造性的教学资源,力求“低成本、高质量”的教学活动。
  针对目前新课程实施现状分析,我们看到由于师资素质、办园条件等各种原因,各幼儿园在使用课程中,还存在着较多问题:有些课程内容与幼儿园的实际(尤其是农村幼儿园)不相适应;经费紧缺、教学设备差,导致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就相对较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儿园幼儿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日常的教学活动,教师说教、灌输现象严重,这样并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教育家瑞吉欧就曾提出:教育应该开发和利用幼儿感兴趣的、想要研究的事物和问题,并将之扩展为幼儿的教育内容。《纲要》也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教育,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学习的空间和平台,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本土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正好为弥补和缓解新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不足提供了有效平台。丰富的本土资源正是幼儿园教育很好的补充材料。开发本土资源实施教育活动能有效促进幼儿园教育向生活回归,能开阔孩子们的眼界,丰富孩子们的经验;从而也拓展幼儿园课程的内容,使幼儿更加关心社会、了解家乡,并在了解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得以自然而然、轻松愉快地融入社会,从中体验并形成对家乡的良好情感。
  我们的家乡地处长三角地区,蕴涵着许多丰富的民俗资源、旅游资源、地方资源、特产资源、人物资源。该如何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有利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本土资源,应用于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一、选择贴近生活的“自然”资源,拓展主题教学内容
  选择教学内容必须以幼儿生活实践为基础,本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也不例外,必须从孩子实际出发,以孩子为主体,让孩子获得发展为目标。作为教师应该在关注幼儿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从大自然、从家乡的乡土特色中,挑选一些课程资源,来拓展主题活动内容,充分体现本土资源利用的兴趣性和生活性。
  在《秋天》这一主题活动中:教师结合建构式教材为大班的孩子在“秋天的果实”活动中加入家乡特色的果实——银杏、栝楼、板栗;在“树叶变变变”活动中,巧妙地插入美丽的银杏叶贴画、印画;在蔬菜造型中增加了家乡的雪藕。并专门设计了“农家乐”活动,让孩子在玩稻草、玩麦秆、玩泥巴中发现生活的乐趣,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并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所有这些活动都是以孩子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依托建构式主题活动教材,有机融入本土自然资源开发设计的,内容既是孩子们所熟悉的,又是孩子们身边就拥有的教学内容。因此,孩子们学起来就比较直接、具体、形象,易于理解和掌握。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发展需要随时调整、生成主题内容。健康活动《推小车》,也是教师利用当地资源:竹子和生活废旧物品铁罐,充分运用家长资源,共同制作亲子“教玩具”——小推车,而生成的活动。由于孩子参与了、家长参与了,孩子的兴趣颇高,小推车的利用率也高,充分发展了孩子身体的协调能力。
  二、涉取适当的“节日”资源,充实课程内容
  通过“节日”让幼儿对本土文化进行了解,在学习中了解家乡的文化,看到家乡的发展变化,能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近年来,随着长兴的不断发展,梅花节、樱桃节、采桃节、杨梅节、茶文化节……一个个都纷呈亮相。在此期间,教师就可以有选择性、有针对性,以节日为载体,设计一些教学内容,并将这些内容有机调整、充实到课程中,让孩子在节日的氛围中感知、体验本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充分体验节日的热闹氛围,共同分享收获的快乐。如林城的梅花节、和平的采桃节等。当然,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遵循本土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和“教育性”原则,不能脱离幼儿实际发展水平、远离当地的地方特色,死板地照搬,而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挖掘有教育价值、有助于幼儿发展、有意义的节日活动。
  三、引领孩子利用“自然情景”,拓宽幼儿活动空间
  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园回归大自然的环境,是《纲要》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符合新课程观提出的教师要倡导“低成本、高质量”的教育。活的教学不在于呆板的课堂教学几十分钟,而在于生机盎然的大自然,大自然才是孩子们探索的宝库。例如:在认识“色彩斑斓”活动中,教师就打破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走出“课堂”,带孩子去广阔的大自然,开展教育活动,当孩子们一个个欢呼雀跃,兴奋地发现:“黄黄的油菜花开了!”“蚕豆花有三种颜色,白的、黑的紫的,真漂亮”、“马兰花,白白的”……在这样的感受的基础上,教师适 宜抓住教育契机,丰富词汇,引导孩子说自己的发现,孩子就会觉的有趣、感兴趣;他们就象快乐的小天使,甚至有的孩子还会自发地把自己最喜欢的花画下来,尽管他们笔下的花千奇百怪,这才是他们真实情感的表达。
 四、充实幼儿“学习”资源,丰富幼儿的区域活动
  区角是集体活动、个体需要的有益补充;它与集体教学不同,区角活动中幼儿的选择性更大,幼儿的主动性更受尊重,区角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挖掘本土资源,丰富区角活动的操作材料,创设多样化有教育价值的区角,有助于孩子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
  1.数学角:针对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逻辑性、概括性强的特点,利用数学角辅助幼儿学习数学,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空间关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非常重要。
  利用丰富的自然物与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能为幼儿操作学习制作并提供廉价的教具学具。利用实物玉米、大豆、花生,可让小班幼儿等按种类、大小、颜色分类、认识1和许多;让中班幼儿进行数数、一一对应、排序、分类练习;大班幼儿可进行数的组成、加减运算、群数的练习。利用大自然中的石子、果核、松球可让孩子们进行大小、颜色分类,利用废旧毛线进行自然测量,用火柴棒进行拼图……这样的游戏操作,幼儿既能通过观察、分析、比较逐渐对数学方面有所了解,同时又发展了幼儿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创造性。
  2.美工角:小麦杆、狗尾草、树叶、果壳、石子、豆类等等在农村都是极易收集、获取的材料,通过观察,有意识引导幼儿运用这些材料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能使美工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高粱秆“眼镜”、地瓜叶柄“耳坠、手链”,麦秆“戒指”、“烟袋”,狗尾草编做的“小兔”,还有树叶、种子粘贴各种小动物等等,这一切无不蕴涵着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孩子们的一切绘画活动都可以在这些废物中得到体现。
  如何挖掘本土资源,丰富区角活动的材料,教师还需要做好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让幼儿学会共同选择收集材料。
  对幼儿来说,收集废旧材料是一项有趣的工作,是幼儿自主自愿的工作,在收集的过程中既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也可以提高孩子参与操作的兴趣,从而发掘更多的可利用资源。
  第二,充分发挥家长的力量。
  通过群策群力、家园互动的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家长的收集热情,使获得的资源材料品种繁多,源源不断,充分体现资源利用的“低成本”性。
  第三,注重材料的地筛选和分类。
  充裕的材料,能够极大满足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能够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要进行挑选、操作;但如何合理收集、存放材料至关重对孩子收集来的材料,教师可以按四大类进行归类:自然资源(如:蔬菜、豆类、谷类、瓜果、树木、花草、纸绳等)、生活资源(陶土、泥沙、砖块等)、废旧物品资源(易拉罐、雪碧可乐瓶、牛奶盒、鞋盒、饼干桶、废旧轮胎螺丝等)、边角料资源(泡沫板、纸板、毛线、碎布、纽扣、过时的装饰物等),尽可能使材料的取舍呈现“开放性”状态,以保证幼儿的操作活动顺利进行。
  第四,教师必须坚持“同种材料多种玩法”的原则,使资源的利用在各个领域得到有效整合。如:大班幼儿用稻草扎出稻草人后,利用各种材料进行装饰,然后放到表演区用于稻偶表演。中班幼儿也可以去借用,激发孩子的参与热情;也可用稻草编辫子,可以拿到操场上玩“揪尾巴”游戏。让它们成了幼儿最喜欢的体育器具,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
  五、捕捉有益的“游戏”资源,拓展幼儿的游戏天地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孩子们的主导活动。“挖掘本土资源、利用废旧材料,为每个孩子提供丰富的游戏活动材料、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能让教师再次拓展思路,改变原有的教育资源观,感受到其实真的很“富有”。用木料、沙泥、石头、轮胎等废旧资源自制一些玩沙池、滑梯、浪船、翘翘板、秋千、攀登架、梅花桩,能为幼儿开展体育游戏活动充实材料、丰富内容。带孩子们去田间走乡村里的沟、埂、溪都是孩子们有益的户外锻炼,用走田埂练平衡,其效果有时甚至会超过“独木桥”的功能。还有“踢踺子、跳房子、捉迷藏、丢手娟、切西瓜”等都是孩子们爱不释手的户外游戏。当然,教师更不能忽视传统的民间游戏资源。如“炒黄豆”“挑花线”“抬轿子”“斗公鸡”等,不仅能丰富幼儿的自由活动和户外活动,更重要的是幼儿在游戏中互相交往,能培养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合作能力。
  除此之外,我们的教育也不能忽视教育环境的价值,更要充分利用、充分挖掘本土资源,为孩子创设适宜学习环境,营造有效活动氛围。我们长兴,有着丰富的本土资源:竹节、麦秆、无纺布条、种子、玉米梗、西瓜籽、果壳,都是一些易取的资源,巧妙地将其用于教学环境创设,能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充分体验“创造美”的乐趣。利用竹节编制各种造型,挂在教室外的走廊能起到美化、装饰作用;利用麦秆、无纺布条、种子也可以精心制作一些手工艺作品;还可以运用玉米梗、西瓜籽、果壳粘贴小动物,用橘子皮做菊花,把各种蔬菜、水果进行造型,变成有趣的动物等,并将它们有效地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在教学实践中“选好”“用好”本土资源,充分挖掘本土资源蕴涵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功能,杜绝“拿来主义” 思想,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从孩子的兴趣入手,以“让孩子获得发展”为根本目的,充分依托主题活动,让本土资源与课程有机整合,为孩子的有效学习和健康发展提供适宜的、多样化的活动平台。

上一篇:幼儿教育中渗透科学教育的方法效果分析

下一篇: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幼儿园课堂教学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