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小班玩色活动在区域活动中的尝试策略分析

发布时间:2015-09-14 09:40

  区域活动是一种小范围的活动,也被称为活动区活动或开放教育,幼儿在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落,选择材料,决定操作的次数,在独立的活动中主动地感知和思考,建立表象的概念,并通过语言、动作、图画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蕴含着宽松性、愉悦性,顺应儿童求知天性的种种特点,是培植幼儿创造力的土壤。幼儿玩色活动是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又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对色彩的感觉,又能促进幼儿手、眼、脑得到协调发展。 
  同样是培养幼儿观察力、创造力,幼儿玩色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引导下,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及表现技法,在玩色的过程中绘制出富有创造力、想象力,又极具幼儿个性特色的绘画作品,而区域活动是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材料,在独立的活动中主动的感知和思考。同样的目的,不同的形式,能不能把玩色活动放入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的感知思考,提高孩子们的观察、创作等能力呢?我们在小班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以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为主题设计一系列活动 
  小班幼儿的玩色活动主要以调动幼儿积极性,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主动参与活动,从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区域活动是以幼儿为主题,他们自己选择内容进行活动,所选择的内容应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以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为主题,这样幼儿易懂、易创作,活动时会把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都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来。我们选择了趣味性娱乐性强的内容来设计活动。如拓印活动“蔬菜印章画”,我们在美工区摆放大量蔬菜,吸引幼儿关注,老师又引导幼儿“蔬菜不光能做菜吃,还会画画,你们知道吗?谁来试一试?”“我来画,我来画”孩子们都想试试蔬菜还能画画,从而调动幼儿积极性,大胆尝试、创作。 
  二、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材料 
  小班幼儿心理、生理正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的活动离不开自身对物体的感知,往往是边操作边思考,继而获得相应的感性经验。在美术活动区域中,我创设了一系列娱乐性和趣味性很强的玩色游戏,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让他们在刷一刷、撕一撕、画一画、串一串中体验愉悦感,产生对艺术活动的浓厚兴趣。我们可以收集牙刷、棉棒、菜根、瓶盖、纸团、车轮、玩具、弹珠,弹力球等材料,利用红、黄、蓝、绿这些漂亮的水粉颜料,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自由宣泄,拖一拖、滚一滚、变一变、摸一摸、刷一刷。如用瓶盖在白纸上印车轮,用棉棒点出小雨点,能让幼儿运用感官进行探索和操作。 
  三、以游戏化的方法适合介入引导 
  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特殊学习方式,区域中的玩色活动应采用游戏化的引导方法。小班幼儿在游戏的气氛中主动地参与活动,被游戏的情境所吸引,引发他们的所思所想,有助于幼儿积极主动并大胆地参与活动,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小球滚画”活动中,我们提供了小球和小鞋盒盖,孩子不知道怎么使用,老师用跳舞这一话题引入活动,孩子们的眼球一下子被吸引住了,都想尝试,美工区一下子成了热门。 
  四、利用半成品的添画,帮助幼儿体验找到自信 
  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直观形象性,物体或图形在形象记忆中起主要作用。因此,在活动时,除了提供操作材料、工具外,还经常会根据游戏情境的需要,在画纸上事先添画一些辅助性的画面、图形供幼儿创造。有了这些画面的提示,可以唤醒幼儿对其相关经验的回忆,丰富创作主体的感性经验。小班幼儿操作有了这些半成品,参与的积极性更高,会更有信心,效果会更好,更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由于玩色活动具趣味性和娱乐性,非常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进行了多形式的探索,我们以玩色活动为载体,让幼儿在区域活动进行探索、游戏,从中萌发美术灵感,提高观察力、审美、创造等能力,达到学知启智的效果,并从中体会美术活动的无穷乐趣。

上一篇:以《指南》为依据 提升区域幼儿园游戏活动的问

下一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保教促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