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纸条法”在园本研修活动中的价值体现
本文由第一论文网摘自《幼儿教学研究》2014年第5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期刊所有。“小纸条法”指的是在讨论时,针对某个问题,每个人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不记名地写在一张小纸条上,然后由主持人收上来打乱后,再发给每人一张,要求每个人说出自己拿到的那张小纸条上的内容,并谈谈自己对它的看法。它的最大变化从个别即兴“说”到思考后的全员“写”,研修者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期间这既是一项任务驱动,又是教师交流空间的扩展。
一、理论学习中的“任务式”纸条,打破沉默的坚冰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境与实例,随着研讨的深入而涌现出来,时而疑惑、时而验证、时而激荡,使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激发,教师的实践智慧也在相互研讨中得到创新,真正诠释了“知例能知理,知理再创新”的研修效果。
二、日常教学中的“即时式”纸条,“丈量”设计与教学的“距离”
一是课后反思,“丈量”教师的教与幼儿学的“距离”。教师根据课堂教学中幼儿的表现以及教学目标,记录对课堂教学中的所思所想所悟。例如在中班《弯弯绕绕》主题活动中,不同的教师记录下了课堂教学后不同的反思与感悟。骨干教师反思:活动中由于没有明确的要求,使得作品没有体现“弯”和“直”的特征,失去了这一环节的现实意义。为此,教法的多样性还应以把握好教材内涵为目的。职初教师的反思:《植物的弯曲运动》虽然侧重于科学领域,但又向小朋友展示了各种植物的原生态艺美,如何在科学活动中渗透艺术教学呢?
主要是在现场教学中瞬间的念头。即一时之悟和一时之疑,这些即时生成的感悟、问题,常常是最有价值的。日常教学中,我们鼓励教师借助一些辅助的“工具”随时记录即时的思考,以迅速、便捷的方式,通过替代、图画、标记记录瞬间的想法与思索。
当饱满的气球一旦松开后,由放气而带动的冲力其行进路线永远是螺旋上升,这是为什么呢?谁能用物理的原理给予解答,如何与孩子进行解释呢?
四、课堂观摩后的“批判式”纸条,透过开满“鲜花”的课堂看本质
这时小纸条可以根据情况反复多次灵活运用,带动教师间一次又一次的共鸣与深度思考,使评课活动不但敢说而且会说。听者心潮澎湃,不仅
善于赞赏更敢于质疑,相互间洋溢着一份民主平等、信任和融洽。原先不甚明了的东西变得明了,原先虽然明了但很散乱的东西现在被重新拾掇而变得清晰有序。发挥引领作用的不只是骨干教师,所有教师都发表了真知灼见。
“答题式”纸条是指:根据课题研究的各个不同阶段设计各种不同的问题,让教师根据研究情况进行解答,并通过网络微博的形式进行发布交流。它起到对教师研究的正确导向,促进实践、研究的相互融合和学以致用的作用,在解答、交流、反思中获得研究真探索。
研究措施是否具体可行?
研究背景有无变化?这对行动有无影响?
显然“小纸条法”操作简便,打破了活动中会产生冷场情况的可能,让互给意见和建议性的交流变得更简单、直接、易行。围绕研修内容我们还产生各种不同的变式。如课例研究中的“困惑式”纸条、 观点达成时的“辩论式”纸条、焦点困惑时的“结点式”纸条、事例收集时的“札记式” 纸条等等。随着研修活动开展的不断深入,我们从纸条形式的实践进入到纸条内涵与理念的转变,从方法上的花哨走向依据教师的需求研究幼儿的学习,有效实现了纸条内容的高效与引领,使园本研修效果大为提高。
上一篇:幼儿主动发展策略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