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小学幼儿中的莫让“范画”成为“泛画”

发布时间:2015-10-07 09:20

李芳(1975—),女,浙江杭州人,本科,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学前教育发展指导中心教师,幼教高级。
  实际上,范画的使用并不是单纯的“临摹”。临摹注重技能的训练是儿童绘画的“拦路虎”,而范画更应体现儿童观察能力的培养、想象能力的激发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通过实践研究,笔者认为应该在充分了解儿童、理解绘画内容、考虑绘画形式的基础上,合理、有效地使用范画。
  不同的作画形式有其各自的特点和教学方法,发展目标也各不相同。教师应在分析教材、分析教法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和绘画形式的特点,预设数量合适的范画,并注意出示和留存的时机。
  绘画技能的增强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表现能力,而范画恰恰能在技能培养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所提供的范画更应注意呈现物体形态的多样性,帮助幼儿掌握同一物体的多种形态,并在构图、色彩上进行相应的指导。由于重在技能的学习,范画一般应在教师示范前出示,留存的时间可适当延长,如有需要,可留在展示区继续展示。
  范画比较适合在教师引导幼儿想象之后出示,将幼儿的想象经验进行总结和提升,在色彩、构图和细节处理方面给幼儿进一步的要求和扩展,使幼儿作画的目的性更为明确。同时,教师也要在幼儿开始作画前隐藏范画,以免幼儿模仿。
  美术欣赏是对提高幼儿审美能力比较有效的美术活动,其提供的范画更应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对比性,利于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对比感受不同作品在画面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特点,帮助幼儿建立初步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在欣赏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采用大量艺术家和儿童的作品供幼儿欣赏、交流。
  虽然范画能给幼儿比较直观、显性的感受,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还是需要通过多种形式,采用多种方法灵活地使用范画,以充分发挥范画的直观引导作用,让幼儿通过对范画的感知形成自己的表象,激发幼儿的开放性思维。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范画呈现形式不应体现单一性,而应考虑多种因素,使其发挥“效益的最大化”。
  这种方法是将范画全部呈现给幼儿,其特点是整体性、直观性,利于幼儿对画面整体的感知和把握。但由于其留给幼儿思考、想象的空间比较小,在实际的使用中还需谨慎斟酌。
  范画的内容形式体现不完整性。教师可以根据活动内容设计一定的情境,在边想、边讲、边画的递进过程中让幼儿通过讨论、思考,在范画原有基础上增加画面缺少的部分,逐步完善画面内容。幼儿不仅可以更清楚、直接地看到老师的示范,还可以将自己的所想所感表现到画面上去,拓展了幼儿的思维。
  相对于“半遮半掩”,“预设留白”不提供完整的范例,教师也不进行有序的示范。它是通过提供基础轮廓,借助于教师的语言提示,让幼儿自己对绘画内容进行观察或集体讨论,在心目中对欲表现的内容形成各自不同的表象,而进行创造性自主绘画。这种范画能给幼儿留有想象的空间,激发幼儿完善画面的欲望,更适合于想象画教学的开展。
  (二)动作示范加一点
  案例:在模仿画《蝴蝶飞》中,教师以蝴蝶找朋友为引题,依次画出蝴蝶的身体、不同方位的翅膀,以及对称的图案等蝴蝶基本结构。教师及时、有效、恰到好处的示范,既让幼儿掌握了蝴蝶的绘画方法,又拓展了画面的内容。
  三、以生为本,彰显个性——针对年龄使用范画
  (一)小班——显性范画明目标
  (二)中大班——开放性范画促想象
  范例的作用首先是激发美感,其次是引导想象,再次是思考新的表现方法和手段。教师要用敏锐的眼、聪慧的脑和灵巧的嘴,让幼儿在充分观察、欣赏的基础上,巧妙利用范画的积极影响,创新绘画形式,给幼儿创设充分表达、表现的机会,以提高儿童欣赏、表现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幼儿园语言区域材料的投放与有效性的发展策略

下一篇:幼儿园的绘本教学现状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