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指导家庭开展亲子阅读的策略的创新机制
本课题旨在以幼儿园专业教育机构和群体教育的影响力,针对亲子阅读的现状,充分发挥幼儿园主导作用,有效利用家庭教育资源,以家庭为基础,提高幼儿阅读的实效性和长效性,促进幼儿园和家庭阅读环境的创设,帮助教师、家长、幼儿树立阅读意识,养成阅读习惯,为幼儿学习能力和品质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阅读 亲子阅读 指导策略
一、亲子阅读的价值
(一)亲子阅读有效促进亲子关系,增加亲子情感 家长和孩子在共同欣赏图书,讲述其中的故事,解答疑难并引导孩子思考时,对幼儿来说,家长的参与能激发孩子的情感和兴趣,提高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对家长而言,能了解孩子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发展的水平及个性特点,发现幼儿成长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同时,在亲子共读中,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也增加了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增进亲子感情和关系。
(二)亲子阅读有效促进孩子身心健康
(三)亲子阅读有效促进幼儿养成阅读习惯和能力
二、亲子阅读的状况
二是许多家长不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阅读能力特点,不懂得亲子阅读的方法,因此,处于被动的状况,没有从内心用情投入到与孩子共同分享阅读的快乐,共同沉浸在书的情感世界里,致使阅读氛围和幼儿的阅读兴趣、习惯都难以形成。
三、研究的意义
目前,有些幼儿园在尝试开展幼儿阅读活动和亲子阅读活动,但是,在开展过程中,幼儿园和教师对阅读的理念和价值不是很清晰,对早期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对亲子阅读的指导很茫然、随意、无措,有较大的盲目性。本课题旨在为幼儿园和教师解决指导亲子阅读中的策略和方法上的疑虑,使教师进一步明确亲子阅读的价值和意义,掌握基本的亲子阅读指导策略,把握亲子阅读中的指导原则,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
在亲子阅读时,大多数家长对亲子阅读的方法、读本的选择以及家庭阅读环境的创设等缺乏了解,同时,由于每个孩子和家庭以及家庭成员结构的不同等,每个家长在亲子阅读中都会遇到诸多问题和困惑,但是苦于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专门的培训,久而久之,有的家长就放弃了亲子阅读,有的家长凭感觉和情绪与孩子共读,缺乏科学的指导方法,使孩子渐渐地失去阅读兴趣。通过幼儿园的专业指导为家长解决在亲子阅读活动中的困惑,提供多样的方法,提供多种交流方式和展示的平台,学习和实践亲子阅读的指导方法,提高家长的阅读意识和亲子阅读的指导能力。
经过幼儿园专业研究和指导,在幼儿园亲子阅读活动中,不断提高家长亲子阅读的指导能力,通过幼儿园、教师、家长和孩子的频繁互动指导、有效性的提高家长亲子阅读水平,进而对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起到促进作用,逐步养成幼儿的阅读习惯,营造书香家庭和书香幼儿园,这也是本课题的终极目标。
(一)研讨互动——指导家长认识亲子阅读的价值
1.举办全体新生家长“亲子阅读动员会”。
幼儿园在新生入园
时,召开新生家长“亲子阅读动员会”, 采取园长与家长互动、专家与家长互动的方式,向新生家长宣讲阅读和亲子阅读的价值和作用,动员家长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亲子阅读活动,使家长对亲子阅读活动尽早了解与幼儿园达成共识。
根据本园亲子阅读情况及亲子阅读的要求,幼儿园精心设计亲子阅读调查问卷表,使调查问卷能够全面、科学、易懂、易接受,通过发放“家庭亲子阅读状况调查问卷表”,进一步帮助家长梳理亲子阅读的意义、内容、方式等,教师应认真耐心地指导家长填写问卷调查表,让家长在填写调查问卷的过程中正确认识、认真思考亲子阅读的价值,对照反思自己家庭亲子阅读的状况,加深家长对亲子阅读的认识和理解。
利用班级和幼儿园家园栏,教师通过观察和家长访谈等方式,对家长在亲子阅读认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后提出问题。每月初将讨论主题公布或发给家长,家长充分思考,自由讨论。教师将家长的观点和看法张贴在家园栏里,共同分享交流。比如:“亲子阅读不是负担”“亲子阅读时间在哪里”“我和宝贝逛书城”“送给宝贝的生日礼物”等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赢得了家长的认同,家长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很高,互相借鉴,经过不断渗透,家长的认识明显提高。
在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中,家长对阅读认识逐步提高,但是仍存在着认识到位而方法不当的现状。展示交流活动的开展,给家长提供了可以模仿和借鉴的示例,用具体可见的方法,使家长易懂易学,立竿见影。
家长在幼儿园开展的各类家庭亲子阅读展示交流活动中,习得亲子阅读的方法,可以形成家长之间交流分享亲子阅读的快乐和习惯,可以扩充亲子阅读的经验和方法,以及阅读内容和资源,也使孩子学习与人分享读书交流的快乐。
英国当代著名青少年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说:“阅读总是需要场所的。”“家庭书屋”展示活动旨在帮助家长明确家庭阅读环境创设的意向,逐步学习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2)“我最喜欢的图书”图书推荐会。
(3)亲子阅读图书漂流。
(4)家长亲子朗读故事展示。
(5)故事表演展示。
2.幼儿园阅读活动展示交流。
幼儿园向家长开放阅读教学展示活动,让家长观看教师是如何组织孩子进行阅读活动的,了解幼儿阅读的基本方法,指导家长学习和比较亲子阅读与幼儿园阅读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以便使家长提高亲子阅读指导能力。
班级创设“生日书吧”,倡导家长在孩子生日时给孩子送书作为生日礼物,并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同时,可以在家里设置“生日书吧”,把每年家长送的书放在家里的“生日书吧”里,感受亲情,感受读书的快乐。
在幼儿园创设亲子阅读屋或阅读角,摆放供家长阅读的“大人书”和各种“小人书”,家长轮流持亲子阅读卡带孩子到亲子阅读屋阅读,家长和孩子之间互相影响,营造亲子阅读的氛围,激发亲子阅读的兴趣,学习、交流和分享亲子阅读的经验,也为家长创设家庭阅读环境提供示范。
(1)亲子阅读论坛:利用论坛,让家长、教师、专家交流亲子阅读的经验和方法。
(3)推荐亲子阅读书目:定期或不定期推荐适合亲子共读的书目,介绍基本内容、适合阅读的年龄及阅读方法。
(4)亲子阅读大讲堂:依据家长的需求和亲子阅读指导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幼儿园每
学期举办2-3次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和教师、家长进行专题讲座。
在开展亲子阅读指导中,激发家长和孩子共读的积极性和动机是十分重要的。
每个月将“亲子阅读卡”公布出来,家长教师和孩子定期共同总结亲子阅读情况,教师积极鼓励,正面引导,表彰奖励,互相激励和借鉴,不断强化阅读习惯的形成。
在“亲子阅历”的基础上,让幼儿和家长共同当评委,评选出每月的“阅读之星”,激励孩子和关注阅读,喜欢阅读。
组织亲子制作小书签活动是让幼儿了解书签的作用和制作书签的方法,增加亲子情感。
幼儿和家长在自制图书中,把对世界的认知经验及想象力结合在一起,反映在自己制作的图书里,成为图书真正的主人,让幼儿在制作图书和阅读自制的图书的过程中享受做书和读书的快乐。同时,在“亲子制作图书”展评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小班以家长为主共同制作图书;中班亲子共同参与制作图书;大班以幼儿为主家长指导制作图书。
1.世界读书日。
2.节日读书会。
3.生日书吧。
五、幼儿园指导家庭开展亲子阅读的原则
差异性原则就是要根据家长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开展指导活动,要避免一刀切,做到因人而异。由于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的差异、家庭背景、家庭阅读环境、亲子关系、经济条件,休闲时间等不同,选择不同的策略和方式,采取家访、约谈等个别指导方式,开展有针对性地亲子阅读指导活动,才能保证不同家长参与亲子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幼儿园开展的各种亲子阅读指导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以幼儿园为主导,以家长和孩子为中心,把家长作为组织者、参与者,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发挥家长作用,调动各方面的因素,遵循互动性原则,开展有效的家与园、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孩子、家长与家长、家长与专家等各种互动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亲身体验,习得经验和方法,提高对亲子阅读的认识,改善亲子阅读的方法和习惯。
1.家长之间提供的示范。
2.家长给孩子的阅读示范。
3.幼儿园和教师提供的示范。幼儿园应从专业的角度为家长提供亲子阅读。
(三)坚持性原则
六、幼儿园在指导家庭开展亲子阅读的角色定位
(一)接纳者
(二)引领者
在幼儿园开展的家庭亲子阅读指导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对阅读的价值有正确的认识,深刻领会并正确把握亲子阅读的理论和方法,让亲子阅读的理念深入到心,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家长树立正确的亲子阅读理念。幼儿园应在教师中倡导“与书为伴,终身发展”的发展理念,让教师体验读书的快乐,加强教师的涵养,以此影响家长和孩子
。
作为经过专业培训、有着基本的专业知识的幼儿园教师,在亲子阅读指导活动中义不容辞地承担着指导者的任务,扮演者指导者的角色。而亲子阅读指导是幼儿园课程以外的内容,没有可借鉴的方法,对教师是个挑战。为了让教师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幼儿园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教师先知先觉。一是要邀请专家讲解亲子阅读的相关文献,帮助教师把握亲子阅读的科学方法,二是开展各种学习研讨活动,认真研究和不断反思调整亲子阅读指导策略,灵活运用指导的策略和艺术。三是依据家长的心理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及时开展针对性地亲子阅读指导活动,对家长进行行之有效地指导。
由于教育对象、场所、时间、途径等不同,在教育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认识上的分歧和行为上的差异,幼儿园在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前,可以先把计划、方案等在幼儿园和班级家长委员会、班级家长会上征求意见,耐心倾听家长的呼声,认真分析家长的意见,及时给家长反馈,家园之间建立良好的、顺畅的交流通道,减少家园之间的误会和不理解,提高幼儿园指导家庭亲子阅读的有效性和愉悦性。
参考文献
[2] 李生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 凯瑟琳.斯诺等著 胡美华等译,预防阅读困难[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5]李生兰,让孩子在阅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儿童阅读教育的价值、任务和策略 [J],家庭教育,2012年第3期 本文由第一论文网摘自《幼儿教学研究》2014年第5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期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