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日常交谈中幼儿语言发展的指导问题和策略

发布时间:2015-11-16 10:04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而日常交谈具有自发性、随机性和较强的针对性,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以下指导策略来发展幼儿的语言。
  在一日活动中,幼儿总会自然地同教师、同伴进行语言交往。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些发生在每日生活中自然的交往情境,对幼儿进行语言指导。
  早晨入园时,特别是来园较早的幼儿,家长走后,幼儿又没有多少同伴,难免有些不适,这时教师让幼儿说说早上是怎么来上幼儿园的,早餐都吃了些什么,以及最喜欢吃的早餐等等;幼儿在晨间活动时,还可以让不想运动和身体有些不适的孩子相互说说路上看到的事情,讲讲晚上看过的电视或听到的故事,或者去逛了哪儿,有哪些见闻。
  散步时启发幼儿讲述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如春天讲讲园内盛开的紫色的玉兰花、黄色迎春花、粉色樱桃花、淡黄的柿子花、火红的石榴花;秋天谈谈成熟的柿子、白果、像扇子一样的银杏叶、火红的枫叶。
  2.热门话题中的随机性谈话
  我们班中途进了一位中法混血儿,幼儿对她雪白的皮肤、金黄色的头发、流利的英语、漂亮的服饰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让幼儿在一起交流,听听混血儿在国外生活的介绍,和她学习一些简单的英文单词,英文歌曲等。
  3.语言指令中的随机性谈话
  幼儿在餐点环节时,要先入厕、洗手、倒水、再进餐;进餐时要保持安静、桌面的清洁、尽量吃完自己的饭菜,不挑食;吃完后,把餐具放进指定的桶内,再去洗手、洗脸、漱口。游戏环节,要求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并和同伴商量着去解决一些矛盾和问题,游戏结束后,要求幼儿去收拾和整理玩具和各类材料。
  这种指令性语言与相应的行为训练结合起来,提高了幼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人际交往必然伴随着一定的情境和交际双方的互动,教师要因时、因人制宜,努力创设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幼儿与群体之间的互动的情境,以激发幼儿交谈的欲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回应。因此,教师与幼儿一定要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之上,让幼儿感受到是在随意、自然地与老师聊天,不能形成“教师总是说,儿童总是听”的局面。谈话的双方,不能只是担任其中的一方,而要时时变换角色,有听有说。
  如看到洋洋突然一脸泪水,教师没有责备,而是蹲下来,眼睛平视着洋洋,听他倾诉,“老师,有人欺负我。”“怎么欺负你的?”“小天不给我贴画。”从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洋洋把别人不给他贴画就当成是欺负了,教师针对洋洋年龄小,判断是非能力弱的特点,和洋洋进行了谈话,洋洋在与教师的互动中,能主动交流,打破了一向沉默的习惯,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判断,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幼儿主动地创造和调整自己的语言,促进语言的共同提高。当幼儿因为急于表达而说不清楚的时候,教师不能随意打断幼儿之间的谈话,要耐心地倾听,给予必要的补充,帮助他理清思路并清晰地说出来。
  3.群体交流中的互动性谈话
  当幼儿在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中,三五成群,自由结伴,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地在聊天时,教师切勿为了活动室的安静而阻挠幼儿的交谈。因为幼 儿在与同伴的不断相互作用中修正和完善了自己的语言。
  三、观察分析,进行针对性谈话
  如豪豪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教师要提出略高的要求,使之在语言发展上“更上一层楼”。让他在晨间谈话时给大家讲讲故事,或进行一些诗歌的朗诵,对于他有时出现的用词不当,教师要及时纠正,以便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水平。
  对于像晨晨那样有语言障碍的幼儿,教师不能操之过急,也不可听之任之,而要细心地观察,找出问题,分析原因,从而耐心地、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以免错过关键期后造成幼儿语言发展的终身问题。
  (倪华,句容市实验幼儿园,212400)

上一篇:体验性学习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浅析园长在幼儿园文化建设与管理的问题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