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心灵的艺术之光培养策略
很多的孩子对于色彩有着近乎痴迷的感情,从这些孩子能够拿起笔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在涂鸦中开始了自己的绘画。在传统教育的思想下,很多儿童的绘画天分被扼杀,对于那些粗糙的线条多是报以嘲笑。正确的进行幼儿的绘画教育对于幼儿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现实的意义。
根据研究表明,人脑的左半部分控制着抽象思维,而右半部处理形象信息。当前部分家长与教师注重对幼儿文字、数字这些内容的教学,因此使得幼儿左脑负担过重,而右脑缺乏锻炼,这就阻碍了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然而绘画则是通过有趣、新奇的刺激作用,去启发与引导幼儿能够感知事物外形、结构,借助想象力与形象思维来锻炼右脑的发展。幼儿美术教育要求幼儿要手脑并用,例如进行手工制作时,让幼儿通过双手操作来锻炼其小肌肉群,让手指与手腕配合紧密,相互协调,进而促进大脑的控制能力,有助于增强幼儿动作的灵活性。例如教孩子们贴“金鱼”,幼儿会将印有圆形、半圆形、三角形的彩纸顺着线条剪下来,然后在各种色彩纸上拼出来不同形态的金鱼,然后再画上嘴与眼睛。通过时常的锻炼,幼儿们就习惯于大胆构思,直接刺激到右脑发育,来进一步开拓智力,提高其创造力与丰富的想象力。
1.营造适宜的绘画氛围,进行必要的绘画指导
绘画基础的授课是教师进行幼儿绘画教育的主要课程,孩子再怎么对绘画有兴趣有天分,若不懂得绘画的起笔构思,颜色的搭配运用,绘画画笔的使用以及绘画内容的结构位置等知识,画出来的东西也只能是随意涂鸦了,是无法让孩子有继续画下去的冲动的。所以,幼儿教师要根据这些孩子的不同心性和兴趣程度,在一个浓郁的绘画艺术氛围下给予孩子一定的绘画技能,不要认为环境可以决定孩子的绘画能力,没有基本绘画知识的辅助,再对绘画有兴趣的孩子最终也会失去继续画画的动力。所以,幼儿教师在为幼儿营造了充分的题材环境和艺术氛围后,还要进行必要的技能指导。但指导不是强制灌输,不是强行施教,乃是要还产生绘画的欲望,主动的拿起画笔,教师在一旁指导孩子如何下笔,如何画出心里的那幅画。例如,在进行泡泡的绘画时,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法,带领孩子们做吹泡泡的游戏,先营造一个能够引起孩子兴趣的氛围,当孩子们沉浸在游戏中正兴起的时候,教师可以适时的要求孩子们画下泡泡的画面或开心游戏时的景象,孩子们在这个时候一般都会听老师的话,拿起画笔开始自己那充满了情感的画作。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谜语、回忆等手段带动孩子的绘画兴趣,再以教师的身指导孩子绘画的技巧,对孩子的作品做出中肯和鼓励性质的评价,对成品的优点要夸奖,对不足之处要提出修改意见。有教师指导的绘画教学,可以为幼儿在绘画上指向正确的道路。
对童进行绘画能力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和培养儿童的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为一个孩子以后的成长奠定一定的素养基础。具有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孩子,在接触到可以引起他美的共鸣的事物的时候会将其以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在其中加上自己的创作性元素,一个作品便完成了。所以幼儿绘画的过程是对幼儿审美观的培养,对创造能力的锻炼,这个过程带给孩子的是美好事物的满足感,是个人艺术展示的成就感。教师的绘画指导,不仅体现在对环境和技能方面上,还在于引导,正如上文中教师通过游戏等方式的引导。同时,教师还应刺激孩子自己对美的理解和创造思维,让他们可以在生活中自行寻找美的所在,加上孩子那天马行空般的想象,一幅充满创意和美感的画作就跃然纸上了。引导是为了让孩子自然而然进入绘画美的世界里,在孩子被美所感动的同时,教导孩子认清分辨美丑的标准,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例如,在《美丽的春天》绘画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带着孩子走出教师,与大自然来个亲密接触,摸一摸树皮的花纹,看一看新芽的样子,听一听鸟儿的歌唱,这样的情境会对孩子的内心造成巨大的冲击感,此时让孩子们拿起画笔画出各自心中的春天美景,每个人的审美不同,创造能力不同,画出的作品也是各不相同的,但是都充满了孩子对春天的感悟和创造性思维,这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幼儿的绘画教学,总的来说是对幼儿全面发展,各方面素质培养目标的执行。孩子拿起画笔在白纸上画出内心的世界,是对孩子进行教育效果最为直接的检验。审美观、创造力、观察力、见识与经验、技能的掌握、失误逻辑的分析等等要素,都在在一张充满色彩的画纸得到最充分的展示。绘画是对孩子身体协调能力的锻炼,是对孩子伙伴协作思维的锻炼,更是对孩子美好人格和良好习惯的锻炼。
幼儿教育者在针对幼
儿的绘画问题上要参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幼儿个性教育和兴趣培养上下足功夫,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为其营造一个适宜的教育环境,培养幼儿的审美和创造素质。幼儿教育中的美术绘画教育需要教师的科学的指导结合耐心的辅导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锻炼幼儿正确的学习之道,和德育教育的必行之路。
[1]万中.幼儿美术教育[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9
[3]潘绍元.浅谈儿童绘画与专业绘画的区别与联系[J].学前教育研究,2005,(11):11~13
[5]邵爱萍,刘芳.幼儿绘画教学初探与实践[J].中华少年2012.7(上)
上一篇:双向互动视域中的幼小衔接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