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环境溢满乡土芬芳的幼儿园教育方式
一、公共环境的创设
二、班级环境的创设
教师和幼儿造性地利用乡土材料, 布置班级墙壁环境,让乡土材料的特性表现更加多样化,班级环境多变并富有想象和审美价值。如:两顶草帽变成了一辆活灵活现的“自行车”;草编的笸箩,在孩子用玉米皮和玉米秆稍加装饰后,变成了“田园小花”,在“篱笆”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生动美丽;废旧的纸杯、纸盒和树枝经过小朋友和老师的手,一条栩栩如生的“中国龙”跃然墙上;主题墙的一角和暖气管道阀门也因一束野花、野草的点缀而变得富有生机;绣花撑子变成花、鱼……我们的墙壁因乡土资源的镶入,空间更丰富、更立体、更艺术。
在全园“乡土文化”特色大背景下,每个班级的活动室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不同的乡土特色活动区。如:小班的“好玩的民间玩具” 区,中班的“日照茶”“农家乐”等活动区,大班的 “编织针线作坊”“百草堂(中药店)”等活动区。乡村中的野草、泥巴、石头、野果、青菜、萝卜等等都被搬到了幼儿园活动室,成为了孩子学习和游戏的材料,孩子们可操作、可探索、可想象、可创造……孩子们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用花草编花篮、草帽,小巧玲珑;用泥巴、瓜果做个雕塑,栩栩如生;用花生皮、树叶、草叶、草秸拼贴图形,生动有趣。蒲草、芦苇、玉米皮、树皮、树叶、高粱秆等材料,在孩子们手中编编插插,变化莫测。
每个班级主题活动区从材料的投放、材料的盛放、到幼儿探索操作再到成果的展示都与主题紧密结合,既挖掘了乡土资源的多元化的教育价值,又很好的完成了主题目标,也是我园环境突出特色之一。
(2)充分挖掘乡土材料的多元价值。每种材料在多个主题开展过程中却发挥着不同的教育价值,如大班开展“我是中国人“这一主题中用泥巴制作了各种泥塑玩具:小篮子、鞋子、各种小动物和月饼等,在石头上画脸谱;在”什么联络你我他“主题中还用石头、泥巴做各种通讯工具:手机、电话等;在”神通广大美猴王”主题中用泥巴捏《西游记》中的人物,晾干后涂色,可以进行故事讲述,将艺术和语言两大领域进行了整合。材料可在多个区域完成多个目标:地瓜干在美工区可进行拓印画、装饰画,在民间游戏区可下民间棋、用线玩地瓜干转盘,在科学区可做沉浮实验、可进行加减运算,在“商店”里变成买卖的商品等。
三、大自然绿色环境的创设
四、游戏化环境的创设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师和孩子浸润在乡土文化之中不断成长。在与乡土文化的互动中,老师和孩子都储备了大量的知识经验,乡土资源在幼儿园环境的开发和利用让孩子对家乡的自然和人文生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生活中零散的经验得到整理和提升,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在创造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