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教师的主导的路径创建

发布时间:2015-12-13 11:22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了“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幼儿学科教育的要求,游戏活动应该成为学龄前儿童的主导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也就是说,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他们是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一、引导幼儿学会分工合作,强化文明交往意识
  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游戏质量
  教师们在每次的活动并不只是让幼儿随意玩,她们参与游戏,参与指导,为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教师们在指导中还深入到游戏中当角色,提供一定的知识经验,了解幼儿的游戏行为,并促进幼儿之间的学习交往,不断使游戏水平提高。
  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往往是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观察激发起来的。幼儿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并能用废旧物品替代自己游戏中的材料,来完成自己的活动。例如大五班和大二班的特色游戏活动主题——《好玩的瓶子》,以瓶子画为载体,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绘画的兴趣,让孩子体验在瓶子上做画的乐趣。教师为孩子们提供充足的辅助材料,充分挖掘身边教育资源,指导幼儿能大胆地进行瓶子绘画组合,小朋友展开丰富的想象,创造出新颖美丽的图案。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尝试在特殊材料上创造美和感受美,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既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又开拓了他们的视野。让他们知道,不仅可以在纸上作画,还能在其他材料上作画。活动中教师还注意观察游戏中的点滴小事,善于发现幼儿的创造精神,并及时鼓励,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在主动学习中获得健康的发展。
  《规程》中处处体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精神,我发现每班教师在指导游戏活动中,对于参与游戏时胆小的孩子,都会有意让他们在游戏中多和小朋友交往,让能力强的幼儿带动能力较弱的幼儿,努力提高游戏活动效果。在中三班和小一班串班大带小的特色游戏活动“线描画”活动中,一开始小班的孩子绘画水平发展差,我发现每位指导教师都先加强个别指导,不断的鼓励,提高孩子们的兴趣。然后就会有中班的孩子和小班的孩子互助合作。在此过程中,教师鼓励他们交往,教师同孩子们一起参与游戏,深入角色中,与小朋友进行亲切的语言交流。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幼儿专心做事的稳定性格,指导做完一件事再去做另一件事。通过教师的指导,两个班的孩子水平逐渐都有了很大提高。小三班的角色游戏活动区“小医院”中,一位戴听诊器的小朋友见我走近,热情地问:“您好!请问您哪儿不舒服?需要我帮助您看病吗?”。看着他专注认真的样子,我感慨不已。上学期,这个小朋友有一段时间每天早晨哭闹不停都是被爸爸或妈妈强行送入园的,听班里的教师介绍说,这孩子刚入园时对教师也有很大的抵触情绪,而现在这个孩子有如此强的活力。可见,游戏是一把钥匙, 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能力,还开启孩子的心智,也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意识和规则意识。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扮演角色,反复地模仿和体验,提高了道德认识,激发了道德情感,实践了社会道德行为规则,有利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掌握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品质。
  游戏常规是保证游戏顺利进行,要求幼儿遵守的规则。在游戏的准备阶段,教师应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从游戏的顺序、游戏中的行为、材料的使用等方面建立一定的游戏规则。例如中四班,他们在结构游戏活动中搭建主题是“汽车”,由于他们第一次接触结构材料,因此,教师从认识材料入手,对材料的取放、使用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游戏活动要求。通过每次游戏活动的不断强化规则,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行为有序,形成了良好游戏活动行为和习惯,加强了幼儿之间的友好合作,促进了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幼儿要学会遵守规则、团结与协作、牺牲与分享、援助与服从、理解与宽容等,形成有益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才能更好的融入集体、参与游戏活动。这样,幼儿不仅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学到了集体相互礼让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还学会了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良好品德和规则意识,达到了幼儿在乐中学、学中乐的效果。
  总之,在指导幼儿游戏活动时教师要正确当好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要让每个幼儿都充当一定的角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的各个方面都得到锻炼,真正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活泼成长。游戏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活动是幼儿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游戏活动能让幼儿在快乐中成长,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游戏活动环境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上一篇:打开想象之窗的幼儿教学方法

下一篇:浅析家园共育下的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问题和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