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培养孩子主动发言的习惯的方式和方法

发布时间:2015-12-13 11:23

 每次幼儿园开放半日活动后,总有很多家长跑来问我:“为什么我家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就不主动发言呢?他怎么就不爱表现呢?”家长个个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课堂上侃侃而谈、活泼大方。但是孩子由于的各种原因在幼儿园的课堂上,有的发言总是很积极,而有的却总是不很主动,即便是老师很简单的提问。因此家长很着急。而积极发言的习惯对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习惯应该从孩子读幼儿园开始培养。除了幼儿园老师的教育作用之外,我认为,家长也可以在家庭教育中发挥作用。那家长怎样培养孩子主动发言的习惯呢?搞清楚孩子为什么不愿意表现自己,不愿意发言呢?我总结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是孩子的知识储备不够;二是孩子的表达能力不够;三是孩子怕出错得不到老师和同伴的肯定;四是孩子本身的个性很内向,不善表现。在弄清原因后,就是针对原因作出适当的调整和改变。
  孩子对于想要表达的事情很有把握或者有经验就会顾虑少些,所以家长可以通过幼儿园的网站或者家园互动等形式了解孩子一周的学习动态,尽可能多地和孩子一起进行知识、经验准备,当“别人知道的我知道,别人不知道的我却知道一点”时,孩子会很骄傲,表现的欲望就强一点。比如了解到孩子下周有植树的活动,那就可以先和孩子一起去关注植树节的有关知识或者也去植树,这样可以先让孩子获取经验。当然家长在和孩子做知识准备时,最好做到“无痕”的状态,多用启发式的提问,让孩子多发现,多思考;不能把知识准备当作课外培训,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
  有些孩子不主动发言,表现欲不强,这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关。他心里知道是什么,却不知道怎么表达,怕表达错了,所以就选择不表达。幼儿园的孩子的语言发展参差不齐,这让语言表达力不够的孩子信心不足。家长可以在这方面努力。比如让孩子给家人表演幼儿园教的儿歌或复述一个简单的故事,让孩子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等,又如认字的孩子可以大声朗读短小的文章等,这样的方式都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家长可以通过艺术化的手段让孩子对表达充满兴趣,如用录音录下孩子讲的故事,把孩子说的一段话打印下来读给他听等,孩子会觉得很有趣,很有成就感。
  想想你的孩子是不是做事情很谨慎,太追求完美,他们不想出错,总想给别人留下最好的印象。其实这怎么可能呢,人怎么能不犯错误?绝大部分老师在孩子回答错了的时候会称赞他的勇敢表现。家长要做的是和老师一起鼓励孩子不怕出错、勇往直前,先从简单的问题、任务开始,每天问问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一点点去鼓励他。其实这样的孩子更需要家长和老师从细处着手等待转变。切记,在生活中,在外人面前,不要总是“盯着”孩子的这个“不爱发言”的问题,要知道,鼓励和正确引导是我们唯一能做的。
  孩子的个性很内向,不擅于表现,这是他不爱发言的最重要的原因。这部分孩子,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不爱表现,在其他方面也不爱表现,他们大多是不自信的。我认为这不是莫名其妙产生的,是受家长或者家庭环境的影响。那么改变孩子之前先改变家长自己吧。在生活中努力做一个遇事热情、积极表现的人,并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变化,比如单位要搞什么活动了,这样对孩子说:“宝宝,妈妈这次想为大家表演节目,你给妈妈提点建议,妈妈是唱歌还是跳舞呢?”又如朋友聚会去唱歌,回家对孩子说:“今天我去唱了一首我不太会唱的歌,虽然有点走调,但是很开心,下次我再唱,一定会更好的!”家长的热情冲劲会促进孩子态度上的改变,然后逐步改变他们自己。生活中让孩子更有自信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总的来说家长要在生活细节中不断地鼓励孩子,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真的很棒,对孩子多点理解,少点严厉地训斥,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市实验幼儿园)

上一篇: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实施美感的策略创新

下一篇:幼师英语学习动机调查的结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