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规避“贝勃定律”的教学方式分析

发布时间:2015-12-13 11:23

案例1:快到教师节了。办公室里,王老师收到了学生寄来的明信片。这引起了大家关于“学生毕业后是否还记得你”这个话题的讨论。“我带过的学生中,那些平常比较调皮的学生常和我联系较多,在校期间表现好、成绩好的学生,现在也不知道他们过得怎么样。比如今天这个学生吧”,王老师晃了晃手中的明信片,接着说,“在学校的时候简直是个定时炸弹,不知道哪天就给你捅个篓子出来……”“是啊,是啊,我的学生也是呢,那些优秀的学生基本都没消息了。”还没等王老师说完,李老师就接上了话茬。他这一接不要紧,大家竟然发现情况惊人的相似,于是又开始感叹起来,有人甚至上升到了学生品德、做人的高度上。“叮铃铃——”上课铃响了,一个个夹起书本向教室走去,脚步没有了刚才的轻盈……
  案例3:短短十几天时间,一年一度的新生军训结束了,学生跟军训教官依依惜别,“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场面煞是感人。看得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们一个个唏嘘不已,既感动又难过,感动是因为分别的场面,难过是想到将来带这些学生三年也享受不到这“待遇”。
  上面的案例您是不是也似曾相识?不错,从事教育几年后,很多老师都会有过上面的经历。这些仿佛毫不沾边的事,其实包含着一个重要的规律——贝勃定律。
  贝勃定律生活中很常见。比如,5角钱一斤的土豆如果一下涨到5元钱一斤,人们很难接受,可如果是1500元/平方米的房价涨到1600元/平方米,人们却熟视无睹。再如,家长天天对孩子嘘寒问暖、做饭洗衣,孩子毫无察觉,可一旦声色俱厉、严词训斥,就难以接受,离家出走,出走后陌生人的一碗热汤都会使自己感动不已。
  由于现行教师评价机制的影响,教师往往关注那些平时表现好、成绩好的优秀学生,他们是教师工作成绩的体现。可优秀的学生不是一天优秀起来的,在没进你的班之前就优秀了,家长、以前的老师也都天天夸奖、表扬,已经使他(她)对表扬有了“免疫力”,兴奋不起来,你对他(她)的关注和爱护,被他(她)理解成了理所当然。可那些平时异常调皮的后进生,在家长、教师的批评声中长大,有些甚至还饱受皮肉之苦,所以对于一般的惩罚措施也就习以为常,案例2中的小彤就是这种情况,反正经常迟到,不就是跑操场3圈嘛,没啥说的,跑呗!他们很少听到表扬或鼓励的话,或许你谈心中无意表露出来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就让他(她)记在心里,成为向上的动力,对你感激不尽。案例1中学生毕业后,为什么后进生记得你的多,不难理解了吧!学生长期处于身边家人和老师爱护和照料这样的刺激之中,已经当成了一种习惯,一星半点的“刺激变量”已经引不起学生的感觉,但是对于刚接触不久一起“并肩战斗”过的军训教官,偶尔的聊天、拉歌都能使他们感到异常的温暖。当然这里面也有青春期孩子“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心理特征等其他原因。
  实事求是的说,如今具有“职业幸福感”的教师还是少数,很多数教师陷入纷繁芜杂的事务性工作中,整天围着学生转,围着分数转,做着大量的重复性工作,在这些工作中,哪些是“雪中送炭”,哪些是“锦上添花”,哪些又是“画蛇添足”,很少进行深入的思考,做了大量的“无用功”,不仅使自己心力交瘁,失去了工作的激情,而且学生还意识不到,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如今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重视,而自我反思是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我们应该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少做锦上添花的事,不做画蛇添足的事。
  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过:“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但爱远远不是教育的全部,湖南郑学志老师曾说:“爱孩子,那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所以我们在爱孩子的同时,也要培养孩子的爱心。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物质条件优越,是父母甚至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掌上明珠,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对于他人的奉献、关爱要么漠视不见,要么认为理所应当。
  2.2 规避“贝勃定律”,教育要震撼心灵。
 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教师的一系列措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与自我教育》中曾说:“……能激发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rdq uo;教师采取的一切教育行为必须能够激发学生深入反思,自我教育,而达到这个目的的前提是,教师所采取的措施要震撼学生的心灵。在《班主任之友》2008年第10期上发表的拙作《唤醒心灵比履行制度更重要》体现的也是这样一种思想。
  2.3 规避“贝勃定律”,表扬切忌廉价贩卖。
  我们的教师中就真有这种“赏识教育者”,仿佛赏识无所不能,仿佛表扬无往不利,大事小情都要把学生一顿夸奖、一顿表扬。当然,在初期学生面对教师的巨大变化,感觉能受到教师表扬确实令人激动,但久而久之,当学生发现教师不管是谁都会表扬,不管多小的事,值不值得都会表扬的时候,学生就对教师的表扬失去了兴趣。时间长了,还会认为老师“虚伪”,“玩弄表扬”。于是乎,教师开始对赏识教育有了怀疑,认为专家们整日闭门造车,没事造出这么个害人的理论。
  2.4 规避“贝勃定律”,教学中杜绝“熟题效应”。
  教学中还有很多现象可以用贝勃定律来解释,比如强调多次的重难点问题,布置作业问题等等,只要教师具有发现的眼睛,具有反思的意识,就能发现这些现象,从而采取措施避免做无用功。
  规避“贝勃定律”,教育教学中少做无用功,是解放教师的有效途径,是教育艺术的生动体现,是教师专业发展中自我反思的具体形式。教育者要时时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少做“锦上添花”的事,尽量不做“画蛇添足”的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效果,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在教育过程中,唤醒学生心灵,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并最终培养具有自主发展能力的学生。

上一篇:倾听快乐的童真的学习方法

下一篇:缓解托班幼儿入园的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