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让幼儿在民间游戏中得到和谐发展

发布时间:2015-12-17 10:23

 现代幼儿教育研究认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游戏是幼儿对生长的适应。《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富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是深受幼儿喜爱的、符合幼儿天性的与幼儿有着密切联系的特殊教育活动。幼儿无时不在“玩耍”,无处不在游戏,幼儿是游戏的天然建构者。而民间游戏是丰富多彩、情趣盎然的活动对幼儿的和谐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认同感是个体聚合在一个群体中的认同感,它是在伦理观念、价值观念相同或相近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它对幼儿来说是非常陌生的、抽象的,仅凭教师单方面的说教,幼儿只能是茫然无知。而民间游戏中蕴藏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厚的文化意蕴,它受心理、习惯、地域、气候诸因素的有效制约,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风情、思维模式等。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亲近生活、了解生活,凭借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的行为风俗,易受到当地民俗文化的熏陶,从而建构起初步的认同感。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模仿、交流、改进,对当地的民俗就会有进一步的认识,而如此的“观察——模仿——再观察——再模仿”就会让幼儿产生一种认同感,形成一种习惯,自然流露到日常生活中。

  民间游戏来自于人们的生活,游戏的材料大多也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大自然中,这些材料随手可及,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日常生活中的纸、小石子、小绳子、沙包等等普通的材料在民间游戏中都是宝贵的材料。比如“踢毽子”游戏,幼儿只需用毛线、塑料绳或者小铁片、砖片等就可以自主动手实践制作毽子了。又如“跳房子”的游戏,幼儿只需要一个小石子,在地面上画出一间房子就可以与同伴尽情玩耍了。再如“放风筝”的游戏,只需要几根木棒、棉线、一张纸、水彩笔,让幼儿自主动手画出喜欢的图案,就可以制作个性十足、独一无二的风筝了。引领幼儿自主动手制作玩具,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动手实践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幼儿动脑的能力。

  游戏常常和规则与成败密不可分,传统幼儿园组织开展的游戏,由于受场地、器材的限制,一般由教师集体组织、预设规则与任务,幼儿只能被动服从,而幼儿在潜意识中往往漠视规则。而民间游戏由于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变,常常不受材料场地的限制,往往是幼儿自发组织的,自主有效参与其中。比如“挑木棍”游戏,首先材料可以是牙签、筷子、树枝、秸种、塑料管、木棍等任意选材;其次桌面、地上、沙发上、床上等场地随处可进行;再者游戏人数无限制,没有预设的任务,一人可自娱自乐,安静、专注地独立游戏,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也可开展游戏竞赛。还能促使幼儿去自主确定游戏规则。此时幼儿的规则意识自然会得到提升,幼儿自然会主动地制定规则、自觉地遵守规则、公正地维护规则。幼儿从游戏中学会了交流、沟通、讨论,学会了组织、服从、谦让、争辩和自我调控。因为游戏是幼儿自愿自发的,所以幼儿在游戏中无拘无束,敢想、敢说、敢争。

  民间游戏一般要几名幼儿共同合作才能完成。比如“炒蚕豆”“两人三足走”等就必须两名幼儿有效合作、默契配合才能完成。在“两人三足走”游戏中,需要将一个幼儿的左腿和另一个幼儿的右腿用绳子绑在一起,两个人需同心协力一起迈出绑着的那条腿,接着另一条腿跟上,然后再迈出绑着的那条腿,如此循环,如果两幼儿不合作,不配合就容易摔倒,游戏就只能以失败而告终。如此“共同行动看效果”的合作精神能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总之,民间游戏是一个自然、自信、轻松、积极的娱乐过程,是一个培养幼儿乐观、健康个性的过程,对促进幼儿可持续的和谐发展起着有益的作用。

上一篇:以园级调研为抓手提升教师的保教的策略分析

下一篇:幼儿园班主任管理工作艺术的创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