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逻辑思维方法与非逻辑思维方法在学前教育

发布时间:2016-05-21 10:27

  本文结合教育活动规律认识与实践经验,研究逻辑思维方法与非逻辑思维方法在学前教育中的具体运用,对学前儿童思维启发与素质教育提出了合理对策。

 

  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重要形式,比较而言,逻辑思维具有严谨性、缜密性、确定性和科学性,非逻辑思维则具有发散性、奇特性、跳跃性和随意性。思维活动存在于幼儿教育的各环节各领域,因此,正确运用逻辑思维方法与非逻辑思维方法,对提高学前教育的针对性、创新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减少教育的盲目和失误性,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1逻辑思维方法的运用

 

  1.1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把研究的对象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然后分别研究每个部分,从而获得对研究对象的本质认识的思维方法;综合则是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研究,从整体上认识本质。在组织拼图游戏时,要引导孩子先对各部分形状大小和图案颜色等有初步认识,再对照图纸进行拼装。拼装完成后,又引导他们对哪些地方由哪些部件组成、哪些画面由哪些图案构成等有宏观认识概念,让孩子看问题更加全面。

 

  1.2比较与分类

 

  比较是用以确定研究对象和现象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方法;分类则是整理加工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这两种方法贯穿于整个学前教育过程。通常小班孩子受到刚入园陌生环境的影响,思维和活动较为拘束,极易出现情绪波动;中班孩子能较好适应幼儿园生活,活动自主性较强,思维自由度较大;大班孩子心智较为成熟,已有一定自理能力,这时思维发展最为活跃,想象力、创造力等思维迅猛发展。因此,要进行比较与分类,找到各阶段孩子发育特点和规律,分类别、分步骤、分方法的实施教育。

 

  1.3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从许多客观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的思维方法;概括则是把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综合成一个整体。没有抽象就没有概括。例如,社会生活常识教育可列出水果、蔬菜、花草等不同图片或实物,让孩子从感官上认识,找出苹果、葡萄、芒果等,得出共同特性就是水果,这是抽象的过程。再进一步,引导孩子认识和探索水果的营养价值、食用方法等共同属性,使他们对水果有清晰概念,这是概括的过程。

 

  1.4归纳与演绎

 

  归纳是由个别或特殊的知识类推到规律性知识;演绎则是从普遍性规律出发,去认识个别和特殊的现象。例如,健康卫生常识教育,先介绍常见的感冒、发烧、牙疼、拉肚子等儿童疾病,再总结归纳饭前便后要洗手”“一日三餐不挑食等共通性、一般性健康卫生常识;也可先系统认识基本知识,后再列举个别疾病,强调注意事项。

 u=2916402298,4113428437&fm=21&gp=0.jpg

  2非逻辑思维方法的运用

 

  2.1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依靠灵感或顿悟迅速理解并形成结论的思维,是对感知的直接领悟和判断。孩子在园时可能出现突发疾病或者征兆,如果不能及时发现上报和诊断治疗,会严重威胁健康。而孩子对疾病的自我察觉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在管理看护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保持敏锐直觉,进行全方位的感知和判断。

 

  2.2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是从不同方面或多种侧面认识事物、探讨事物。以往的幼儿园教育,普遍采用单一科目、单一知识教学,虽有系统性、连贯性,但易使孩子思路狭窄,思维局限。现在幼儿园课程安排中,较多使用多向思维,在某一教学活动或某一时期内,围绕特定主题开展各式各样的教育活动,语言课中可以穿插美术活动,数学活动中可以穿插音乐活动等等。例如,关于我长大了想做?”的认识教育,可采用讲故事、说愿望等语言课模式,还可穿插美术课模式,让孩子把长大后的梦想画下来,有助于孩子思维的开拓和知识的延伸。

 

  2.3动态思维

 

  动态思维是一种发展、变化、不断选择优化的思维活动,特点是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来改变思维程序,以实现最优目标。学前教育实施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教师在组织活动前,会对教学活动有初步设计,但在具体实施中可能遇到各种情况,不能一成不变、照搬照抄,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表现灵活多变、实时动态地调整方法、掌控节奏、增减内容。

 

  2.4立体思维

 

  学前教育是一门综合、立体、多层次的综合教育学科,虽然《纲要(试行)》将幼儿园的课程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但各个领域间是相互交叉、密不可分的,这要求教师既要在深度上下功夫,让知识通俗易懂,又要在广度上下功夫,让知识融会贯通,进行多维立体的教育引导。

 

  3两种逻辑思维方法的综合运用

 

  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是对立统一的两种思维方法,任何问题的解决既要非逻辑思维的启发,它是解决问题的起点和动力,也离不开逻辑思维的严密推导和科学论证,它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保证。一个成功的思维过程无不是按照扩散-集中-再扩散-再集中,即非逻辑-逻辑-再非逻辑-再逻辑的过程进行。学前教育虽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但也受用于这种辩证规律。

 

因此,逻辑思维方法与非逻辑思维方法的统一与融合应成为学前教育的努力方向。新形势下的学前教育,保持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均衡发展与交叉运用,对优化幼儿教育者教育理念与方式的确立有良好的指导促进作用,对儿童的成长发育也具有重要意义。

 

但这种协调只能是相对的,我们既要有意识地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去选择和改善教育内容,并在教育实施过程中注重逻辑思考、采取合适措施,引导儿童主动朝着能力素质均衡、快速、良性发展的方向前进,也要能够正确、及时、灵活、动态地运用非逻辑思维方法,对各种需求问题和突发情况进行应对与解决,提高教育管理儿童的实效性与科学性。两种逻辑思维方法没有谁优谁劣,要根据具体情况,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最大程度地发挥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优势,积极创造更加有利于儿童成长发展的教育条件。

 

  作者:蒋倩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3

上一篇: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资源共享、合作互

下一篇:借鉴外来学前教育成果的基本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