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探讨如何创新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机制

发布时间:2016-06-16 11:53

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创新要求和我国重点构建的和谐社会的大背景,教育的公平性问题逐渐被更多的家长和教育学者所关注,幼儿教育当然也不例外。

 

但是当前人们对幼儿教育的公平性问题的认识多数都局限在我国的学前教育资源是否实现的了平均分配,对课程公平性这一实质性内容关注较少

 

实际上教育机会均等只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形式或是起点,在教育中实现教育公平更为关键的其实是课程过程,这是因为教育过程中的公平性对幼儿产生的影响是最深刻的。

 

  在人们的广泛认识中,城市和农村分别代表着先进和落后,农村幼儿教育中关于教育内容、方法、评价方式等都对城市幼儿教育进行了模仿,有的人甚至认为只有将农村幼儿教育的一切变得和城市一样,才能真正实现幼儿教育的公平,实现农友幼儿享受城市先进、优质的幼儿教育,保持两者的同一性,实现两者教育的公平性。

 

  1.幼儿园教学课程不公平的具体表现

 

  1.1课程内容的不公平

 

  我国由于不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异,造成我国城市和农村幼儿的生活背景相差很大,农村或是不发达地区的幼儿园对城市幼儿园的教材进行盲目的搬用,这一行为导致了不公平现象发生。农村幼儿对城市教材中使用的语言符号十分陌生,和幼儿自身的语言符号发生冲突,使得农村幼儿学习比较困难,农村和城市幼儿在发展中出现差异,造成不公平现象。

 

  1.2课程实施的不公平

 

在如今的幼儿园中,教师在心中有意或是无意的都会将学生分为好学生淘气捣乱安静的学生等几种不同类型。教师在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时,在互动数量和方式以及内容上都存在着差异,这种方式的课程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公平的。

 

大量的现象表明,教师和班里的好孩子互动次数较多,教师运用的方式和态度比较积极;同调皮捣蛋的学生互动的数量较少,且态度十分习消极,带着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同中性学生互动的次数非常少且内容和态度都较为中性。教师在对学生贴身不同的标签后,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出现不公平的交流和互动态度。

 探讨如何创新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机制

  1.3课程评价的不公平

 

  评价的不公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标准。首先在评价内容上,教师通常只注重评价幼儿的学习成果和发展状况,主要针对的是幼儿的认知,对语言的智能和数理逻辑的智能等方面过于重视,评价内容单一。

 

  在评价方式上,幼儿园比较重视认知结果的量化评价,较为关注静态的学习成果,忽视了幼儿的经验背景和动态的发展,忽视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同实施间的具体差异,对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造成了伤害,这是不公平的。

 

  在评价标准上,我国幼儿园多数实施一种标准或是共同标准评价,似乎是为了实现公平性,但其实对幼儿的差异和智能发展特点的评价十分不公平,违背了儿童的发展特点的评价标准是不公平的。

 

  2.实现幼儿园教育公平的策略

 

  2.1教育公平的实现需要课程的差别化

 

在对幼儿园课程的同一化差异化的对比中我们要考虑到,城乡中幼儿的生活背景是不同的,教育需求也是不同的,因此他们需要的课程也是不同的。要想实现幼儿教育的公平,要对弱势和优势群体之间的差异进行正视,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来处理教育的公平性问题。

 

正如著名教育学家莱伊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处理中差别对待原则和切合实际原则,用适当的方式对存在差别的个体进行差别对待。这就是说在保证儿童都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后根据儿童的差异实施同幼儿向匹配的教育和课程,对相同的情况进行相同对待,对不同的情况实施不同的对待,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在教育内容和课程方面,要结合其自身的特点和差异制定存在一定差别的课程。

 

  2.2对课程的话语权进行释放

 

要想通过幼儿教育的差别化来实现教育的公平,则不能以推之四海皆准的宏观性理论对教育者的背景和教育条件进行忽视,不能将城市幼儿的特点、价值取向和教育背景作为基本和唯一的设定幼儿课程的质量,要着眼于不同的生态环境,对不同地域和人群的幼儿课程进行鼓励,不对某一种正确的、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行广泛提倡和实践。

 

要对适合农村和弱势儿童的幼儿园课程进行研究和发展,释放更多研究弱势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话语权。保证深入了解农村幼儿教育中者的观点可以被使用和借鉴。虽然城市中的研究者可以参与农村儿童幼儿课程的研究,但是城市中的研究者作为一种局外人,对农村儿童的教育需求并没有实现真正的了解,对农村儿童的生长环境特点也没有实现真正的了解。

 

  3.总结

 

  综上可知,幼儿园课程想要实现公平需要进行差别化课程设置。根据这一要求,农村地区的教师和研究者要对自己所在地区的幼儿课程进行研究,承担起农村幼儿教育的责任,不能盲目和一味的向大城市靠拢。

 

  作者:刘雪梅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62

上一篇: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改革实践研究

下一篇:学前音乐教育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