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幼儿教育中培养孩子自主性的原则

发布时间:2016-11-01 16:30


幼儿园教育是良心教育,也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做一名幼儿教师很容易,但是做好一名幼儿教师却很难。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升,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把握引领者这一角色的内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多年的幼教工作,使我感觉到自主性的培养会让孩子受益终生,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呢?


一、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对幼儿进行自主性的培养


我发现,在中国,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从小就受到父母比较多的呵护宠爱,生活技能基础较差。因此推广幼儿生活技能计划,包括针对幼儿的生活技能训练,是幼教环节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一点在初入园的幼儿身上表现的最为明显。


在带小班时,大部分孩子都不会自己穿衣服,户外活动前穿衣服总要老师代劳,这样一来,既浪费时间又使幼儿养成了一种依赖性,不利于他们自理能力的提高,怎样才能使这些孩子自觉又轻松的学会这一基本技能呢?我尝试过手把手的教他们,但效果不明显,幼儿也很不情愿自主学习,于是我试着将穿衣服的步骤编成一首有趣的儿歌,同时配有清楚的图解,并把它作为专门的一节课去教授,在课上,我邀请了大班的小朋友为幼儿做穿衣服表演,表演同时配以儿歌讲解,如:“捉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子,执拗执拗上房子。”小朋友听了儿歌非常感兴趣,亲自跟着老师的指点和图解的提示学习穿衣服,这样就轻松的解决了这个难题。


二、组织幼儿集体教育活动时进行自主性的培养


我国幼儿园教师及家长普遍对幼儿保护过度,这样极大限制了孩子的发展空间,使孩子没有自己的主见及创造力。3~6岁是人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给幼儿一个自由的天地,对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中小学一样,幼儿教育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集体教学,但我们的教育特点强调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自愿主动的学,要顺应他们的认真规律,试想让幼儿规规矩矩的做好听老师讲课,或让幼儿一味的按照老师自己的想法来做,这样既束缚了他们好动的天性,不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这种方式不可取,幼儿的学习特点与青少年相比有显著区别,可概括为:“好奇、好想、好问、好动”,这分别来自于他们的四种心里潜能:“观察力、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力,只有达到这些心里需求,才能让幼儿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在实践工作中,我发现幼儿对音乐课的接受相对困难,于是,我做了如下尝试,首先,对幼儿学习记忆歌词速度慢,时间长上作出改进。针对幼儿先天具备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授课前我为幼儿设定歌曲的主人公,请幼儿围绕设定的主人公编歌词,对幼儿的思路做简单引导,让他们抓住重点区描述,比如:为小鸡编歌词必然要想到小鸡怎样叫。它有什么样的代表性动作、独特的本领等。我在认可他们自己创编成果的同时,对不符合要求的地方也稍作改动,这样,一首由幼儿亲自参与创编的歌词内容就产生了:“小小鸡,叽叽叽,东跑西跑捉虫子,叽叽叽叽叽叽。”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大的肯定了幼儿的成绩,从而调动了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幼儿不需要教师范唱就能跟上乐曲自由的演唱,这样,一项平时不易被幼儿接受的学习内容,在短时间内达到了教学效果,孩子们再也不会觉得上音乐课枯燥乏味了。


三、把握幼儿纪律与培养自主性的度


集体活动中,孩子才是活动的主体,要玩什么怎么玩,做什么怎么做,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我们不应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教师出于保护意识而不让幼儿做这做那,这样就不可能学会自我保护,也得不到自我锻炼和体验的机会。再有孩子稍遇到一点不明白的问题,老师们就义不容辞的出手相助。结果孩子不用动脑,无须思考就顺利地解决了问题。试想孩子的难题都被老师率先解决了,孩子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探索的机会,没有战胜困难的体验,只能坐享其成,是一个完全被动的接受者,那么,他的自主性、想象力、创造力、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何处培养呢?


当然,幼儿园生活也一定要有纪律,无纪律的集体生活是不可能存在的,但在纪律约束的同时,给孩子创设一种轻松的生活和学习氛围,给他们一个自由的天地,不仅可以使孩子形成自主、主动的个性品质,为幼儿今后从容地面对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杨银芳(濮阳市中原油田培训中心采油二幼,河南濮阳 457532)

上一篇: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及作用

下一篇:我国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