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论文(共2篇)
第1篇: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对策
一、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于2002年10月至2003年10月对石家庄市24个县(市)区近500名幼儿教师进行了3次问卷调查,调查从幼儿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所学专业、毕业时间五个方面人手,调查内容包括“最喜欢的培训内容”和“最喜欢的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列出了教育教学理论、科学文化知识、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技巧和教科研理论与方法,培训方式有脱产、函授、短期培训和其他,调查对象覆盖省直、市直、区(县)属、企业和个体幼儿园等。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认为当前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1、目前,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职务培训内容大多是主管部门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或根据现有教学条件确定的,这些内容不完全是当前幼儿园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和教师的强烈需求,所以不太受幼儿教师的欢迎,当然这里不排除幼儿教师认识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幼儿教师最需要的培训内容为“现代教育技术”,选择率达90.3%,其次为“科学文化知识(包括英语等)~,达82.71%。而从2001年到2003年只在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中安排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培训,职务培训中这两项内容均未能安排。
2、培训内容一刀切是影响教师参与积极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各类教师队伍中,幼儿园教师的人员构成是最为复杂的:从学历来看,研究生、大本、大专、中专、普通高中、职中和其他学历者均占一定比例;从专业来看:有幼教、普教、中文、英语或无专业之分。幼儿园的性质也比较复杂:国有,集体、个体,省属、市属、区属、县属、村属,企业园、军队园,还有各种特色园等等,而各类幼儿园在教师素质、教育教学科研水平等方面是有较大差距的。幼儿园需要的是全能加特长的教师。这些都决定了幼儿园教师培训需求的多样性。调查中显示,中专及以上学历者选择“现代教育技术”的占大多数,中专以下学历者则多选择“科学文化知识”;非师范类毕业的幼儿教师选择“幼儿教育教学理论”的比例较大;省直幼儿园教师更愿意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培训,而市属、集体和个体幼儿园教师选择“技能技巧”的比例则比较大。我们目前安排的培训内容重在教育理念、教育法规和科研方法,且在职教师培训以五年为一周期,按照现在每年开设两门课程计算,一个周期只能开设十门课程,这些都远远不能满足幼儿教师的需要。
(二)培训形式比较单一缺少以参训教师为中心的多样化培训形式是制约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因素。目前主要采取集中培训的形式,时间紧、内容多、参训人员多,加之培训学校条件有限,形成每次培训都是培训者口若悬河满堂灌,参训者笔走龙蛇拼命记,单向信息传输,形式单调枯燥,课堂上基本上没有信息反馈、没有交流互动,特别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果没有有效的教学方法,很难引起参训者的兴趣。调查显示“教科研理论、方法”的选择率除中专以下学历者为外,其他各类(研究生、本科、大专等)均在10*以下。
(三)培训效果难如人意每年的幼儿教师培训,组织者很费劲,参训教师很辛苦,但最终的效果并不太理想,考试多为开卷,几乎人人过关。培训内容被真正掌握的并不多,能用于实际工作的更少,长此以往,幼儿园及教师的抵触情绪会越来越大,培训工作将陷于走过场摆样子的j尬境地,丧失其根本意义。
二、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对策
(一)关注幼教热点问题,具备一定前瞻性在现有条件下,充分挖掘各种教育资源,采用灵活有效的形式,有效启动“应急培训”。从调查结果“最喜欢的培训内容”一项中“现代教育技术”和“科学文化知识”选择率较高可以看出,幼儿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是与当前幼教形势紧密相连的。幼儿园也不可避免地被卷人到社会信息化的强大漩涡之中。石家庄市许多幼儿园都在各类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越来越多地使用信息技术,有的甚至开设了有关特长班,这对提高教学效果和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而对吸引生源也产生着一定影响。随着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深入,幼儿教师迫切需要掌握有关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但是由于设备、师资条件的限制,仅在骨干教师培训中设置了计算机培训内容。客观条件的确是制约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我们可以化整为零有效启动“应急培训”,让各园抽派1-2名教师分期分批地进行脱产、半脱产式培训,以点带面起到应急作用。
再如,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幼儿园英语教育已露端倪,广州、江苏等地已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河北省直到2000年才有较多幼儿园开始关注“双语教育”,2002年河北省教育厅提出要在全省建立100所双语幼儿园时,“双语热”已如火如荼势不可挡。各幼儿园纷纷想办法自己聘请大学教师或外教来培训本园教师,甚至直接聘请大学教师或外教教幼儿,引进各种各样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良莠并存,一方面促进了幼教工作的多元发展,同时也走了许多弯路,造成资源浪费,甚至陷人误区,有些误导将产生比较持久的不良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培训工作明显已滞后,陷人严重的被动局面。这充分说明加强培训的前瞻性,并对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搞好培训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二)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构建弹性学习制度幼教师资构成的复杂性决定了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应当是一种灵活的开放的学习制度。继续教育应转变以往按知识理论体系培训的观念,树立按需施教的思想。应坚持从幼儿园实际出发,解决他们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应当把教师当作培训的主体,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充分了解他们目前的知识技术结构和未来工作的需求,从教师发展出发,体现教师个性化和专业化的需要。
弹性学分制是使主体性教育思想在教学实践层面上得以体现的保障,也是联结弹性教学和弹性管理的结合点。实行弹性学分制,首先必须打破年度72学时的规定,将学时转化为学分。设必修课和选修课,按各科的学时和其在课程计划中的比例核算学分,由培训机构根据参训教师的学习成绩核定后登录。仍以5年为一周期,规定每周期的教师培训累计不少于若干学分。
实行弹性学分制,使弹性选课制成为可能,除了教育理念、法规、师德等内容作为必修课外,各种音体舞美技能技巧、各科教法和文化知识等内容均为选修课。采取短训班、业余班、分期授课、函授、轮流脱产等多种形式。培训机构做出5年的培训总体规划和每年培训的具体计划(培训内容及时间等),幼儿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和时间,提前报名,按时参训,通过考核,积满规定学分即为合格。
(三)积极探索幼儿教师培训的具体操作模式以集中培训讲授为主的信息传输模式是一种延用已久并有积极效用的最便捷、应用最广的传统模式。
在发挥信息传输模式优势的同时,还应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启动、拓展其他操作模式:
1、任务驱动模式:把学习视为一种问题解决,就可以在任务的驱动下唤起动机、激发智慧、增长才能。培训者可以设计一定的“任务”要求参训教师在工作实践中完成,如在某一主题下收集信息或进行综合作业、课题的设计与研究、课程的定向开发、担任示范研究性的实践任务等。
2、实践反思模式:反思是教师以自身的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决策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因此,应该把引导教师撰写“教育笔记”、“教学杂感”、“读书笔记”、“自省日记”作为培训的内容和形式,要求教师记录自己的尝试与感悟,进行各种形式的对照分析和学习小结,对实践中的“个案”剖析与思考等,并把这些笔记作为考核与评价的依据。
3、观察借鉴模式:组织教学观摩和相互听课评课,它既可以使教师有所借鉴和启发,学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化知识,又可以促使教师反省或吸取某些教训,推动教师的超越、自砺和创新。
4、信息技术教育模式:现代信息技术既丰富了学习资源,又为学习者提供了认知工具。在现有多媒体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要积极筹措力争实现建立“空中教室”,“荧屏课程”,作好网络资源利用和相关信息的链接,搭建交互式学习的平台和远程信息交换的系统,为参训教师提供便捷丰富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5、技能技巧提升模式:视培训内容和参训人数灵活调整,如舞蹈培训可以十几个人一组小班授课,乐器培训最好是“单兵教练”,而美术培训可以采用集中讲解而后单人辅导的方式等等。
(四)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注重培训的实效性继续教育培训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继续教育不仅要给幼儿教师补充一些必要的、先进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实现会用、善用其所学。继续教育应改变以往单一的考核形式,变被动为主动。考核可以结合实际进行,如参训教师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经过实践一总结一再实践一再总结,最后,将实际教学案例上交;还可以按照上述各种培训模式的具体要求,提交不同形式的感想笔记、研究报告、方案论文、作品录像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培训的结果进行评价考核。
国家教育部已明确指出,实施教师培训的指导性原则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需施教、学用结合,采用多种形式,注重质量和实效。”作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只有从内容到形式、从组织技术到管理措施,加强对教师培训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注重参训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和主体地位,才能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作者:白爱军,罗晓红,尹小平
第2篇:中日幼儿教师教育培训的探索分析
—、前言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幼教事业的发展与幼儿师资的质量有着极密切的关系我国的幼教事业,解放后至今50多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尤其在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幼教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我国幼教师资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和我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其学前教育从1876年创办第一所幼儿园起,至今己有110余年的历史,经过几个时代的众多变革,至今己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它们在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师资培养、设施设备等方面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目前,日本的学前教育己经跃居世界的前列。
因此,研究日本学前教育的发展过程,探讨其各个时期的教育方针、政策?制度、内容、方法等,对我们了解日本学前教育的全貌,借鉴其发展经验,将是不无裨益的为此,近年来,我国的幼教工作者们对日本幼教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作了大量的介绍,但这些研究很少涉及到中日幼儿师资的比较研究方面为此,本文将从幼儿师资方面来阐述中日幼儿教育培训方面的异同,总结经验,同时找出存在的不足,为我国幼教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
二、中日幼儿教师教育培训的相同之处
(一)对从事幼教工作的教师提出了相应的任职贫格和要求中日两国政府为确保幼教质量,为幼儿园教要求如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六章第34条、35条、36条、37条对从事幼儿园工作的园长、教师、保育员的任职资格分别作了明确的规定。关于园长的任职资格,第35条规定:“幼儿园园长除符合本规程第34条要求外,应具有幼儿师范学校(包括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程度,此外,还应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关于幼儿教师任职资格,第36条规定:“幼儿园教师除符合本规程第34条要求外,还应具有第35条第一款规定的资格之一”;关于保育员任职资格,第37条规定:“幼儿园保育员除符合本规程第34条要求外,还应具有初中毕业以上程度,并受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另外,我国的《幼儿园管理条例》中也对幼儿教师的任职条件作了阐述同样,在日本,要当幼儿园教师,必须获得相应的任职资格。战后日本先后颁布了一些法规,如《教员许可法》等,并建立了严格、规范的幼儿园教员资格证书制度,其主要内容如下:
①不论国公私立与否,凡幼儿园教员,均需具备幼儿园教员资格证书。
②目前,日本幼儿园教员的资格证书分为三种:特别资格证书、普通资格证书和临时资格证书。每一种证书都有相应的要求,不仅要有相当的学历,要学完一定的师范课程,而且还要经过教师资格考核,方能取得证书如“特别资格证书”,它授予给在幼儿园工作的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在幼儿园工作数年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以及通过在职进修获得规定学分而达到硕士水平的幼儿园教师。
③资格证书的授予权为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和知事。
④资格证书的取得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在文部大臣认定的培训机构学完规定的课程和学分者,可直接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另一种途径是在职教育,即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若干年后,通过进修等获得一定的学分,并经教员验定考试合格后,可授予高一级的资格证书。
由此可见,正因为有这些相应的任职资格和要求,才有效地保证了幼教师资队伍的质量,从而为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重视幼儿教师队伍的培养,不断提高其学历层次1当前,我国幼师学校的发展规模基本上满足了幼儿教育发展对新师资的要求目前,我国独立设置的幼儿师范学校己近70所,在校生4万多人;此外,普通中等师范还附设了一批幼师班,在校生4万多,每年可培养幼儿园师资1.2万人;职业高中开设的幼师班,在校生约10万人,每年可培养幼儿园师资约3万多人由此可见,由于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努力,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的培养己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基本上满足了幼儿教育发展对新师资的要求2通过在职进修,提高学历层次是当前我国幼教师资培训的热点、重点。随着幼教事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各种新的教育观教育模式的出现,岗位上的许多幼儿教师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因此,为促进幼教事业更好地发展,满足社会对幼儿教育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保教质量,大量的在职幼儿教师纷纷利用节假日,通过成人高考、自考等形式积极参与进修,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同样,日本战后对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视的,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予以保证、充实发展和提高。首先,颁布了《教员许可法》,建立了幼儿园教员资格证书制度,使战后日本幼儿园教员的培养很快纳入了正轨《教员许可法》中规定:“凡在大学里学完规定的学分数者,都可获得教员资格证书”,即采取开放式的任免措施,这种任免措施,为日本幼教界广纳贤才,吸收具有广博的文化素质和深厚的专门知识的人才创造了良好条件。另外,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尤其是“特别资格证书”的设立,可将学历水平高?能力强的研究生吸引到幼儿园教育中,大大刺激了在职幼儿园教员的进修热情。
其次,为了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员的资质,日本还建立了在职教员进修制度,鼓励在职教师利用节假日及业余时间积极参与进修。只要在规定的大学学完规定的学分数,并经过考核,合格者均可获得更高一级的资格证书由于日本政府的大力投入和重视,加之措施得当,改革有方,日本的幼教师资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例如1959年,日本幼儿园的专职教员数为28859人,而到了2000年则増加到114838人(三)注重幼儿园教师的教研活动近年来,我国幼儿师范教育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当前的状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当前,我国幼师学校的发展规模基本上满足了幼儿教育发展对新师资的要求目前,我国独立设置的幼儿师范学校己近70所,在校生4万多人;此外,普通中等师范还附设了一批幼师班,在校生4万多,每年可培养幼儿园师资1.2万人;职业高中开设的幼师班,在校生约10万人,每年可培养幼儿园师资约3万多人由此可见,由于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努力,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的培养己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基本上满足了幼儿教育发展对新师资的要求2通过在职进修,提高学历层次是当前我国幼教师资培训的热点、重点。随着幼教事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各种新的教育观教育模式的出现,岗位上的许多幼儿教师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因此,为促进幼教事业更好地发展,满足社会对幼儿教育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保教质量,大量的在职幼儿教师纷纷利用节假日,通过成人高考、自考等形式积极参与进修,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同样,日本战后对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视的,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予以保证、充实发展和提高。首先,颁布了《教员许可法》,建立了幼儿园教员资格证书制度,使战后日本幼儿园教员的培养很快纳入了正轨《教员许可法》中规定:“凡在大学里学完规定的学分数者,都可获得教员资格证书”,即采取开放式的任免措施,这种任免措施,为日本幼教界广纳贤才,吸收具有广博的文化素质和深厚的专门知识的人才创造了良好条件。另外,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尤其是“特别资格证书”的设立,可将学历水平高?能力强的研究生吸引到幼儿园教育中,大大刺激了在职幼儿园教员的进修热情。
其次,为了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员的资质,日本还建立了在职教员进修制度,鼓励在职教师利用节假日及业余时间积极参与进修。只要在规定的大学学完规定的学分数,并经过考核,合格者均可获得更高一级的资格证书由于日本政府的大力投入和重视,加之措施得当,改革有方,日本的幼教师资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较大为28859人,而到了2000年则増加到114838人。
(三)注重幼儿园教师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是幼儿园业务学习的主要形式,我国各级托幼园所都把开展教研活动作为教师业务培训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己形成了市、县乡、园、所相互联系的教研网络或园所与幼师学校、高师幼教专业之间以双向服务为机制的幼教教研网络。当然,教研活动的开展主要是在园所内部进行。
同样,日本也十分重视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并把它作为幼儿园教员经常性的活动有以园长、教谕(幼儿教师)等为对象的“幼儿园教育指导讲座”;有以中坚骨干教员等为对象的“教员中央研修讲座”等。
三、中日幼儿教师教育培训的不同之处
(一)培养幼儿师资的机构和办学层次不同当前,中国幼儿师资的培养主要依靠独立设置的幼师、普通中师?职业高中附设的幼师班,其发展规模基本上满足了幼儿教育发展对新师资的要求,现在的任务主要是深化内部改革,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同时,正逐步取消培养幼儿师资的中师学校,提高办学层次。
在日本,职前培训工作主要由文部省(相当于我国的教育部)认定的场所机构,主要是4年制的大学和二年制的短期大学来完成学完4年课程并至少获得124个学分者,便可获得普通资格证书;学完两年课程并至少获得62个学分者,便可获得二级普通资格证书。完全取消了战前培养幼儿师资的中师,幼儿师资一律由4年制大学和短期大学培养,且幼儿教师的文化素质起点高,均为高中毕业这一起点有利于对教师既广且博的要求,较好地保证了日本幼儿园的师资质量而我国幼儿教师文化素质起点较低,大多为初中毕业,且知识面窄,这不利于其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
近年来,我国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己在逐步培养大专学历的幼儿教师,但仍以招收初中生为主,这种培养模式有待改进,日本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二)幼儿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方面存在差别目前,我国现行的课程模式结构老化,各科的课时比例不妥,某些学科体系欠严谨,加上人为地割裂,已影响课程整体功能的发挥;众多学科知识陈旧,内容互相重复,造成教学上的浪费等,这些己在一定程度上妨碍新时代幼儿教师的培养日本在课程设置方面,课程门类较多,知识面较广,专业性较强,既考虑了知识的综合性,也考虑了职业的专业性,重视学生的毕业研究和毕业指导,当然日本的课程设置也并非尽善尽美,譬如:由于它的课程门类庞杂,造成了内容上的互相重复,同时也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在此方面,两国都需要调整和改革。
(三)对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要求有所不同目前,我国幼儿教师在职培训方式多种多样,当前己初步形成了多渠道?多途径、多层次、多形式的幼教师资培训模式,培训的重点和主要内容是业务素质的培训,这也是与我国各地幼儿教育发展参差不齐?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相适应的但我国对幼儿教师在职培训方面的要求不够规范、系统日本对幼儿园教师的职后进修有严格要求,做到制度化、规范化日本政府为了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员的资质,建立了在职教员进修制度,在其《教育公务员特例法》的第三章中就有关在职教育问题作了具体规定,并将教师的在职教育与获得更高一级的资格证书结合起来另外日本文部省还新建了一些旨在提高在职教师资质的专门大学,如兵库教育大学和上越教育大学。我国关于幼儿教师在职进修的规定,虽然在《教师法》《教育法》和《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有所要求,但不够具体、规范,不太注重实效。对此,我们不妨借鉴日本的做法,对幼儿园教师的职后教育作一些必要的规定,使他们在拿到高一级文凭的同时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水平。
(四)在保育员的任用和培训上也有所不同我国对于保育员的任用和培训不太注重,虽然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第六章第37条对保育员的任职资格作了规定,但缺乏可操作性的规章以及培训机构,以致大量初中(甚至是小学)毕业生,未经专门的?系统的职业培训就上岗,从而影响了保教质量的提高。
日本十分注重保育所保姆(在日本“保育员”称为“保姆”)的任用资格和培训,要求较高。在日本《儿童福利法施行令》第13条中明确规定:从事儿童保教工作的女子为保姆,同时规定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就任保姆:①厚生大臣指定的保姆培养机关培养的毕业生②保姆考试的合格者其次,在在职培养方面,日本还在《儿童福利法施行规则》中就保姆培养机关的招生对象,应修科目、学分数以及保姆考试的应试资格等作了具体规定如关于保姆培养机构的招生对象,规定应为高中毕业生以及文部大臣所认定的相当于高中学历者,学习年限为2年以上,并需按厚生大臣所规定的方法去学习规定的科目和学分数另外,日本还有专门培养保姆的学院,如仓敷市短期大学等。
(五)其它方面的不同1在私立幼儿园的发展方面,日本的私立幼儿园发展迅速,其发展规模、师资数量都远远超过国立和公立幼儿园,在日本的幼儿教育中占主导地位,譬如1998年,日本共有幼稚园14856所,其中国立49所,公立6168所,而私立为8639所,私立幼稚园数占了全国幼稚园总数的58.2%我国私立幼儿园发展十分薄弱,且极不平衡,其规模、数量质量都存在许多问题,尤其在师资方面令人担忧为此,我们必须加强私立幼儿园的管理,并从政策上资金上给予扶持,促进私立幼儿园的大力发展2在幼儿教师的性别方面,无论中国还是日本,女性是幼儿园教师的主角,占绝对多数,但有所不同。在日本,提倡男性参加保教工作,男性幼儿教师占有一定的比例,如2000年日本幼儿园教师的总数为114838人,其中男性教师为6234人,约占幼儿园教师总数的5.4%,而我国幼儿园男性教师所占比例极少由于男性参加保教工作,可以使婴幼儿们感受到父爱;可以防止保育内容和保育方法的女性化;可以使幼儿的运动,特别是年长幼儿的运动充满生气(有些运动不是女性所能胜任的),为此,我们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更多的男性教师加入到我们的保教队伍中来四、对我国幼教师资培训的启示从以上中日幼儿师资教育培训方面的比较来看,可以看到:中日两国的幼教师资有许多相同和不同之处总的来说,日本的幼教师资无论在职前培训,还是在职后培训方面所采取的许多措施,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为此,我们应该做到:
(一)借鉴日本的任职资格证书制度,以鼓励幼儿教师的进修和培训,同时吸引那些学历高具有广博的文化素质和深厚的专门知识的人加入到幼儿园的保教队伍中来,从而确实提高保教质量。
为鼓励广大幼儿教师进修和在职培训,我们的有关幼教行政机构应在工作安排上学习费用上给幼儿教师予照顾,并对取得相应的证书或学历者给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同时,在资金和政策方面吸引幼儿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加入到保教队伍中来。
(二)加强幼儿师范学校“课程结构与设置”方面的研究和改革目前我国幼师学校的课程结构与设置模式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教师资的质量,为此我们必须加以调整。改革的主要思路就是在课程结构上,力求构建一个立体性的、开放与能动性相统一的模式系统在课程观上,强调教学方案及其每门课程的整体性,力求从加强课程内在的联系性、层次性和系统性上发挥整体效能,主张设置综合课程等。
(三)提高我国幼儿教育的办学层次,注重幼儿教师工作的实效性我们应该逐步取消培养幼儿师资的中等幼师,幼儿师资一律由4年制的本科大学和2-3年制的专科大学培养。对于学历不达标的在职教师,应督促其通过函授、自考或其它形式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四)加强托幼园所保育员的任用和培训制度建设,提高保育员的学历层次和保育水平。保育员在幼儿园的保教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素养和水平与保教质量密切相关。我国保育员的学历层次和保育水平普遍较低,为此,我们应出台相关的法规和成立相应的培训结构,加强对保育员的教育和培讽(五)加强对私立幼儿园的管理,并扶持其健康、迅速地发展我国的私立幼儿园,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远远落后于公立幼儿园,这种状况不利于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扶持,大力发展私立幼儿园。
作者:孔垂斌(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