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改革措施研究硕士论文(共5篇)
第1篇:学前教育学的逻辑起点
学前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一个经由严密逻辑思维而形成的逻辑体系。在建构这样一种体系的时候,人们会借助概念、判断和推理反映学前教育的现实,揭示学前教育的本质。作为一个体系,在逻辑上应该是确定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应该是前后一贯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应该是有条理、有根据的,而不是自身混乱的。
学前教育实践经常会产生一些即时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热点”,往往需要通过政策的调控,通过改革运动加以应对和解决。所谓的“热点”问题具有时效性,会导致人们在一个时间段内特别关注学前教育实践的某个方面或某些方面,但这不应该从根本上改变学前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
既然学前教育学应该是一个逻辑体系,那么学前教育学应该有自身的逻辑起点,构成研究学前教育学中最简单、最一般的本质规定,构成研究学前教育学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单位。
学前教育学的逻辑起点
逻辑起点是一个理论或学科的起始范畴,是使整个邏辑体系由此开展和得以丰富的一个最初规定。每一门学科、每一种体系都有其自身的逻辑起点,它制约或影响着该学科结构和理论体系的形成,否则就会面临诸多的挑战,甚至会使自身的走向和发展充斥困惑与迷茫。虽然对于逻辑起点的定义和概念陈述多有歧义,众说纷纭,但是学界基本认同所谓的逻辑起点应该具备四个要素:其一,对逻辑起点有一个最基本、最简单的质的规定;其二,该逻辑起点是构成该理论的基本单位;其三,该逻辑起点的内涵贯穿于理论发展的全过程;其四,该逻辑起点的范畴有助于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学前教育学是以研究学前教育为对象的学科,其逻辑起点必须是学前教育本质的东西。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其本质是对社会知识、文化的传递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人的培养,并通过培养人来维持人的生存、发展和社会服务。有众多的学科或理论也在研究人、社会知识、社会实践等。教育与其他学科或理论有区别的是“培养”这一范畴,它反映的是教育本身,体现的是教育特征,是从培养人的角度去研究人,研究培养人的规律。即使学前教育学再有独特之处,这一本质特征也不会有所例外。
基于这样的逻辑起点,学前教育学一直在构建着有严密逻辑的理论体系: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学前教育的目的、任务、方法、形式与途径,幼儿教育机构教育与其他各种教育的关系,等等。就这些研究领域而言,学前教育学与教育学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培养对象的年龄上,而逻辑演绎的“路子”并不存在根本的差异。换言之,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而非独立于教育学的一门学科。
学前教育学逻辑起点的推演
在教育学的大框架内,如果说学前教育学有其自身特征的话,那么对低龄儿童的教育会更多关注儿童自身的发展,但是这并不是说对于低龄儿童自身发展的强调可以最终演绎为“一切为了儿童的发展”,否则就会出现逻辑的混乱。
在教育学中,对于学校(课堂)教学会给以特别的强调,因为教学是学校实现社会知识、文化传递和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手段和方法。在学前教育学中,对于幼儿教育机构会同时强调游戏和教学,因为游戏(玩)主要能适应幼儿自身的发展,而教学(教)主要能将幼儿的发展纳入社会、文化所要求的轨道。
应该说,这些陈述都是可以从教育学和学前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推演而来,是规范的、严密的、确定的和可重复的。如果由于对低龄儿童自身发展的强调而将游戏(玩)演绎为学前教育的主要途径、手段和方法,甚至是全部的途径、手段和方法,而对教学却不加关注,甚至加以否定,那么就会出现逻辑的混乱。
换言之,如果同时强调游戏和教学,那么在逻辑演绎上就会在理论和实践中将处理玩与教的关系作为实施教育过程的基本线索,这一线索会贯穿课程编制与运用、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等在内的方方面面,形成一个逻辑严密的完整体系。相反,如果只是强调游戏,并因此不关注教学,甚至否定教学,那么在逻辑演绎上就会出现种种混乱。例如,在游戏的定义与演绎中违背逻辑思维的同一律,即一方面将游戏定义或解释为儿童自发的、自主的、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活动,而另一方面却将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也归为儿童游戏,在逻辑演绎过程中使游戏不能保持同一个含义,甚至被偷换了概念。逻辑演绎上的混乱必然导致教育实践的混乱,即要么会使幼儿园教师陷入“云里雾里”,要么会使幼儿园教师不得不异化或泛化一些基本的概念。
在学前教育实践中,会遇到需要具体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政策的倾斜和支持,甚至通过改革运动的实施,倡导和实行某种或某些理念。任何政策的制定、运动的发起,其依据并非都是学科逻辑的推演,而主要是解决问题的需要。学科的建构是确定的和稳定的,而政策的制定和实行是暂时的和可变的,前者是严密的逻辑演绎,后者是实践导向的问题解决。例如,在纠正幼儿园教育过多关注知识的灌输和关注教师的训导时,强调幼儿游戏的重要,强调幼儿自身的发展是有价值的,但是在建构学前教育学时,从学科的逻辑起点开始,不可能演绎成为主要或全部关注幼儿游戏而不关注教学,否则一定会出现异化或泛化游戏等一类自相矛盾的问题。
这样一类逻辑上出现问题的事件在学前教育中曾经出现过,“发展适宜性课程”(DAP)可谓是最为突出的例子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针对美国学前儿童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全美早期教育协会曾倡导过发展适宜性课程,提出早期儿童教育应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他们的倡导在美国和其他许多国家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以儿童发展为本,课程要适宜儿童的发展,似乎成为了许多早期儿童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但是,因为这样的倡导与学前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不相一致,自出台起就遭受到了诸多的质疑和挑战。美国学前教育家斯波代克等人认为,儿童发展理论不应该是课程设计唯一考虑的理论基础,哲学和社会文化对于课程设计同样重要。著名学者柯尔伯格等人也批评发展适宜性课程仅仅根植于有限的儿童发展理论。来自各方面的批评,使全美早期教育协会不得不数次修正其立场,例如在“发展适宜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适宜性”的概念,将家庭和文化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给予了强调等。这一事例说明,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主要不应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等学科推演而来,而是应该从学前教育学推演而来,而这两个学科的逻辑起点是不相同的。
古芬批评了将儿童发展理论当作学前教育实践的逻辑演绎的起点,指出了这样的演绎过程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例如,把“是什么”的问题等同于“应当是什么”的问题;把发展作为教育的结果,强调了儿童能做什么,而不是儿童应该做什么,而儿童应该做什么的问题才是最有教育意义的;使教育者将社会价值问题搁置一边;忽视教学内容的政治倾向性和道德的优先性;等等。逻辑推理和演绎的过程应该严密
通过逻辑思维,从学前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开始,对学前教育进行逻辑推理和演绎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严密的过程,所运用的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以及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方法都要规范和确定,不可随意,不可模棱两可,不可自相矛盾。
例如,为幼儿园游戏活动制订活动目标,就是一个逻辑混乱的做法,换言之,这种做法一方面将游戏定义为没有社会功利目的的活动,另一方面又为游戏活动制订活动目标,从而使游戏的语词含义与由其演绎的实践活动之间没有一一对应关系,由此产生了词项混淆、概念混淆等一类的逻辑错误。
又如,为高结构的教育活动设置活动目标时加入情感、态度等目标也是一个逻辑混乱的做法,这种做法一方面认定情感、态度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取的,另一方面却又试图通过一个由教师预设为主的教学活动在短时间内改变幼儿的情感、态度,从而产生了逻辑推理上的混乱,使情感、态度一类的活动目标形同虚设。应该看到,幼儿情感、态度等一类活动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一系列低结构的幼儿园教育活动逐渐获取的。
作者:朱家雄
第2篇: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学的项目化教学浅议
“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富有则国家富有”,孩子的家长对于孩子都具有很高的希望,期盼自己的孩子能够早日成才,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更是非常的关注。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促进我国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力。项目化教学模式突现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其显著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它是师生共同完成的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模式。
一、课程的设计理念和思路
1、项目化课程设计理念。为了使得大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满足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为了保证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我国的各个高校都进行了深入的职场调研工作,关于幼儿教育方面的学校也是如此。该类学校每一年都会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步入到幼儿园去进行实践实习,同时学校相关的教研组织也会深入到学生实习幼儿园展开相应的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实际调查了解到,毕业的大学生本身具有的艺术素养能够满足岗位的实际需求,但是毕业大学生对于备课和上课缺乏丰富的经验,与幼儿园其他的教育工作人员也不能时常的进行沟通和交流。我国各个高校对于毕业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积极的找寻有效的措施促进我国幼儿教育学的改革,为毕业学生设置了相应的工作流程,其中明确地指出学生每天需要进行备课,然后,在备课的基础上对各项教学器材进行准备,查看班级中的备品是否齐全。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待众多的孩子离开幼儿园后对班级教室进行整理。毕业生们也需要进行各项活动的筹划,并且进行幼儿活动环境的布置等。使学生真真正正的成为学习的中心,每一次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如同是学生们的实际工作任务,他们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他们的实际工作过程,从而使得学生们的职业综合素质得到有效地提升。
2、项目化教学课程设计思路。项目化教学课程设计的主要思路就是能够使得毕业生们学习的课堂转变为他们实际工作的情境,他们学习的知识转变为自身需要完成的实际任务,让他们在教学中学习到的知识能够转变为学生自身具备的技能,将理论知识和自身的实训以工作任务为核心进行全面性、合理性、科学性的整合处理,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使得自身的职业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得他们能够多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
1、学生能力目标的设定。学生可以根据我国幼儿教育的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幼儿教育活动开展需要遵守的原则,准确地把握幼儿教育的主要方向。学生对于幼儿教育学的基本规律有着全面性的理解,明确合理的幼儿教育方法,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得教学不仅能够得到非常可观的成效,同时教学过程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并且科学化、规范化。
2、知识目标的设定。对于学生应当具备的知识结构体系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方面就是对于幼儿教育的特点要有深入地、正确地了解,明确我国现阶段对幼儿教育工作开展设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第二方面就是学生需要对幼儿园课程教学的各个领域都要全面地掌握,不仅要明确目标,同时还要铭记各项要求。
第三点就是学生对于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思维特性和认知规律有所了解。
第四点就是学生要知道源于幼儿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方式。
第五点就是学生对于幼儿教师的工作性质、工作特点有所了解,能够全面地掌握各项工作开展的基本流程。
第六点就是幼儿教育环境创建需要遵守的原则在学生的脑海中非常的清晰。
3、素质目标的设定。学生非常喜欢与幼儿进行相处,对于幼儿教育事业有着很深的热爱程度。善于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能够与幼儿成为很好的朋友。经过相关的专业训练,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自信心,带着浓厚的热情和良好的信心投入到幼儿教育工作中去。
三、教学方法
项目化教学模式中,教师应用任务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知识。举一个较为简单的例子,教师为学生布置的任务为以下内容:目前在一个区域内有三所幼儿园在进行招生,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要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其中包括幼儿园教师、来学校报道的幼儿和幼儿的父母。幼儿的父母会到幼儿园的咨询处对幼儿园的众多内容进行全面性的资讯,包括幼儿园的特色,教务工作人员的素质,以及幼儿园对于幼儿培养目标的设定。在项目化教学活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会依据自身的独立思想对幼儿园的特色、幼儿园教育工作人员需要具备的素质进行设定。
四、教学成效
传统的教学模式归于死板,只是注重对于学生知识的讲述,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给予一定的尊重。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实际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能够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实践发现很多时候即使下课了,学生还在进行激烈的讨论,师生关系也越来越为融洽,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
五、结语
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死板的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述,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很差。项目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弥补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提升教学成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关人员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研究力度,使得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学的项目化教学逐渐地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徐丽
第3篇:高职学前教育学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学前教育学课程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其重要性自不待言。但长期以来,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模式单一,特别体现在教学内容空泛,无法紧密结合学前教育实践;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课堂讲授法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评价考核方式片面,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为了更好地实现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及目标指引下,学前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难点是:优化更新教学内容,实施多样化实践性教学方法,采用多元教学评价模式,提高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质量。
1教学内容改革
为改变学前教育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空泛枯燥,体现新的幼儿教育理念,紧跟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我们秉承“以就业为导向”、“基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开发课程体系”这一先进理念,与多家幼教集团共同合作开发课程内容,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学习情境设计”,构建了学前教育专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体现真实幼儿教师工作过程,以实际工作岗位为载体,我们将行动领域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此之下,我们按照幼儿教师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确定学习情境,以幼教机构的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载体确定学习任务。为更好地体现项目引领,任务导向教学,我们对课程重新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以下是我们对进行改革后的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对话。
提问者:作为学前教育学任课教师,您认为教学内容改革之后,您有什么感受和变化?
教师代表:改革之前,我们备课时要准备大量理论材料和案例,呈现在课堂上以后发现学生并不爱听,老师费了很大力,但教学效果却不很理想。现在课堂学习的主体转换为学生,老师给学生呈现情境任务,请学生来完成,学生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都比之前有了大幅度提升。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我们不再拘泥于课堂上固定的知识点,不再抱着理论知识讲解结束就万事大吉的想法,而不管学生有没有掌握,能力有没有提升,因而我们与学生的关系也更加融洽和谐,更多考虑学生的需要,学生也更愿意亲近我们。另外,还有感触颇深的一点就是,我们在教学内容环节上加入了对时下学前教育热点问题的讨论和评价,这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就是要紧跟时代,更新幼儿教育理念,关注学前教育实践发展动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提问者:教学内容改革后,对你们学生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学生代表:之前上课就是老师讲,我们听,满堂灌,刚开始我们还听的比较认真,但是一会儿我们学生就开始睡觉,玩手机,做小动作,一节课下来感觉什么都没记住,什么都没学会,也不知道幼儿园教学是什么样子。现在老师让我们进行实践演练,结合多媒体课件,我们了解了幼儿园教师和教学状态,明确了自己将来如果从事学前教育方面的工作所欠缺的能力和素质,因而我们喜欢在动手练习中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现在我们上课没有一个在睡觉、玩手机的了,都特别认真,也特别喜欢上这个课。另外,一些幼教专家也经常来给我们上课,让我们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幼儿园实践方面的知识,也初步了解了各幼教机构的企业文化和教育理念,为我们的就业做了很多有益的指导。
2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的良好运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从对我校学前教育学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看,学前教育学任课教师教学态度良好,课前备课花很多的时间,花大量的时间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寻找课外相关资料,但所准备的大多是教学内容,而对学生的考虑较少,一定程度上说明教师的教学理念还需要提升,需要教师深刻的思考什么才是有效的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而是一味的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手段都是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形式。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自然会每况愈下。学生本来学习的能力较差,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无疑雪上加霜,再者,大学是专业教学,学前教育学课程信息量大,学生学习起来更困难,这更加加剧了学生的学习无助感。所以,教学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
为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做中教,做中学”,一改过去的单一课堂讲授法,我们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研讨、现场情境教学、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通和一致。我们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大二学生的访谈调查,了解了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及新的教学方法的看法。对于学生而言,普遍期望宽松自由、活跃有趣的课堂氛围,更喜欢鲜活实际的教学方式,学生能自由发言、亲身体验,在现场实训演练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理论知识,又得到了实践技能的提升。而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后,学生反映上课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增强了,由之前的学习的被动者转为学习的主人。
另外,确定教改方案后,教师的教学理念出现了很大程度的转变,更愿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对教师的综合评价及满意度很高;我们对学生也进行了教改实验,随机抽取一位任课教师所带的两个班级进行实验,其中一个班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另一个班级采用教改方案。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实验,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定量分析,最后研究结果验证了教改后学生的学习态度比之前更加端正,在课堂参与、作业完成、见习实训中表现地更加积极主动,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一点改革的成效,作为教师一员,我们深感欣慰。
3教学评价方式改革
过去学前教育学课程的评价主要是采取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单一的总结性评价,无法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然要增加过程性考核。因而,我们采取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动态式评价方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形成性考核主要由学生平时成绩、能力训练成绩、幼儿园见习成绩组成。平时成绩10%主要考核学生基本学习素养,包括出勤、课堂纪律、课堂讨论及表现和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等。能力训练成绩20%主要考核学生自我展示能力、文字撰写能力、能力训练项目的完成情况。其中,对于研究项目成果要求每个学生交一份作业:小组评价后的纸质作业及电子稿。幼儿园见习成绩30%主要通过见习观察、见习评定考核学生。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40%,在考试内容安排上既注重基础知识,又兼顾职业技能,将模拟实做、课题实践等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以避免单纯理论考试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形成的不足。
考核方式改革后,学生最大的感受就是实践技能得到提升,而不是一学期的课程结束后,感觉自己什么收获都没有。学生普遍反映,他们不再害怕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变得更有自信,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充满希望和把握。这也是我们的教学改革最终的目的和期望所在。
作者:巩玉娜等
第4篇: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改革学前教育学教学的探讨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优秀的幼儿教师,对幼儿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孩子的一生有着重大的影响。学前教育专业是专门培养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她们将是新课程理念的实施者,而目前这一专业的教学还没有贯彻和实施新课程理念。因此我们必须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对开放教育学前教育学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更新教育理念,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性
现代教学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在学前教育学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幼师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性,把他们放到教学活动的主体位置,调动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开发幼师学生的潜能,让他们会学、乐学、会实践、会教,从而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
二、强化实训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必须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上,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灵活运用案例教学、实际操练等教学模式。
1.课堂上多采用案例教学,树立学生的科学教育观
教师的教育观念对教育目标、内容和策略的选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影响幼儿的发展方向。案例教学法在多次实验教学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实施案例教学法一步步把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自觉独立思考问题,从而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
2.强化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把幼教理论知识融入幼儿的真实生活中,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增设教学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模拟练习,如: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布置班级环境;组织学生表演智力游戏。第二,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习时间,积累经验,提升教育技能。学生在实地观察可以对幼儿园进行全面的了解,通过与幼儿的接触,发现自身的幼教兴趣点,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加强课程的实践性评价,调整考试方法
课程评价的方式有很多种,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学前教育学的课程特点,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可采用阶段性评价。如若结合课程的实践性可采用的课程评价方法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针对不同的评价结果调整改革眼前的考试法,发挥学生各方面的才智,下面就列举了几种考试方法:
1.学生命题的考试方法,此考试法主要考查了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教育学科,学生首先要对该课程的理论知识有所掌握,然后再付诸于实践活动中进行深层次的理解。采用学生自由命题的方式打破了传统考试中学生的被动局面,内化了学生的知识。
具体做法:(1)教师带着学生进行全面的复习,此过程中要强调命题的范围、重点、题型、分值比例等。(2)根据全体人数,把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组建一套完整的试卷,然后各组之间互相审核,进行整理。(3)把修改后的试卷定为考试试卷,各组互换试卷进行答题,最后由原出题小组进行批阅,确定考试成绩。
2.记录案例后的抽签考试法,着重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学前教育学所涉及的内容实践性较强,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还要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体做法如下:(1)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两人一组,要求学生记录四个案例。(2)由各小组对所记录案例分别提出问题,以题签的形式呈现出来,并附上相应的分析见解。(3)最后把修改后的记录案例交给老师,由老师负责学生的抽签考试。(4)案例记录小组评定成绩,教师进行监督和补充。
3.小组合作的实践考试方式。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见习机会,让学生对幼儿园的教学环境、教学组织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对不同阶段的实践内容进行考核。具体考核方法及内容:(1)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创设一个符合幼儿特点的游戏结构,游戏结构的设计要从整体出发,运用材料和色彩的独特性,对学生进行综性的评价合。(2)让幼儿表演游戏,此过程中要渗透合作学习的特点,并以此为考核标准。(3)开展具有特色的主题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制玩具,玩具的玩法和教育功能要有相应的说明。
总之,学前教育学的课程改革要把重点放在学生的主体性上,以实践性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作者:周迅
第5篇:学前教育学的教学困境及解决措施研究
一般来讲,学前教育学包括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原则、学前教育发展史、幼儿游戏、幼儿园环境、幼儿园德智体美教育、幼儿教师和幼儿、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幼儿园与家庭及社区的合作、幼小衔接等。通过对该课程内容的系统学习,要求学前教育学专业学生领会并掌握将来在社会工作中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所应该具备的教学方法、教育观念以及必备的专业技能。与此同时,在我国教师资格考试中,该课程是一项必考的科目,换句话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就必须要跨越这道门槛,由此看来,该门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学前教育学教学困境的形成原因
1.教师方面
大部分教师觉得学前教育这门课程比较难,特别是在没有配备多媒体等此类辅助教学设施的教室中,主要是因为该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不仅条条框框的概念多,内容也非常枯燥,对于这些具备很强规范性及概念性的理论知识,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思路随意发挥,不适宜横向及纵向地展开教学。此外,随着幼教地位的不断提升,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越来越严格,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通过考试,确保其获取相应的工作资格,不得不要求该专业学生熟练掌握课本理论知识,这样一来,极易陷入传统的机械化的教学境地,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2.学生方面
在我国的教育现状中,学生处在一种被逼学习的状态,他们自身不愿意学,但是却又不得不去学。不愿意学是因为课堂缺乏趣味,内容枯燥无味;不得不去学则是因为不学就不能应付教师资格考试,不考试就解决不了自身的就业问题。这种学习境况使得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感到茫然。
二、学前教育学教学困境的解决措施
1.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学前教育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及素养。具体来讲,该学科的教学工作必须由专业出身的教师来担任。首先,专业教师还应该具备扎实广泛的教育学基础,涉猎并掌握教育学领域内的各类学科知识。其次,专业教师要对各个版本的教材观点及内容进行掌握,进而在教学时能够融会贯通。最后,专业教师要博览该专业基础研究方面的一些优秀的论文,做到多读多写。
2.调整教学与教师资格考试的关系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考试,获取幼教资格,教师应该从教材出发,重点归纳总结考试涉及的各方面考查点,并及时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给学生适度地加压。此外,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认真进行批改,以增强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给学生布置试题来强化所学知识,提升其应试能力。同时教师应做好试题的讲解工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创新教学方式
一方面,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室配备的多媒体,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转变为直观形象的图片或音频,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案例教学,在教授教材内容的过程中穿插一些鲜活典型的案例,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学前教育学专业是专门培养幼儿教师的,是当今社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学科,面对教学困境,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处理好教师资格考试与教学的关系,同时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输送优秀的教育人才。
作者:高明
上一篇:浅谈幼儿园如何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
热门论文
- 学前教育学改革措施研究硕士论文(共5篇)
- 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对策应用措施硕士论文(共5篇)
-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思考措施与对策论文(共5篇)
-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发展应用研究论文(共5篇)
- 刑法学硕士问题变革反思研究论文(共5篇)
- 法学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
- 统计学教学改革措施的研究
- 税务会计教学改革原则研究论文(共5篇)
-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研究论文(共5篇)
- 体育教育训练学发展创新分析研究硕士论文(共5篇)
-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教学改革措施探讨论文(共5篇)
- 教育学原理改革应用分析硕士论文(共6篇)
- 乒乓球教学训练改革实践研究论文(共5篇)
- 学前教育心理学的改革论文(共2篇)
- 电子商务法应用改革措施分析论文(共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