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教学成效及问题的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3-12-05 23:00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自2013年起开始承担《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出了一套基于课堂教学实践反思的“理论教学+案例观摩+实践授课”模式。为了进一步推进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专业素养,笔者在课程结束时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成效及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基本情况描述 
  (一)本专业学生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的认识 
  1.对课程的了解程度 
  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这门课程比较了解的有120人,了解的有121人,合计占比约94.9%。这说明经过一学期学习,接近95%的学生对于社会教育所囊括的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社会认知、人际交往、社会性情绪情感以及社会性行为等方面内容有了一定的认知。 
  2.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方面,选择有点重要和非常重要的共有252人,占比约99.2%。可见,多数学生认为这门课程非常重要,这种学习信念自然就会产生较强的学习意向和学习动机,进而对其以后从事幼儿教师工作也有积极的影响。 
  (二)学生对自我教学实践能力的评价 
  1.对加强自身教学实践能力必要性的认识 
  数据显示,254名被调查对象中,选择“有必要”的有112人,占比44.1%;选择“非常有必要”的更多,为142人,占比55.9%。数据表明全体被调查对象都认为培养和提高自身教学实践能力迫在眉睫,这也是本课程今后教学的重点。 
  2.对目前自身教学实践能力现状的认识 
  在对目前自身教学实践能力的认识方面,大多数被调查对象都不太满意,认为自己在至少某一方面存在欠缺。 
  上述数据显示,学生在“教学创新能力、缺课堂教学管理与实施能力、缺教学基本功”等方面的能力尤为欠缺。 
  (三)教学成效 
  为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两年的时间里,笔者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出了一套基于课堂教学实践反思的“理论教学+案例观摩+实践授课”模式。这一模式通过这学期开展下来大多数学生均表示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有所提高。 
  数据显示,21.6%的学生认为自己通过这学期的学习后在教学设计能力方面进步较大,尤其是对教案的分析与处理能力以及课堂提问能力;18.7%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教学基本功方面进步较大,如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教学语言的组织等。 
  三、问题及对策 
  (一)理论教学亟待改进,应成立专业课程组教研团队 
  这一模式通过这学期开展下来大多数学生均表示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有所提高,但对于每个专题的理论教学部分仍有52%的学生觉得“所学教学理论虽然对教学实践有所帮助,但帮助不明显”。这说明理论教学部分与实践授课部分还未能完全实现无缝对接,针对这一调查现状,笔者认为学前教研室应成立专业课程组教研团队,打破每位教师承包一门课程的传统教法,每门课程至少由两位以上的教师共同授课,组建课程组,并在每周教研会上对课程的教法进行专业研讨。 
  (二)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应加强与幼儿园沟通,建立见习制度 
  当调查到目前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薄弱的原因时,有200人选择了“缺少教学实践机会”,占比达到63.7%。 
  尽管笔者在课堂上将每个专题的第三周专门设置为模拟实践授课环节,但由于条件所限大班上课学生过多,模拟实践授课只能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并不能保证每位学生都有机会登上讲台进行实践授课。 
  建议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与本地幼儿园的沟通联系,能够真正创造条件使学生所学有所用,在实践中加强理论学习,在理论学习中反思实践。通过与本地幼儿园建立长期、良好的互动关系,使其成为我们的实习基地。 
  (作者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序号:2015Y017 
  参考文献: 
  [1]张明红.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3]汤蕊冰.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云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D],2015.

上一篇:我国学前教育服务供给多元化特征研究

下一篇:从儿童读者的文学能力看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