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布时间:2015-07-16 08:54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从而充分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如何来完成幼儿语言教育的任务,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本人就此问题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教师应充分利用语言教育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是指以幼儿为主体,以语言为客体的一种目的、有计划的多种形式的活动过程。幼儿语言教育的任务是要培养幼儿清楚、正确的发音能力,学习说普通话;丰富幼儿语汇;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完整、明确、清楚地说明意思;初步培养幼儿对有趣的故事文学作品的兴趣。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展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在培养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上,不单让幼儿具有模仿语言的能力,还要学习举一反三,会依照原有的语言范例,表达新的意思,从而具有口语表达能力。另外,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要注意采取综合教育手段较好地达到教育目标。如讲故事时,我结合主题活动,不仅让孩子听故事、回答问题,我还用故事表演、画故事等手段,加深幼儿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象力。在语言教育中,我们一般采纳的讲述活动、谈话活动、听说游戏活动等,都从不同的角度为幼儿创设丰富的语言学习情景,提供幼儿语言发展需要的、形式多样的活动过程,让幼儿在活动中语言和非语言信息互动操作,促进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学习和获得有效的、有用的语言。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二、教师应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在丰富的生活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产生丰富的语言。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任何时候都可以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使其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语言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认识能力,而认识范围的扩大,内容的加深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 
  语言能力的培养,并非只有在语言教育活动这一领域中可以进行,其他领域也可以对幼儿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艺术领域的美术教育活动中,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完成后,我通常不会急于认可或评价,而是采取让孩子们互相观察、交流、取长补短,让孩子们自己互相评价他们的作品,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画的,为什么会产生这幅作品等。孩子们就会像讲故事一样述说自己有趣的构想,为孩子们提供语言表现的机会,鼓励孩子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在孩子想说、敢说的基础上我们引导孩子把要说的话讲清楚、讲完整、讲的生动、贴切些。 
  三、教育幼儿使用礼貌用语,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 
  礼貌是人们的道德准则,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前提。礼貌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礼貌行为,二是礼貌语言。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使用礼貌用语的条件和环境,使幼儿从小就学会使用礼貌语言,这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从而有效地提高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 
  “言传不如身教”,教师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教师的语言经常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应当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熏陶环境,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时注意自己为人师表的形象,尽量使用礼貌用语,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模仿。 
  美国心理语言学家F·R施莱伯说:“要想知道你孩子将来的语言能力如何就必须先研究你本人现在的言语。”为此,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要随便说粗话、脏话,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语言发展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好多优秀文学作品和童话故事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让孩子从中获得一些道理和礼貌语言。家长们应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语言环境,在平常的教育中也要渗透对孩子的礼貌教育,为人父母者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语言表达有多种形式,如身体动作的、声音的、绘画的等等,每一种形式都是在特定情境下与别人的交流、沟通。让我们教师和家长一起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切机会,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表达、交流、争论,满足幼儿“说”的愿望,激发他们“说”的兴趣,为他们创造“说”的环境,使他们敢说、想说、喜爱说、有机会说,要给他们自由表达的机会。这样才能使幼儿逐渐积累起一定数量的积极词汇,拓宽幼儿的思路,培养能动性的思维能力。在培养幼儿的语言  能力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表达才会丰富起来,语言才会变得灵活、生动、准确而充满智慧。

上一篇:浅谈如何构建一节美术活动案例探讨

下一篇:互动视域下幼儿多样化发展的现实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