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取胜,助力发展的教育方式
幼儿园是孩子成长中的第一个起点,也是离开家庭所进入的第一个集体,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状态和幼儿班级管理情况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够有助于幼儿开放身心,积极融入;也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教师除了要有班级管理重视心理,还要意识到幼儿管理的特殊性和科学性,对幼儿付出更多的耐心,要以幼儿的心理成长规律为基点,全方位诱导,让幼儿班级管理凸显成效。
一、营造温馨氛围,创造良好的管理基础
相比已经有自我管理意识的大龄孩子,幼儿的自控能力较弱,情绪波动起伏较大,从家庭走入幼儿园,终归会有些不适应感。为此,做好班级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让幼儿认识集体,喜欢上集体环境,从而愿意配合集体管理。营造温馨的学园氛围是首要的方向,幼儿身处的环境能够对其形成潜移默化的感染,如果能让幼儿感觉像在家里一样放松、温情,那么幼儿的快乐情绪就容易被激发出来,与教师的管理配合度也会提高。在此前提下,整个班级纪律会规整有序,班级氛围也会其乐融融。教师可以从园区及班级的外观布置、突出班级的集体概念做起。此外,教师还要以自身亲切、包容的态度来与幼儿相处。例如,我和班级其他教师在教室设置了集体形象墙,贴上全班每个孩子的照片以及孩子们公认喜欢的卡通形象;在活动室里摆放上每个孩子从家里自带的最喜欢的书籍;我还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了班牌以用于课外集体活动。此外,我还坚持呼唤孩子们的乳名,随时保持亲切微笑,孩子们在亲切之余,也对班集体产生了喜爱和依恋之情。
二、重视个体差异,保持平衡的管理步调
既然是集体管理,就要做到平衡发展,共同进步,幼儿处于身心发育的迅速变化时期,每个孩子的成长状况都不会相同。班级管理虽然是在集体的范畴内,但是教师还需要注重个体差异,兼顾到每个幼儿的成长引导,特别是性格内向,与班级融合度不高的幼儿和特别调皮,性格叛逆的幼儿,教师不能放任不管,更不能厌弃排除,而是要给予更多的人性关怀,让整个班级平衡发展。实施关键点就是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实施不同的引导策略,在安排生活学习任务时,教师可以放宽要求或者设置分层要求,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快乐与自信,都能以集体为目标,积极进步。例如,有的孩子个人习惯较差,动手能力相对落后,我对他们进行了关注,增加特别指导,耐心地重复学习步骤,并且告诉孩子老师对他有信心。另外,我还让其他孩子主动帮助落后的孩子,让他们相互鼓励。平时话语中也常常把“我们××班的每一个孩子”这样的字眼挂在嘴边,让孩子们形成深深的归属感、集体感,在同一步调上前进。
三、强化幼师沟通,调整积极的管理观念
在不少幼儿教师的管理观念里,都觉得幼儿的自控能力不足,心智发育不完善,需要明确彻底的引导,所以在管理过程中一切都以教师的想法为指导。这往往忽略了幼儿的心理感受,优化班级管理是为了让幼儿在有规则的秩序下,有吸引力的引导理念下健康成长,而这其中的吸引力就包括了幼儿的学习生活体验。如果只是一味地灌输教师的意识,只会令幼儿感到平淡乏味,甚至压抑,教师要有意识地与幼儿们进行沟通,了解幼儿的需求;同时也让幼儿参与到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感受尊重、平等,萌发自我管理意识。教师要对幼儿少一些命令,多一些信任。例如,不管是生活习惯教学还是知识教学,我都会在课后询问孩子的意见:“刚才老师教的内容大家都明白了吗?喜欢老师用这样的方法吗?”同样在班级规则的制定中,我也会问孩子们:“小朋友们会觉得这样的要求有困难吗?谁有更好的建议呀?”等,让孩子们逐渐形成班级的主人翁意识,也愿意主动沟通。
四、鼓励家长参与,建立全面的管理联系
对幼儿的班级管理是一个综合的实施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力量进行配合支持,除了学园上下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的统一,教师的科学、耐心引导,幼儿自己的积极配合,还需要家庭的支持。家庭和学校是幼儿生活学习的主要环境,对幼儿有着重要、持续的影响,提升家长的管理参与度,能够让幼儿在学园中的学习效果得到延续。现在不少幼儿因为家长教育忽视的原因,体现出在园一个样,在家另一个样的情况,这是亟待改善的。为此,教师要主动保持与家长的联系,并且及时反馈幼儿在园情况,为幼儿的在家教育提出辅助意见。为了沟通管理,我建立了电话、聊天平台、网络平台等多种家长沟通渠道,鼓励家长们之间多沟通讨论,为班级建设群策群力。我还定期组织家长来园参观、进行亲子活动,让家长体验教学管理过程,在进行班级制度、管理要求的制定时, 我也请家长给予意见,从家庭的角度拓宽管理视野。在家校的协同配合下,班级管理成效显著。
幼儿班级管理是一项意义重大、繁琐不易的工作,幼儿教师要保持好责任意识,做好长期准备,要将观念付诸实施,要以班级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不能盲目跟随,有形无实,还要常反思,多调整,积极探索管理新思路,以管理取胜,让幼儿在和谐、快乐的集体中成长。
下一篇:巧推妙引 推动游戏的区区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