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巧推妙引 推动游戏的区区联动

发布时间:2015-07-16 08:55

 游戏互动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使幼儿园游戏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互动时间和空间,我们探索全园“区区联动”游戏的模式,即采取多种策略和方式,使不同游戏区域之间产生关联和互动。“区区联动”包括幼儿之间的互动、师幼之间的互动和材料之间的互动。经过多次教研活动,我们提炼出主题式联动、任务式联动和订单式联动三种引发区区联动的有效策略,这三种策略可以让整个幼儿园的游戏区域联动起来,真正提升幼儿在游戏中的互动能力和游戏水平。
  “主题式”联动
  “主题式”联动就是教师引导幼儿围绕一个游戏主题开展游戏,在游戏过程中使不同区域的游戏材料、游戏人员发生互动。
  案例:小熊过生日
  小(一)班有3个娃娃家。通常。幼儿进入娃娃家后就各玩各的,游戏角色之间极少有互动。一天,教师拿着一辆玩具车走进小熊家:“熊妈妈,我是熊外婆。今天是小熊的生日,我买了一辆汽车送给他当生日礼物。”熊爸、熊妈听了外婆的话,都表示要为小熊庆祝生日,便带小熊去游乐场玩,到商场买礼物,到超市买蛋糕,最后还邀请两家邻居为小熊开生日Party。
  “主题”是幼儿角色游戏的一个核心要素,它决定了游戏的任务、角色、情节、动作和材料等。当游戏中的幼儿缺少互动时,教师以提供“主题”的方式干预幼儿的游戏是有效的。案例中,教师以外婆的身份。以“给小熊过生日”为由,引发角色之间(娃娃家中各个角色之间、娃娃家角色和其他区域角色之间)、区域之间(3个娃娃家之间、娃娃家和超市、游乐场之间)的互动。教师使用“主题式”联动策略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主题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兴趣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经验的一种游戏。只有贴近幼儿的生活,他们才能借助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的大量想象素材,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开展角色游戏。只有游戏内容符合幼儿的兴趣,幼儿才有玩的兴趣和积极性。小班幼儿对生活中“过生日”事件的印象较为深刻,经验较为丰富,同伴之间常常谈论自己过生日的活动和情景,这一主题的选择符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兴趣。
  2.主题展开有多层次互动的可能性
  案例中,“过生日”主题游戏随着游戏的进行发生了多层次的互动:首先是小熊一家人(熊爸、熊妈、熊外婆)的互动;其次是小熊一家和另外两个娃娃家之间的互动;再次是小熊家外出的成员和其他游戏区域(超市、游乐场等)角色之间的互动:最后是三个娃娃家的所有成员一起互动。多层次的互动能带给幼儿更多的游戏经验,更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在“过生日”主题游戏的基础上,我们还尝试了以“过新年”“六一儿童节”为主题引发的区区联动游戏,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教师任游戏角色推动游戏发展
  教师以游戏角色的身份参与幼儿游戏,既可以保证幼儿的游戏主体性,又能对游戏进行隐性的指导。案例中,教师以“外婆”的身份进入游戏,通过和幼儿对话的方式,引发幼儿对原有生活经验的回忆:如生日要送礼物、要吃蛋糕,还可以邀请邻居朋友到家中来开生日会,从而引发娃娃家中各种角色之间的互动,以及娃娃家角色与商场、游乐场、超市等区域中不同角色的互动。
  “任务式”联动
  “任务式”联动是指区域内的角色去完成一项规定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不同区域的角色、材料发生互动。
  案例:超市促销活动
  我园的“大型超市”(为全园各班幼儿共享的游戏区域)开业一段时间后,“顾客”量连续下降。总经理(教师)和员工(幼儿)都很着急,于是总经理组织大家讨论:“怎样吸引更多的顾客呢?”谈论的结果是进行商品促销。中班幼儿提出的商品促销的方法是:“到广播中吆喝‘超市有优惠活动’:购物满6元送爱心兑换券一张。”大班幼儿提出的方法是印发广告单。明确了促销任务后,超市员工中有的到广播站吆喝,有的制作广告单,有的外出到娃娃家、小吃店、医院等处派发广告单。超市还根据顾客的意见和需要,增减超市的商品。不久,超市又顾客盈门。
  在这个案例中,超市的员工一改以往只在超市内部工作的游戏规则,主动外出到其他区域,与不同游戏角色互动,实现了这些区域之间的联动,而这些不同区域的联动是南超市员工的任务引发的。
  1.任务产生要基于游戏开展的需要
  游戏是幼儿自主的活动,教师不能为了区域间的互动而成为游戏的导演,如向游戏角色布置任务、指挥幼儿游戏的言行,等等。上述案例中,游戏中的“任务”是幼儿为了满足自己游戏需要自然而然产生的,而不是教师为了引发区域间的互动强加的。案例中,在超市生意清淡的背景下,幼儿根据自己日常生活经验自然产生了“促销”任务,促销的方法也是来自幼儿的生活经验,如吆喝、制作广告单和派送广告单等。教师只是为幼儿搭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平台——总经理组织员工开会,共同解决“顾客太少的问题”,也就是在这个“会议”中产生了促销的任务和方法。
  2.任务内容由游戏成员讨论决定
  幼儿完成游戏任务的行为就是游戏展开的过程,所以,“促销”任务的内容要具体化,方便幼儿的完成。不同年龄和游戏水平的幼儿承担游戏任务的能力不同,每个游戏任务的具体内容,应该由参与该游戏的全体幼儿讨论决定。就如上述案例中,在明确了“促销”任务后,促销的具体内容是由超市全体员工讨论决定。其中,中班幼儿提出外出“吆喝”的促销方法,并根据自己的能力承担了这一任务:大班幼儿提出了散发广告单的促销方法,并根据自己的能力承担了编写广告词、制作促销广告单和到广播室播送促销广告、外出派送促销广告单的任务。全体游戏成员共同讨论决定任务的内容,尊重了幼儿的个性差异,培养了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订单式”联动
  “订单式”联动就是通过一个游戏区域为另一个游戏区域长期提供某 项服务的方式,使不同游戏区域间建立一种游戏互动关系。实现区区联动。
  案例:演艺吧的合作商
  演艺吧演员依依想表演白雪公主,可是化妆室里没有她需要的白色公主裙和金黄色的假发。于是,她就跑到服装店要求借穿白色的公主裙。店员要求付钱,依依没有钱,就跑回演艺吧向经理(教师)诉说自己的需求。在经理的协调下,服装店和演艺吧达成了合作的关系,演员可以用填写订单的方法,获取演出服装。一段时间后,由演艺吧的经理去服装店统一结账付款。依依有了服装,还希望有金色的头发,于是她又跑到理发店,用同样的方法为自己“染”上了金色的卷发,最终打造出白雪公主的样子。从此,演艺吧与服装店、理发店有了固定的“订单”关系。
  游戏就是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互动才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案例中的依依在无意中引发了这种“订单式”的区域联动,既解决了演艺吧演出服饰单一的问题,又为服装店、理发店带来了生意,有效实现了三个区域之间的幼儿互动。
  1.“订单”关系要与现实生活相一致
  在游戏中,幼儿会自然而然地把真实生活中的一些商业关系迁移到游戏中来,如案例中先消费后付款的消费方式,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消费方式(考虑到幼儿的理解水平,我们将其命名为订单式)。案例中把演艺吧和服装店、理发店形成“订单”关系,符合幼儿的经验水平,三个区域里的角色都很容易理解这种关系,在游戏中角色间的交往互动非常顺畅、自然。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订单”式游戏方式,有助于丰富幼儿关于现实生活中丰富多样商业关系的经验。
  2.教师要推动“订单”关系的形成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和发现新的问题,教师要利用幼儿的问题来有意识地推动游戏中各种关系的互动,促进游戏深入发展。案例中的演艺吧经理就是教师(游戏中,教师发现了依依在服装店买演出服装遇到问题,就临时扮演成演艺吧的经理),教师到服装店和“老板”对话互动,以“订单”的方式。帮助小演员解决服装的问题,建立了两个区域间的联动关系。依依运用教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演艺吧与理发店建立了“订单”关系。由此可见,教师的推动是非常有必要的。正是由于教师的这一介入,让“订单”服务成为这三个区域联动的重要游戏内容。

上一篇:管理取胜,助力发展的教育方式

下一篇:浅谈微课在幼儿园新型教学模式中的运用方法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