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优化评价行为,推进幼儿美术课堂教育的途径

发布时间:2015-07-28 17:59

幼儿教师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评价行为,可以切实地转变幼儿园教师的评价理念,可以促进幼儿园美术活动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行为,可以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可以塑造幼儿自信乐观的人生观。
  一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存在的缺陷
  1.评价行为比较单一,评价行为过于主观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幼儿教师采用成人化的眼光对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只是追求幼儿绘画的美感,运用美术理论来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而忽视了在美术活动中肯定幼儿的个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如幼儿教师在美术活动中,不顾及幼儿的绘画速度,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让幼儿停止绘画,使幼儿瞬间的绘画灵感不能展现出来,幼儿教师运用过于主观的评价方法,不顾及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感想,也不会挖掘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产生的灵感,不能运用发展的眼光进行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评价,评价手段比较单一。
  2.评价语言比较枯燥,缺乏鼓励性的评价语言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幼儿教师对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表现不能进行细致而具体的评价,评价的方式没有针对性。如在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时,只是评价“画得好”或“画得不好”,幼儿不知道自己哪里画得好,哪里画得不好。而且,在美术活动中,幼儿教师缺乏对幼儿的鼓励性评价行为,当幼儿的美术作品达不到要求时,幼儿教师会说“你这是画的什么呀?”,“××画的比你好。”类似的评价,运用这种评价行为,会让幼儿渐渐失去美术学习的乐趣,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找不到成就感,时间长了,他们就不愿意学习美术绘画知识。
  二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的改进
  1.要考虑幼儿的心理特点
  幼儿不能用完善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想,但是,他们也可以采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我,美术绘画就是他们表达自我个性和思想的途径,通过美术绘画,幼儿可以抒发自己的感情,展现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时期的教学,要实现在游戏中教学,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并产生乐趣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最终目的。幼儿具有较为敏锐的观察能力,幼儿教师的评价行为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点。
  如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幼儿教师的评价行为要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的天性是玩,那么,幼儿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可以运用游戏的语言来进行评价,运用活泼的游戏化的语言,能让幼儿更好地接受,促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获得身心的愉悦。
  2.克服单一化的评价模式,实现多元化的评价行为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在于全面培养幼儿,让幼儿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幼儿教师的评价行为不仅仅要体现在美术知识上,同时,评价行为要实现多元化的发展,幼儿教师要采用情感性的评价行为,运用情感与幼儿进行沟通与交流,让幼儿在教师的评价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
  例如,幼儿教师在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可以先对幼儿美术作品的构图、色彩和表现方法进行评价,幼儿教师可以说:“你的绘画构图比较合理,颜色搭配也比较漂亮。”然后,幼儿教师可以在情感层面和价值观层面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从幼儿的美术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出发,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绘画“小女孩给妈妈洗脚”的美术作品,幼儿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可以说:“你平时也是这样照顾妈妈的,是这样吗?”通过这样的评价行为,可以实现幼儿与幼儿教师之间情感的有效沟通,并且可以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间接地让幼儿学会如何孝敬家长,实现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最终目的。
  3.要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为目标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教师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可以采用诊断式的评价方法和终结性的评价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在评价行为中,不仅仅只是着眼于幼儿美术作品的内容,而且,幼儿教师的评价行为要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塑造幼儿自信乐观的态度为目标。
  例如,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在学习立体几何图形的绘画时,有些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有待提高,绘画出的美术作品没有立体感,这时,幼儿教师可以采用诊断式的评价方法和终结性的评价方法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指出幼儿绘画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肯定幼儿。这样的评价行为肯定了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个性思维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让幼儿产生自信,促进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开展。
  三 结束语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的评价行为是很重要的,其可以塑造幼儿的自信心和创造性思维,幼儿教师在美术活动中的评价行为要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点,要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为目标,促进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邓子红.幼儿园创造性美术活动的开展.学前教育研究,2009(8)

上一篇:在区域游戏中使幼儿有效获得新经验的教学方式

下一篇:社区、自然情境中的美术教育活动的案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