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孩子创造力的培养效果分析
幼儿时期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这一阶段的家庭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至关重要。作为家长,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拥有创造力,转变传统教育观念,运用适当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引导孩子独立思考,自由提问,尝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同时,注意对孩子的创造性行为作出积极评价。
创造力;家庭教育;独立思考
一、相信自己的孩子拥有创造力
有的家长认为只有聪明的孩子才有创造力,自己的孩子不够聪明自然不用培养了,其实不然。每一个大脑发育正常、没有受到严重损伤的人,都具有一定的创造力,只要后天教育得当,就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创造力。因此,家长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跟其他人一样拥有创造力,打破头脑中关于创造的神秘感。正如创造性教育的积极倡导者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上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二、转变传统认知
1.改变传统“好孩子”标准。传统好孩子的特点是乖巧、懂事、听话。平时这些不爱提问、在各种活动中处于被动状态的孩子只是因为听话常常受到表扬,而那些积极创新的孩子因为“调皮捣蛋”时时遭到批评。这种奖罚尺度无形中抹杀了孩子的创造天性。孩子为了得到表扬,处处按大人的要求做事,没有自己的思考,也就无从谈起创造了。家长应结合孩子好问好动的特点,创造机会让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对于孩子的某些破坏性行为不能一味地呵斥,而应在充分了解事实的基础上加以正确引导。
2.改变过分呵护、武断专制的教育方式。在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事无巨细一应由成人包办,失去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养成懒惰的性格。孩子在大脑迅速发展的婴幼儿期,参加的活动越丰富,体验越多,越能开发大脑潜能。因此,家长教育孩子时应少一些包办,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让他们独自完成。同“溺爱式”教育方式相反的是武断专制。运用这种教育方式的家长对孩子要求严格得近乎苛刻,孩子只能按大人规划好的路线走,既剥夺了孩子的独立自主性,又抑制了他们的创造性。家长应采取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以讨论的形式,组织、参与、指导孩子的活动,让孩子自由想象,积极探索。
三、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1.引导孩子多看多想多说。生活中的物品都可以作为培养孩子发散性思维的材料,让孩子看看它们像什么,然后从不同角度去说。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说,引导孩子观察大自然,想象圆圆的月亮像盘子,弯弯的月亮像小船,细细的月亮像尾巴……
2.让孩子尝试独立解决困难。活动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家长不要急着替孩子解决,要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比如孩子要拿高处的东西,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孩子想到的办法大概有:①请大人帮帮忙;②自己跳起来拿;③搬凳子踩上去拿;④拿棍子拨过来。让孩子按自己想到的办法亲自实践,然后讨论哪种方法最方便,让孩子学会总结经验。
3.解放孩子行动的双手。孩子的智慧在手指上,多动手能促进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在不少家庭里,孩子常被规定不要碰这不许碰那,好玩好动的孩子被禁锢成了缩手缩脚的木偶。家长应该创造条件让孩子动起来,比如鼓励孩子玩沙子,做成各种沙房子、沙路、沙堆、沙坑……
4. 鼓励孩子自由提问。陶行知说过,小孩子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旧的教育习惯是不许多说话,尤其是孩子只能听大人说,不能自己说,也不能自己问,严重束缚孩子的创造力。现在家长仍不愿让孩子提问,原因有二:没耐心解答;怕答不上来有损“面子”。此种做法严重阻碍了儿童创造思维的发展,打消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家长要鼓励孩子多问,并引导孩子自己来回答。
5.肯定孩子的创造行为。例如孩子画太阳,有红太阳、绿太阳,还有黑太阳,问他为什么,孩子回答:“冬天天气冷就有红太阳,夏天天气热所以是绿太阳,晚上太阳就变黑了,所以看不见。”这时,家长应表扬孩子:“你想得真好!”同时还可建议孩子画画下雨时的太阳、阴天的太阳,让孩子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相反,家长若看见这许多太阳就批评孩子,那么孩子的创造热情就会被打消,从此只画一种红太阳了。由此及彼,别的创造也会放弃。因此,家长面对孩子的创造行为应多表扬,多鼓励,不要胡乱批评指责。
上一篇: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的几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