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问题与策略的发展
民间游戏是人们在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加工形成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对儿童群体发展和个体成长及社会化发展有着重要价值的教育资源。基于传统民间游戏的独特文化意蕴与教育价值及其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幼儿园课程的建设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民间游戏的教育资源。将民间游戏蕴含的发展潜力以及丰富的教育价值恰当运用到课程中去,可以充分发挥和实现传统民间游戏的教育功能和价值。
一、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意义
首先,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实现幼儿教育本土化。儿童浸润于某种文化土壤中,民间游戏是儿童接触和学习本民族文化、认识本民族独特文化符号的重要途径。只有以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抓住时代发展的特点,吸收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够丰富我国的幼儿教育理论,真正实现我国幼儿教育的本土化。
其次,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有助于幼儿园课程回归生活,与幼儿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目前多数幼儿园缺乏地方特色,大一统的教育内容与儿童的现实生活脱节,儿童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和体会教育的内容。民间游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源于民间、源于生活,是人们在生活中根据需要、经验而创编的游戏活动,与儿童的现实生存状态紧密相连,有助于儿童在轻松、有趣的游戏过程中丰富和拓展生活经验、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最后,民间游戏本身具有地方性、生活性、趣味性、随机性、简便性。民间游戏的地方性特点有助于幼儿园因地制宜地开发园本课程。其趣味性和随机性的特点有助于满足幼儿的内心需要,为幼儿的游戏创造自由宽松的游戏氛围。民间游戏所需的活动材料大都源于自然,具有简便、易得的特点,幼儿在游戏时可以接触自然材料,依据自身兴趣亲自动手制作,真正体现“做中学”的教育价值。
二、当前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问题
(一)目标方面的问题
1.目标理念多从教师出发、多预设、多教育价值,少从幼儿出发、少生成、少游戏价值
多数幼儿园在引入民间游戏时未能系统地思考其与课程整合的目标理念。即教师对民间游戏赋予过多的外在发展目标,控制幼儿在游戏中的自由自主状态。目标理念忽视多样化、综合性、差异性、层次性、连续性、全面性、动态性等特点。
2.目标体系纵向上不够深入、具体,横向上缺乏各领域之间的联系与整合
纵向上缺乏层次性,多数幼儿园只是关注了在整体上开发民间游戏的目的:包括突出办园特色、节省办园经费、传承民间文化几方面,但是对于不同的民间游戏课程目标缺乏详细深入的研究。横向上,幼儿园开发的民间游戏课程基本上是一个个独立的活动方案,各方案之间的内容缺乏有机的联系。
(二)内容方面的问题
1.内容选择来源不够丰富全面,缺乏分类且多集中在体育游戏
民间游戏多种多样,包括益智类、体育运动类、歌谣类、艺术类等方面。已有研究发现,教师在众多的民间游戏中难以选择适当的民间游戏,主要原因是教师在选择时对多种类型的民间游戏缺乏有效的分类。另外幼儿园课程包含五大领域,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而当前幼儿园对民间游戏的选择主要集中在对体育游戏的应用,如大多数幼儿教师比较喜欢滚铁环、丢手绢等民间体育游戏,而对于民间戏剧、民谣、民间益智游戏等内容的开发利用则相对比较缺乏。
2.内容开发缺乏系统的改编原则,纵向上素材挖掘不深,横向上素材间缺乏整合
教师利用课程资源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利用,这是对现有资源完全熟悉基础上的利用;一种是间接利用,也就是开发的问题。在直接利用方面,多数幼儿教师在选择民间游戏时主要考虑自身对游戏的熟悉程度,忽视幼儿发展、幼儿园环境等因素,容易忽视一些对幼儿有发展价值的民间游戏。在间接利用(开发)方面则缺乏对游戏内容改编的理念及创编原则的系统论述,如多数相关研究仅仅是列举一些民间游戏的改编实例,但是对其改编理念缺乏深入挖掘,多停留在经验总结的阶段。另外,在内容组织方面,横向上忽视内容之间的整合性、连贯性;纵向上对素材挖掘不深,简单模仿居多,创造性运用少。
(三)实施方面的问题
1.忽视实施取向,对素材缺乏创造性开发
课程实施取向是课程实施的基本理念,不同的价值取向反映出不同的教师观、儿童观、教育观、知识观和课程观等,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采取什么样的观念和态度、运用什么样的方式和途径。当前幼儿园实践中有关实施取向的研究比较缺乏,导致课程实施中对原始素材多采用完全的忠实取向,对民间游戏基本上是拿来主义,缺乏创造性的改编;或者忽视幼儿的兴趣,机械教学。
2.实施途径零星分散,缺乏长效的运行机制
现有的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实施途径,主要包括主题活动、区角活动、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等。但是幼儿园多是表层运用这些实施途径,对深层次的挖掘不够,有些研究只是将民间游戏作为一种游戏形式穿插在各种活动中开展,表面来看幼儿园中充斥着各种民间游戏,实际上却没有真正将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进行内容整合,导致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只是昙花一现,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
3.片面理解民间游戏的环境创设,材料提供不当
宏观层面上,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来看,环境主要包括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和文化环境几方面。目前以环境为切入点的研究主要关注幼儿园民间游戏物质环境的创设,忽视人际环境(幼幼关系、师幼关系的培养等)和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各种仪式等)的创设。微观层面上,在幼儿园具体的民间游戏物质环境创设中,相关研究多停留在环境布置与材料投放方面,而关于民间游戏区角的空间大小、空间布局及材料的制作,室外游戏场地大小及设备的布置,幼儿园墙面和走廊的设计的研究都比较缺乏。
三、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策略
(一)明确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构建多维度的动态课程目标体系
1.明确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基本目标理念
(1)坚持适宜性与发展性统一。适宜
性表现在:第一,与儿童适宜,包括普适性和个体差异性两方面。普适性是指儿童特定年龄段的基本发展规律,要求课程目标与儿童的基本发展规律相适宜。个体差异性是指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存在,课程目标需要考虑儿童的个体差异来因材施教。第二,与地区适宜。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是一种地方性课程、园本课程,应该适宜于具有不同特点的民间地区。因此,在制定民间游戏课程目标时,需做到适宜性与发展性的融合。
(2)游戏性与教育性统一。当今教育倡导向自然回归、向生活回归,但仅仅强调人的自然性,必然会阻碍人自身的发展,也必然会成为教育发展的障碍。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体,偏重任何一个方面都会造成人自身发展的不完整,人的完整发展需要坚持自然性和社会性统一的原则,这样既能促进幼儿的学习,又可以保证幼儿的游戏性体验。
(3)操作性与灵活性统一。可操作性是指具有便于进行实施的特征,一般指具有明确的目标或标准,比较全面完善的方案,清晰的方式手段,完整细致的步骤或路径等方面。灵活性要求课程目标具有自我调节机能,能适应各种发展变化,既能针对儿童的发展情况,也能针对社会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整,还能根据本地区和各学前教育机构的实际情况,兼顾到教师的个体特征等。
2.构建多维度的动态课程目标体系
构建关于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目标的多维度立体图,其中包含多个发展维度,可以涉及民间游戏园本课程开发总目标、各领域民间游戏课程分目标、各个民间游戏课程主题目标、各年龄段分目标、各学年学期目标、月目标、周目标及每个阶段的认知、情感、技能目标。从横向上来说,这些目标之间需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彼此联系,相互整合。纵向上来说,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学习和经验获得不断提升,目标的制定是一个不断完善与升华的过程。
(二)拓宽民间游戏与课程建构的内容领域,开发民俗文化
在内容来源方面,民间游戏本身的类型多种多样,在课程开发时需注意各主题内容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兼顾五大领域。民族传统文化中可供利用的课程资源很丰富,包括语言、民间工艺、民间仪式、社会活动、民间戏剧等,这些都为幼儿园课程提供了广阔的教育空间。幼儿园可以以民间游戏为切入点来研究和开发民间文化,丰富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如民间儿童艺术(皮影戏、傀儡戏、木偶戏等)深受儿童的喜爱,可以开发为表演游戏;民间文化中的科学小发明(如风筝、孔明灯)包含了一些科学原理,可以开发为科学领域的游戏。
在内容组织方面,首先需要深入分析原始素材,对民间游戏进行合理的筛选和改编。如对民间游戏童谣内容的改编、对民间游戏玩法的改编、对民间游戏规则的改编、对传统玩具材料的改编和创新等。其次,需要考虑内容的整合连贯性和层次性。民间游戏的种类丰富多样,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和实施,既要横向考虑与其他教育内容的衔接和融合,又要纵向考虑民间游戏自身的层次性,形成具有结构层次的内容系列。最后,教师还可以考虑将传统民间游戏与现代游戏相结合,如可将两种以上传统游戏叠加、老玩具融合新玩法、新玩具借鉴老玩法等,以此促进传统游戏与现代游戏的优势互补。
(三)坚持相互调适的实施取向,优化课程实施
1.综合利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整合民间游戏
首先在实施途径方面,课程实施是一种活动,其中包括活动的一般元素,构成了课程实施的活动系统。民间游戏课程实施的活动系统,可从三种显性实施途径进行思考:以提高儿童经验、促进儿童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活动;以愉悦、自主、创造为主要目的,通过一定的民间游戏素材进行的游戏活动;把民间游戏渗透到儿童的具体日常生活环节之中,起到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指导生活目的的生活活动等,其中每一种实施途径的具体实施过程都是一个整体、生态的活动系统。
其次在组织形式方面,要注意游戏形式的多样性和互补性。可以采取室内活动和户外活动,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自由活动,幼儿园活动与家庭亲子活动,同龄活动和混龄活动等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形式,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促进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展。
最后在指导方法方面,主要包括直接指导和间接指导。其中,集体游戏指导是以教师预设的内容、目标为主导的,一般采用直接指导方法;个体游戏指导是以幼儿生成的内容、个体意向为主导的,一般采用间接指导方法。集体游戏与个体游戏是相对存在的,在指导中既要考虑幼儿自身游戏的需要,挖掘个体意愿游戏对幼儿个性发展的积极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培养目标的整体性,运用集体游戏的教育效应,使个体学习与集体活动两者相得益彰,有机结合,使游戏活动的教育多样性具有丰实的层次性。
2.创设具有开放性的整合环境
其一,建构社区、家庭、幼儿园为一体的开放性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园与家庭及社区之间的交流互动。其二,创设有利于民间游戏开展的文化生态系统,其中的各种文化和环境组成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包括物质环境(民间游戏区角的大小与布局、民间游戏材料的投放、墙面走廊设计、地面装饰等方面)、文化环境(园所文化、学习氛围等方面)、人际环境(师幼关系、幼幼关系、师师关系、亲子关系等方面)等因素。其三,创设适合民间游戏自然发生发展的“准自然环境”,开展不同年龄段班级间的合作,创建“大小长幼”的混龄教育环境,利用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发展。
3.加强民间玩具的开发与利用
玩具是儿童游戏的“专用工具”。这里说的玩具是广义的玩具,包括成人特别为儿童制作的玩具和自然的游戏材料。民间玩具是与民间游戏相互绑定的,民间玩具具有传承文化的教育价值,尊重自然、绿色环保的教育价值,色彩造型的美工教育价值等特点。加大民间玩具的开发有利于民间游戏的传承与发展。对于做工精美、技能要求高的民间玩具,可以请民间艺人作为主要传承及开发主体,如可以以各地民间玩具艺术保护组织(如民间工艺美术学会等)为依托,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收集。各地区也可以根据本地民间玩具的特色来建设民间玩具博物馆,对幼儿园开放,让儿童参观欣赏多种多样的民间玩具,培养对传统玩具的喜爱
。对于简单且易于随地取材的民间玩具,教师、幼儿、家长可以参与进来自制民间玩具,这有利于丰富幼儿园民间游戏材料,也利于幼儿的主动参与和亲子关系的培养,更有利于促进家园的合作。
【参考文献】
巩丽娜.传统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建构.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李姗泽.学前教育应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论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资源中的地位与作用.课程·教材·教法,2005,(05).
李素梅.给予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的幼儿园游戏课程开发.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
罗红辉.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学前教育研究,2012,(6).
赵海燕.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研究.重庆:西南大学,2012.
上一篇: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下一篇:让孩子的心灵沐浴阳光的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