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民间童谣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思考的方式探讨

发布时间:2015-07-29 09:2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在大量吸收引入外来思想西方文化的同时,社会、家长特别是幼儿教育工作者普遍越来越感觉到传统文化教育对幼儿成长发展非常重要,其功能价值不可估量。民间童谣是我国文化宝藏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思想情感一直浸润着我们的心灵,伴随着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健康成长。同样,民间童谣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与作用,早已被人们广泛认同,其对于儿童语言的发展,能力的提升,情感的启迪,情操的培养,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民间童谣的内涵解读
  民间童谣在中国漫漫历史长河中,以生活化的内容、口语化的语言形式发展传承下来,民间童谣包含了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地区重要的思想文化与情感道德内容,保留了丰富而多元的人文与自然共生的文化因素,因而具有特有而多元的教育价值。民间童谣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叠词叠韵、富有节奏感,这种生动活泼的语言形式,非常符合幼儿的口味,比较容易深入幼儿的心灵。同时,童谣又富有浓郁的本土特色和生活气息,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较易为幼儿接受。由于民间童谣所独有的特点,幼儿教育工作者也逐渐达成共识,那就是民间童谣是幼儿教育中极为优秀的课程资源,其在幼儿语言发展、行为习惯培养、道德情感感悟等方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民间童谣应尽快全面进入幼儿园,当民间童谣出现在幼儿园教材中,当童谣在幼儿之间传唱时,童谣教学就很自然成为一种教学活动,幼儿也可以享受并且传承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二、民间童谣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思考
  民间童谣语言简单,通俗易懂,节奏感强,朗朗上口,其内容和语言都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理解能力,并且娱乐性、游戏性很强,深受幼儿园小朋友的喜欢。所以,在幼儿园开展民间童谣教学,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1.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民间童谣的声韵自然活泼,音乐口语化,语言生动,结构简单,句式简短,琅琅上口,所以十分符合幼儿生理、心理的特点,极适于幼儿诵念传唱。所以,幼儿说了童谣,学话快、准,思维敏捷,口齿伶俐,能言善辩。可以说,童谣是培养孩子口语能力的最佳教材,经常传唱民间童谣,必定能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小朋友通过长期、多形式、多途径的欣赏、视听、朗诵、游戏、表演这些琅琅上口的童谣,例如“马兰花”、“推磨磨”、“金锁银锁”、“摇呀摇”等,幼儿的口齿更清楚了,发音更准确了。通过反复传唱,不但可以帮助孩子学习语言,也能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幼儿能更安静、更专注地倾听别人讲话,并会做出相应的回应,乐于与人交谈,清楚地讲述自己的经验和需要。
  2.有利于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幼儿阶段,是孩子智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高速发展时期,同时也是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民间童谣具有完整的逻辑思维结构,蕴含丰富的知识内涵,对开发幼儿的智力很有帮助。比如数字中有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孩子不太容易理解,将民间童谣引入教学中,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形象,帮助幼儿加深理解,巩固记忆,例如民间游戏“荷花、荷花几时开”中的童谣:“荷花荷花几时开?”(一月开);“一月不开几时开?”(二月开)/“二月不开几时开?”(三月开)/“三月不开几时开?”(四月开)/“四月不开几时开?”(五月开)/“五月不开几时开?”(六月荷花朵朵开)。这首童谣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不但帮助训练幼儿的反应能力,又使幼儿明白了月份的排列顺序和荷花的开放时间,让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同时又快又好地接受了不少常识。
  3.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幼儿教育中,其最关键的是对幼儿进行的养成教育,即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通过民间童谣的传唱,告诉孩子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例如“摇摇摇,摇元宵,我的元宵是宝宝。穿红衣、戴红帽,不说话,总爱笑。吃饭不让妈妈喂,走路不让爸爸抱。看见小鸟点点头,看见客人问声好。”这首民间童谣“摇元宵”,由两名幼儿合作完成,将童谣融于游戏中,不仅教育了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又教育了幼儿从小懂礼貌,争做文明人的良好习惯。
  4.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幼儿最基本、最喜欢的活动,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它符合了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在教学中把民间童谣与游戏相结合,幼儿易接受,且随时随地自由结合,在念念有词中常常不用任何道具就玩得很开心,这样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民间童谣《小老鼠上灯台》活动中,首先,教师播放童谣动画引起幼儿的兴趣。接着,幼儿分别戴上猫和老鼠的头饰,玩“小老鼠上灯台”的游戏,边玩边学念童谣。又如在跳橡皮筋的游戏时,我们让幼儿一边跳,一边朗诵童谣:“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由于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幼儿兴趣盎然,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5.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首先要进行创造力的教育,而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童谣往往展开大胆的想象,使孩子如天马行空,张开想象的翅膀。例如童谣《云》:蓝天蓝,像大海,/白云白,像帆船。∥云在天上走,/好像海里漂帆船。∥帆船,帆船,/你装的是什么?/走得这样慢。∥不装鱼,/不装虾,/装的都是小雨点。∥雨点,雨点,/请你快下来,/帮我浇菜园。像这样的童谣,使孩子们听了读了,对发展孩子的创造力是大有裨益的。(下转第180页)
 三、民间童谣教学策略初探
  1.应材施教,选择不同教学内容
  幼儿园孩 子的年龄阶段性是非常明显的。如小班幼儿年龄小,有意注意和记忆能力较差。在民间童谣内容选择上,要选择一些幼儿所熟悉的、接近幼儿生活的、有趣的民间童谣。同时,根据不同的年龄加入适宜的新内容,不同活动增加适宜的民间童谣,使幼儿既动口又动手,既动手又动脑,发挥了民间童谣的益智作用。如《小老鼠上灯台》、《排排坐》等这类童谣,语句简短,内容反映的是幼儿现实生活的事情。《排排坐》这首童谣,表现幼儿在吃水果的过程中,互相谦让的好品德。吃水果是每个幼儿已有的经验,在学这首童谣时,好像是幼儿平时在幼儿园集体吃水果的情景再现。
  2.有机渗透,创新多样的教学方式
  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艺术课程中的组织与实施是其教育价值实现的实质性操作,把它纳入到幼儿园艺术课程及其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实现民间童谣与幼儿园艺术课程的融合,它对幼儿的教育价值才可真正获得有效的发挥。
  把童谣故事化,编出有趣的故事情节,有利于幼儿理解、易于接受和掌握。如民间童谣《小花狗与大石头》:“一只小花狗,出门走走走,碰到大石头,跌个大跟头,骨碌骨碌碌……”编成故事:今天是星期天,小花狗一大早起床,帮妈妈做了不少家务活,妈妈很高兴对小花狗说:“你去找小伙伴玩吧,吃饭前回来。”出门时,妈妈叮嘱说:“走路要小心啊!”小花狗东瞧瞧,西看看,发现前面有一只花蝴蝶,便去追它,结果没看脚下的路,碰到大石头,跌了一个大跟头,骨碌骨碌碌……跌的满身都是土。幼儿听完故事后,觉得很有趣,激起了幼儿学习童谣的兴趣。
  3.家园互动,巩固记忆挖掘资源
  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促进科研的开展,家长的参与使民间童谣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具有价值和意义。为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我们让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民间童谣,协助幼儿在生活中创编童谣。一方面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幼儿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让家长介入教学活动中,促进了亲子关系的同时,提高了家园合作的质量。
  民间童谣是属于儿童,更属于中华民族的,幼儿在学习童谣过程中,不但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创造力,更能提升幼儿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让他们更加热爱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文化。所以,今日之幼儿教育,必须使幼儿们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素养和爱国情操,作为幼儿教育工作,中国教育梦的实践者,更应该不断转变观念,深度挖掘优秀的民间童谣,革新教学方式,让这些带有浓郁民族文化的童谣,伴随着健康成长;让中国人的教育梦,教育人中国梦早日实现!

上一篇:乡土材料的合理利用方式

下一篇:西部地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