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关于1岁~6岁儿童观看动画片的现状调查的效果分

发布时间:2015-07-29 09:23

【摘要】动画片是儿童获得经验的主要途径之一。本研究基于家长对于儿童看动画片的诸多困惑,依据实地调查所涉及的8个方面:儿童对动画片及看动画片的态度、观看原因、观看内容、观看时间和频率、观看媒介、观看环境、观看时与观看后的行为表现、家长的行为以及观看现状的性别与年龄差异,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阐述研究结果并进行分析。结合分析结果,给出建议供教师、家长、动画制作者以及大众媒体等相关群体参考。
  【关键词】1岁~6岁儿童;动画片;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017(2014)05-0010-07
  一、问题的提出
  儿童在学前期获得的经验,对其整个人生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不仅体现在智力和能力方面的发展,也体现在人格形成、情绪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等各个方面。在多媒体技术日渐发达的今天,儿童获得经验的途径更为广泛。其中,动画片以其形象生动、画面丰富、色彩鲜明等特点,深深吸引着儿童的注意力,成为儿童获得经验的主要载体之一。
  目前,关于动画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画片本身、动画片与儿童这两个方面,前者主要包括动画片的特点、功能以及分类分级等内容;后者主要包括儿童观看动画片的时间、环境、心态、类型和动因,影响儿童喜好动画片的因素,动画片对儿童的影响等内容。本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动画片与儿童的关系,已有研究认为,动画片对于儿童既具有娱乐功能又具有教育功能,其中教育功能又可分为认知、审美、教化三种功能。动画片与儿童是一种伙伴关系。然而动画片对儿童在健康、认知、社会性这三个方面的发展,既存在正面的影响也存在负面的影响。
  综合各项研究,发现95%的儿童每天看动画片,其中约65%的儿童观看的时间在半小时左右,92%的儿童观看动画片是在家中,并且只有26.67%是在家长的陪同下观看的,68%的家长不能陪伴儿童观看动画片。儿童观看的动画片多种多样,影响其喜爱动画片的因素主要有:动画片本身的特点,儿童的审美偏爱和娱乐倾向,家长、教师对动画片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同伴群体以及大众传媒的普遍特点。同时,儿童也因性别不同而存在兴趣差异,喜欢不同类型的动画片及动画人物。
  基于已有研究,在儿童与动画片关系中关于家长因素的研究较少,而家长对儿童观看动画片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本小组进行此项调查研究改进了已有研究的调查维度,并融入家长这一影响因素,起到了一定丰富研究实践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为1岁~6岁儿童家长,遵循研究的便利性和可行性原则,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选取了江苏、北京、辽宁、黑龙江、河南、广东、江西几个省市地区进行研究。各个地区参与调查的家长数量分别为:江苏南京市90位、北京市30位、辽宁丹东市51位、黑龙江鸡西市17位、河南焦作市24位、广东广州市2位、江西南昌市3位,共有217位家长参与了调查。
  (二)研究工具与材料
  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发放问卷和进行非正式访谈,以问卷为主,同时,加以访谈作为补充。研究工具为研究小组共同编制的“儿童观看动画片现状调查问卷”。研究小组成员在儿童家长填写问卷的过程中,对家长或儿童进行一些必要的访谈。
  1.问卷的编制
  问卷根据儿童对动画片及看动画片的态度、观看原因、观看内容、观看时间与频率、观看媒介、观看环境、观看时及观看后的行为表现、家长的行为8个维度进行设计。问卷设计为等级式,采用半封闭形式,封闭性问题30道,每道题的答案分为5个等级,开放性问题3道。这种形式,既可以保证问卷的相对客观和全面,又有利于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表1)。
  2.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由于此项研究为现状调查,并没有对儿童(家长)及其观看动画片的动机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考核,也不是依据现有评价标准对其进行衡量。此外,从研究结果分析所涉及的内容来看,后期的数据分析只涉及各选项百分比的统计,对问卷的精确度要求比较低。因此,本研究对信效度检验不作要求。
  (三)研究过程与数据处理
  1.随机发放问卷,因需对家长进行非正式访谈
  本研究小组共6人,小组成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依据取样的方便性和可行性原则,在可获得地区随机选取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小组发放问卷总数为230份,回收问卷217份,回收率约为94.3%,其中无效问卷17份,有效问卷约占回收的92.16%。在儿童家长填写问卷的过程中,研究小组针对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对家长或儿童进行非正式访谈。
  2.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和相关分析。
  三、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依据问卷设计的8个维度:儿童对动画片及看动画片的态度、观看原因、观看内容、观看环境、观看时与观看后的行为表现,以及家长的行为等,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阐述研究结果并进行分析。在形成最终数据结果之前,本研究先就研究对象的分布进行了交叉列联表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2显示,本调查对象中男童为117个,女童为83个,男童的数量多于女童;男童和女童的年龄分布集中趋势较为一致,基本处于3岁~6岁这个年龄阶段。这也为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一致性提供了有力证据。
  (一)儿童对看动画片的态度
  “儿童喜欢看动画片”这似乎是一个普遍的共识,却一直缺少必要的数据支撑,本研究就此进行了一些调查尝试。
  如表3所示,绝大多数儿童都喜欢看动画片,并且在看动画的过程中不能做到主动停止观看,但在被要求停止的时候基本比较配合。
 具体来讲,第1题(我的孩子喜欢看动画片)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约99%的儿童喜欢看动画片,其中有68%的儿童非常喜欢看动画片,只有1.5%的儿童不喜欢看动画片;第2题(我的孩子会主动要求看动画片)数据结果表明,92%的儿童会主动要求看动画片;第28题(我的孩子会自觉停止看动画片)和29题(只有在家长要求的情况下,孩子才停止看动画片)结果分别显示,有63%的儿童会自觉停止看动画片和71%的儿童只有在家长要求情况下才会停止看动画片;第30题( 如果要求孩子停止看动画片,孩子会哭闹或者不情愿)数据表明,有65.5%的儿童如果被要求停止看动画片会哭闹或者不情愿,但是34.5%的儿童则不会。
  因此可见,动画片符合儿童的兴趣和心理需要,观看动画片已成为儿童生活的一部分;儿童自我监控能力水平低,观看动画片时需要家长监督。
  (二)儿童观看动画片的原因
  根据表4中数据,大多数儿童在无事可做或独处的时候会选择看动画片。
  其中,第6题(我的孩子在没事情做的时候就会看动画片)数据显示,74.5%的儿童在无事可做的时候选择观看动画片,而第7题(孩子一个人的时候就会看动画片)数据说明,有19.5%的儿童非常符合,非常不符合的只有12%。
  但当前儿童观看动画片的原因比较复杂,不仅是无事可做或独处的情况,以上两题只是说明独处或者无事可做是儿童选择看电视的一种可能情境,需要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三)儿童观看动画片的内容
  通过对本问卷最后一部分开放式问题的汇总,本研究发现儿童在动画片的观看和喜欢对象上比较一致。
  1. 按照平时儿童观看的动画片的提名次数,依次如下:
  《喜羊羊与灰太狼》(131次)
  《熊出没》(100次)
  《海绵宝宝》(25次)
  《奥特曼》(24次)
  《巴拉拉小魔仙》(21次)
  2. 儿童最喜欢的动画片根据提名次数,排序如下:
  《熊出没》(48次)
  《喜羊羊与灰太狼》(47次)
  《奥特曼》(15次)
  3. 关于儿童最喜欢的动画人物,根据提名次数依次是:
  熊大(29次)
  喜洋洋(24次)
  熊二(18次)
  根据结果可知,儿童由于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征,偏好生动有趣、角色鲜明、表现聪明才智的动画作品;从儿童喜爱的动画人物来看,绝大多数儿童都喜欢聪明勇敢的角色,因为这一时期的儿童具有移情和自居的特点,往往会把动画人物看做自己,把动画人物的表现看做自己的表现。
  (四)儿童观看动画片的时间和频率
  通过统计儿童观看动画片的时间和频率可以看出(表5,见下页),儿童每天都会看动画片,但时间一般不会超过2个小时(节假日有所延长),并且观看动画片的时间通常分布在晚饭后和睡觉前。
  每天都看动画片(第3题)的儿童达到84.5%,15.5%的儿童不会每天都看动画片;平均每天看动画片不超过2小时(第4题)的儿童有72.5%,其中非常符合平均每天看动画片不超过2小时的儿童有26.5%,但是只有9.5%的儿童每天看动画片都超过2小时;在节假日会很长时间看动画片(第5题)的儿童数占到72.5%,其中28%的儿童的表现非常符合;有69.5%的儿童通常在晚饭后、睡觉前看动画片(第8题),也有8.5%的儿童在其他时间看动画片。由此可见,每天都看动画片但时间不超过2小时的儿童所占比重最大。
  (五)儿童观看动画片的媒介
  关于观看动画片的媒介数据显示(表6),以电视为观看主要媒介(第9题)的孩子占总数的84.5%,而用电脑看动画片(第10题)的孩子占总数的62%,此外,有38.5%的儿童有时会用手机看动画片(第11题)。
  由此可见,大多数儿童都通过电视看动画片,也有少部分儿童基本不用电视看动画片,在使用其他媒介(电脑、手机)观看动画片的这一个问题上,数据分布比较平均。
  (六)儿童观看动画片的环境
  根据表7数据,研究者发现在“看动画片时有成人陪同”(第12题)这一问题上,表现与题目相符(包括非常符合、比较符合和一般)的儿童占到63%;在“独自看动画片”(第13题)的问题上,表现与题目相符(包括非常符合、比较符合和一般)的儿童占67%;有95%的儿童主要是在家里看动画片(第14题);有57.5%的儿童还在幼儿园看动画片(第15题)。
  由此可以推断,儿童时常会独自看动画片。而通过补充的访谈,可以发现即使有成人陪同也常是祖父母陪同。此外,儿童在幼儿园是否应该观看动画片,也有待进一步探讨。
  (七)儿童观看动画片的行为表现
  从表8(见下页)中数据可以看出,第16题(什么事情都不做,专心看动画片)这一题目,有61%的儿童符合(包括非常符合、比较符合和一般);在第21题的“边玩耍边看动画片”问题上,56.5%的儿童符合题目表述;儿童“边吃饭边看动画片”(第22题)的情况占56%;与第23题“看动画片时会跟别人交流”的表述相符的儿童数占总数的72%(包括非常符合、比较符合和一般);与第24题“看动画片时很安静”的表述相符的儿童数占总数的80.5%(包括非常符合、比较符合和一般);对于观看动画片后的行为表现,在第25题上“没有情绪变化的”儿童占49.5%(包括非常符合、比较符合和一般);“很兴奋、手舞足蹈、跳上跳下”(第26题)的表述上,与之相符的儿童占到81.5%;有88%的儿童与“会模仿动画片里的人物的动作和语言”(第27题)这一描述相符(包括非常符合、比较符合和一般)。
 由于儿童在学前期的注意水平发展不均衡,注意保持的时间有限,容易发生转移,因此儿童无法持续专心看动画片是正常现象。但儿童边吃饭边看动画片不利于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是不健康的行为,需要家长给予重视和引导。此外,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儿童能够进行观察学习,对观察对象进行模仿、学习,所以要科学选择观看动画片的内容。
  (八)家长的行为
  表9数据显示,在动画片选择的问题上,有51%的家长和儿童一起决定看什么动画片(第17题);儿童自己决定看什么动画片(第18题)的题目中,有80.5%符合;而只有29%的家长会决定儿童看什么动画片(第19题);与“播什么看什么”(第20题)这一表述相符的占60%。
  由以上分析可知,部分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动画片对孩子的积极、消极的影响,以及选择动画片的教育意义,而没有参与到选择动画片的过程中。
  (九)观看动画片情况的性别差异比较及与年龄的相关分析
  根据数据统计结果,研究者就儿童性别进行差异分析(参见表10,见下页),具体分析结果如下,男女儿童在调查的各个方面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但都不显著,这与普遍的认知和判断不相符。
  此外,研究者根据数据的特点,就各维度与儿童的年龄做了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分析(参见表11,见下页),分析结果如下:
  在“观看动画片的态度”维度中,第1题、第2题和第29题与儿童年龄呈负相关,第28题呈正相关、第30题呈零相关。可见儿童对动画片的态度与年龄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其中第1题所表示的对动画片的喜欢与年龄呈显著相关。
  “观看动画片原因”(第6、7题)、“观看动画片的时间和频率”(第3、4、5、8题)与“观看动画片的媒介”(第9、10、11题)三个维度与年龄无显著相关。
  在“观看动画片的环境”(第12、13、14、15题)维度中,是否有成人陪同与年龄呈显著相关,孩子年龄越大成人陪同越少。
  在“观看动画片的行为表现”(第16、21、22、23、24、25、26、27题)维度中,24题看动画片是否安静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
  在“家长的行为”(第17、18、19、20题)维度中,可以看出与年龄呈显著相关。家长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会减少自己对孩子观看内容的干预。
  四、教育建议
  基于儿童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在观看动画片时需要成人适宜的陪伴和指导,同时需要一个良好的动画环境。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本研究的数据统计、分析以及小组讨论,结合对儿童观看动画片的现状调查,研究小组针对教师、家长及构建动画环境的相关群体,分别提出以下建议:
  (一)对教师的建议
  在教学活动中,动画片也可以作为教师进行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如何能有效发挥动画片的教育作用,促进动画片合理介入教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有研究者提出,要发挥动画片应有的教育功能,顺利开展动画片教学,教师还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熟悉选择的动画片,这样才能在儿童观看时熟练地驾驭整个过程,有目的地引导儿童观看、思考、讨论,使儿童的情感得以最充分的体验,并随着动画片的人物或内容展开自由、大胆的想象。此外,利用动画片对儿童进行教学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针对儿童的年龄和性别特点,教师要指导、帮助儿童提高分析能力,使他们在看动画片的同时,也能学会辨别真实与虚幻。要谨防儿童接受错误的信息,使动画片成为反面教材,产生负面效应,要引导儿童及时认清善与恶。对于很喜欢的动画片中的人物,儿童经常在日常生活中模仿他们的行为。对此教师要一分为二、巧妙引导,既要认识到儿童崇拜英雄的好处,也要认识到崇拜英雄的弊端。适当观看动画片有利于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但教师要注意及时纠正儿童可能会学到的不恰当言词。同时,还要将看动画片与其他活动有机结合。已有研究提出了一些与此相关的教育策略,譬如角色扮演策略、移情训练策略、强化策略、观察模仿策略等。
  (二)对家长的建议
  观看动画片作为一种儿童日常的娱乐活动,经常发生在家庭生活中。而大多数家长并不能对这样的活动引起足够的重视,往往任由孩子自己选择,也不陪同观看。为此,本研究对家长给出以下建议:
  1. 家长要参与儿童观看动画片的选择。选择健康的、优秀的动画作品给孩子看,同时根据孩子的个性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家长可以先对动画片进行筛选,然后再由儿童根据喜好进行选择。
  2. 建议家长合理控制儿童观看动画片的时间和频率,观看时间过长会对孩子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有影响。一般,3岁~4岁儿童每天不超过20分钟~25分钟,5岁~6岁儿童不超过25分钟~30分钟为宜。
  3. 有时间就尽量多陪儿童一起看动画片,并对儿童的行为进行指导。在与儿童一起观看时,家长可细心体察儿童的反应,对儿童不明白、有疑惑的地方,可以以回答、评论、提问等方式进行引导。家长要找机会和儿童讨论动画作品, 让儿童理清现实与动画内容的差别。共同观看还会拉近亲子间感情, 促进亲子关系, 更有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另外,建议家长合理控制儿童观看动画片时眼睛与屏幕之间的距离,尽量少用电脑和手机进行观看,以保护儿童的眼睛。
  (三)对相关群体的建议
  动画片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家庭产物,也不会仅仅出现在教育活动和娱乐活动中。动画片涉及到设计者的制作,大众媒体的传播等多方面,因此这些相关的群体,更需要有这方面的指导。
 1.对动画片制作者的建议
  要基于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儿童的视角和生活出发设计动画片。摆脱强烈的教化意识,寓教于乐应该是动画片制作的指导思想,让孩子在娱乐的过程中获得有效的经验。多制作具有民族特色的国产动画片,大量外国动画的侵入并不利于孩子的民族认同。同时,也要让孩子有更多可以选择的动画片。
  2.对大众传媒的建议
  传播媒介应规范动画片的传播,对积极健康的动画片作品应大力宣传、推动,对暴力、色情等消极颓废动画片作品应坚决批判、抵制。针对传媒的信息内容,采取分级分类制度,用明确的标准区分开媒介受众。
  五、研究反思与展望
  本研究基于已有关于儿童观看动画片的研究,通过问卷和访谈进行实地调查,并对有效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分别阐述了儿童观看动画片8个维度的现状,为儿童观看动画片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数据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已有研究的不足。同时本研究结合分析结果给出相关建议,供教师、家长、动画制作者以及大众媒体等相关群体参考。
  但是,由于研究者自身和研究条件的局限性,使得研究结论推广受限,还有待通过实地调查收集更具代表性的数据。同时,儿童观看动画片的原因、如何科学选择动画片、我国动画片分级分类的标准构建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深入探讨。最后,关于教育建议部分,是基于已有研究和本研究的结果总结出的,也有待研究者通过更为细致和全面的研究,进行完善和推广。
  (注: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专业2013暑期实践小组成员有孙意、李敏、韩春霞、王晶、王平平、刘树娜)
  【参考文献】
   唐晓娟.关于幼儿与动画片关系的探寻.学前教育研究,2004,(04).
   路晨.动画片对幼儿交往能力影响的研究.重庆:西南大学,2006.
   杨欢耸.城镇幼儿园孩子观看动画片的现状及思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S3).
   吕江.动画片概论——动画发 展概要和理论基础.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6.
   周勤慧.当前国产儿童动画片的教育价值分析.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龙明慧.电视动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科技资讯,2011,(18):181-182.
   吴振尘.幼儿动画的特点.学前教育研究,2009,(05).
   王晶晶.浅析影视动画片对幼儿行为的影响.东京文学,2011,(11).
   任频捷.动画片对中国儿童暴力性倾向的影响.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2,(04)

上一篇:学前儿童观看CCTV少儿频道情况的调查统计报告

下一篇:“问题栏”中的小专题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