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以迷宫书为载体培养大班幼儿的做事耐心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5-07-30 10:05

 摘 要:大班幼儿由于受自身年龄特点及能力发展水平限制,家长教养方式不当、幼儿园缺少坚持性、深入性和系统性的培养等因素影响,其做事的耐心普遍较缺乏。本课题基于此现状,以“迷宫书”为载体,对大班幼儿开展了耐心做事的培养。通过自制迷宫、故事引领、延迟满足、树立榜样等亲子学习策略,让家园有效互动,从而达到做事耐心的提升及其他能力的协同发展,并推动家长理念的提升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迷宫书; 大班幼儿; 做事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9-087-002
  耐心是一个人意志力的表现,它能帮助人控制情绪,忍受挫折,去达到自己的目标。有无耐心还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行为,不能持之以恒的孩子坐不住,上课不专心听讲,做事常半途而废。大班孩子即将升入小学,但“缺乏耐心”的表现比比皆是,主要表现为:“三分钟热度”——区域活动虎头蛇尾;“四分钟信念”——困难面前不知所措;“五分钟热情”——绘画活动草草了事……这类孩子如果不用心引导,任其发展下去,会严重影响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3-6岁儿童发展与指南》的“说明”中就明确指出,“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那么,孩子们为什么会缺乏耐心,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1.从孩子方面
  (1)年龄特点决定抑制性弱。年龄小一点的孩子,神经活动的兴奋性强,抑制性弱,注意力容易转移。也就是说外界的刺激很容易在小年龄孩子的大脑皮层建立新的兴奋点,以至于活动不能持久。另外教育专家曾指出:“注意力是与神经及心理息息相关的复杂能力,其发展多与脑部有关。”若孩子的中枢神经活化调节能力受损,即前额叶区皮质功能不全,也会致使孩子无法专心听讲,控制能力较差,耐不下性子。因此有无耐心需视年龄而定,更需因人而异。
  (2)活动内容导致兴趣度低。孩子缺乏耐心,也可能是因为不感兴趣的缘故,因为不感兴趣,所以不可能专注的探索和研究;因为不感兴趣,所以注意力不能集中。大班这个阶段的孩子有意注意虽然在逐渐发展,但是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仍会呈现出不稳定的情况。因此孩子对活动内容的喜好程度也直接影响了他是否能耐心参与,任何成功的活动除了一些知识经验、能力等基本条件外,还需要一种“精神上”的准备,才能展现坚持到底的品质。
  2.从成人方面
  (1)家长对孩子的耐心培养不够重视
  学龄前期孩子有无耐性,与家庭教养态度相关,尤其是现在家庭条件好,通常会一次性给孩子好多玩具,使孩子眼花缭乱,三心二意,游戏时间没有持久性;另外当孩子有需求时,家长是采用完全顺从的态度,“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致使孩子缺乏耐心等待的意识。
  (2)幼儿园的培养缺少坚持性、深入性和系统性
  在幼儿园,社会性课程相比其他领域,往往处于被忽视的位置,因其操作实施有一定的难度,评价指标又不外显,老师需要去梳理、提炼,所以很多老师在进行这方面教育教学活动时,都是走过场,停留在说教层面。即使有意识在开展,但往往不够系统深入,也未取得家长的有效配合,所以效果不显著。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开始寻求培养幼儿做事情耐心的方法与研究。
  一、“迷宫书”策略的提出是耐心培养的关键突破
  以迷宫书为切入点来培养孩子的耐心,是因为观察到大班的孩子特别喜欢迷宫书,每每自主游戏时总能看见几个孩子用小手指着一条条路,经历一次次失败,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就连几个做事情三分钟热度的孩子也对迷宫书依依不舍。为什么大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别喜欢迷宫?迷宫书对培养孩子的耐心是否有帮助呢?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分析。
  1.迷宫书的兴趣动力是培养大班孩子做事耐心的最佳方式
  安吉娜·米德尔顿在《美国家庭的卡尔·威特教育》一书中介绍了一种“三分钟”耐性训练法,实际上是通过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使孩子的注意力在一定时间内专注于某一对象,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了习惯,也就提高了耐性。因此大班孩子对迷宫书的兴趣是带动耐心的好帮手。
  1.1面对困难——换一条路线重新走。很多孩子面对困难都会不知所措,如果能学会换一个角度重新审视问题,就能给孩子又一次尝试的机会,使他不灰心,不泄气。就像迷宫书中通住目的地的路线有很多条,但是只有一条是最佳的,走错了就换一条路线重新走,失败了就必须从头再来,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会慢慢明白:失败或困难并不可怕,只要有耐心、有毅力,一定能成功。
  1.2面对挑战——观察和分析沿路走。迷宫书的内容包罗万象:有寻宝的、破案的、冒险的、拼音的、找不同的、思维数学的等等……孩子走迷宫过程中,能学到许多新知识。当然迷宫书里也蕴含着各种挑战,有的是要求孩子找出相同的、不同的物体各有几个;有的是隐藏起来的动物是谁;还有的是不同线路应对的是谁等。孩子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
  2.迷宫书的特性对孩子的耐心有着非比寻常的帮助
  迷宫是孩子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模式,孩子们在挑战中收获快乐,在快乐中增长知识,对其日后的学习与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
  2.1迷宫书的趣味性激发孩子的兴趣:迷宫游戏的规则通常需要极好的逻辑能力,不同的游戏规则训练效果也不一样。要顺利走出不同的迷宫,需要孩子的耐心,也需要严谨的推理,才能找到正确的路。
  2.2迷宫书的挑战性提升孩子的意志力:另外,走迷宫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要不退缩,要去思考怎么解决,怎么完成目标,这又培养了孩子的意志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迷宫书的复杂性提升孩子细致观察力:在走迷宫的时候,走错路是常见的事情,为避免重复走原来的错路,需要细心的记住走过的路,记忆一些特定的标示或图案。走迷宫需要考虑从哪儿进哪儿出,怎么成功地到达目的地;也有的迷宫书要求找出相同的、不同的物体 各有几个、隐蔽在暗处的动物是谁等,幼儿必须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2.4迷宫的最终胜利让孩子体验耐心坚持后的成就。《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而每一个迷宫都拥有这样的机会,只要孩子耐心走完,就能获得成就感。
  综上所述,我们以迷宫书为载体培养大班幼儿做事耐心的研究是可行且有意义的,一方面是投其所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另一方面是重在实践,让孩子在趣味游戏中收获耐心。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对幼儿现在与将来的学习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迷宫书”策略的开展与效果分析
  1.培养幼儿做事耐心,选择合适的迷宫内容
  1.1选择情节和挑战性并存的迷宫引起孩子共鸣。有情节的迷宫就好比一个有趣的游戏,而且这个游戏交给孩子一定的任务,有着一定的挑战性,一旦完成任务,孩子们就会得到极大的成功感和满足感,且在其中找到自信。如《大迷宫》反恐行动系列、魔幻迷城系列、奇境历险系列等,一个一个画面之间是有情节延续的:“闪电小组终于穿过了毒雾,到达总部,但在总部混乱的场景中,你能找到XXX吗?你能通过这个钢铁路吗?”惊险刺激,孩子们一页一页接着挑战,一页一页耐心游戏。
  1.2选择蕴含多种知识渗透的迷宫,带给孩子乐趣。孩子是不断发展的个体,喜欢接受新事物,所以提供的迷宫书籍不能单一、局限,否则孩子的兴趣很快就消失,我们已经知道“耐心很大程度取决于兴趣”,因此我们选择了多种知识类型的迷宫,比如《熊出没漫游记迷宫》,从阿尔卑斯山下的德国境内到荷兰的小人国,再到北极圈,每一个“知识连接”都会带来新的冲击。孩子们一本接一本的接受挑战,乐此不疲地耐心游戏。
  1.3针对个体差异由易到难选取各类迷宫。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身上的耐心表现是不一样的,兴趣点也一样。专注时间特别短的孩子,我们会选择一目了然的画面,比如线条简单清晰,意思简单明了的找朋友迷宫《小鱼找家》《踢足球》等;随着孩子的专注时间加长,理解力和观察力也不断增长,我们就会选取一些画面复杂的图片,如《求救信号》《释放墨汁》等。孩子们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提高耐性。
  2.引导幼儿做事耐心,开展各类迷宫游戏
  如果说选择合适的迷宫内容是帮助孩子们耐下心来玩和游戏的话,那么各种趣味迷宫游戏的开展,则是孩子们耐心做事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点。
  2.1开设迷宫区,创设耐心做事的平台。
  2.1.1处处见迷宫:静态迷宫——班级里开设迷宫区,在迷宫区里提供丰富的迷宫书,书籍与图片随着孩子的兴趣和发展适时调整;动态迷宫——迷宫区的墙面上投放了木质磁性迷宫,木质磁性迷宫比书籍迷宫有了些许的动态,也就是在走的过程中需借助手引动磁铁,而判断能力也需加强,一旦走错得牵动磁铁重新走;创意迷宫——区域中制作和摆放了大木头积木、纸筒树、红绿灯、小汽车等供孩子进行迷宫建构;推荐迷宫——开辟专栏,推出了“迷宫书大推荐”,孩子们可以推荐自己觉得特别有趣或刺激的迷宫供大家来玩;桌面迷宫——在幼儿的桌面上垫一层透明保护膜,保护膜的下方是一张张大迷宫图,定期更换。
  2.1.2随处玩迷宫。每天的自由活动时间,孩子都可以自由出入迷宫区,迷宫建构区材料丰富,孩子们可以单独或者三五成群结伴游戏;桌面上布置的图片迷宫,可以随时玩,消除消极等待。
  2.2利用评价表,逐步增加耐心做事的时间。迷宫区里的时间相对灵活,孩子们只要一有空就会进去玩,连原来自由活动中“东跑西跑”的现象也减少了。针对孩子的游戏水平,我们又增设了“游戏成功评价表”,一方面为了激励孩子们能坚持到底,另一方面鼓励孩子们两两检测。
  2.2.1从三个到五个,循序渐进拉长游戏时间。在评价表的使用中,我们不是一刀切的规定孩子们玩多少时间或玩几个游戏,而是针对孩子们的游戏情况循序渐进地推动的。一开始可能要成功通过3个迷宫才可以结束游戏,慢慢地加到4个、5个。因为完成评价表才可以得到奖励,所以大家总是积极性很高。我们也开辟了两种玩法,一种是“自选玩”,自主选择想要玩的迷宫进行游戏并记录;另一种是“规定玩”,由老师或小朋友规定玩哪一页迷宫,进行游戏后并记录。因为每个孩子的自我荣誉感都很强,所以“规定玩”的形式不仅让孩子耐下心来,而且解决了孩子们总是半途而废的问题。
  2.2.2从个体到群体,趣味迷宫对抗赛中提高耐心。评价表的使用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质的变化,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与设计,于是,迷宫对抗赛开始了。新的“游戏成功评价表”主推两个孩子玩,以谁和谁的对抗形式开展。走迷宫一般都是以个体游戏为主,最多就是两个孩子一起研究互动。对抗赛的形式让孩子眼前一亮,也让迷宫游戏进入了高潮。从孩子的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出,“迷宫对抗赛”很好地利用了大班幼儿的竞争意识,让孩子能耐住性子一直保持比赛的热情。
  2.3运用作品呈现,感受耐心带来的成就感。走迷宫开展了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对于迷宫的认识逐渐丰富了,他们知道迷宫有进出口、有很多条线路、线路中有不同的障碍、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创意迷宫”活动。也许是因为喜欢,所以无论是画迷宫还是建迷宫,孩子们都特别的耐心和细致。
  2.3.1主题绘画式迷宫呈现,感悟作品背后的耐心。当我们在赞誉一副佳作时,我们总能想到“一个好的作品,背后一定蕴藏着作者的付出与努力”。从家到幼儿园的迷宫绘制结束时,我们将评价的视角转换,引导每个孩子来说说作品背后的用心,从而感悟到“只有认真、耐心”,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2.3.2建构立体迷宫呈现,领会耐心合作的重要性。建构游戏中自创的迷宫路线,是幼儿迷宫活动的一次升华,也是耐心的又一次提升,幼儿在合作中借助各种玩具,利用所学到的迷宫元素和一些规则,进行以物替物。在搭建迷宫的过程中,需要孩子们的耐心合作,因为每个孩子的想法 和思路不一样,有时候每个孩子搭的线路都是不通的,有时候两个孩子会因为一条线路怎么搭而争执不下,但最后都耐下心来合作,直到完成。
  3.利用亲子学习策略强化巩固幼儿做事耐心
  在以“迷宫书”为载体培养大班幼儿做事耐心的过程中,家庭教育给我们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3.1自制迷宫策略:即延展兴趣,让幼儿园的迷宫活动带进家庭,让孩子们的注意力在一定时间内专注于迷宫,久而久之形成习惯,提高耐性。“自制迷宫”比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我们通过迷宫书推荐、图片引领等方式发散大家思维,有效促进了大家的参与积极性,而且家长们也表示,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孩子们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直到作品完成才兴奋地收工。
  3.2故事引领策略:即运用“孩子爱听故事”的特点,选取、编汇一些适合孩子听的有关耐心的故事,让孩子在听故事中明确耐心的意义。在家长们的齐心协力下,我们搜集并给孩子讲述了很多寓意深刻的故事:“齐白石化石为泥”,“爱迪生的勤奋加耐心”,还有“精卫填海”、“愚公移山”、“铁杵磨针”等等。
  3.3“延迟满足”策略:即孩子有什么需求时,故弄玄虚、设置一定的障碍,让孩子学会耐心等待。比如在保证孩子三餐吃饱的前提下,让孩子完成一个“任务”后,再吃零食;又如和孩子做游戏的时候,不要让孩子想玩什么就玩什么, “延迟满足”能让孩子学会忍耐,让他知道这个世界不是为他一个人准备的,他所要的东西并不能唾手可得。
  3.4树立榜样策略:即让家长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在家中营造氛围,给孩子耐心和毅力的力量。孩子的注意力是非常容易受干扰的。孩子在游戏的时候,假如大人不注意,比如在一旁自顾自地看电视,或者高谈阔论,都会使他的注意力分散。因此,家长要树立榜样,以自己的专心精神和耐心示范来影响孩子。
  围绕“迷宫书”开展的培养幼儿耐心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让这些“急性子”慢慢耐心下来做事绝不是一日之功,而是在不断反复的探索实践过程中慢慢形成的,我们也发现只有“放手为幼儿提供感兴趣的平台与灵活的家园互动”,才是改变的关键。
  参考文献: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吴鹤龄,毛晚堆.《迷宫趣话》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02
  刘维隽.《站在孩子的高度》,作家出版社,2008.06

上一篇:以游戏方式提升幼儿歌唱活动的问题和方式

下一篇:创设“实习场”,促进幼儿的有效学习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