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利用环境的“架子”构建混龄“圈子”的教育策

发布时间:2015-08-05 08:39

 本园在开放公共区域实施混龄教育,为使其更具情境化、游戏化和开放性,通过对环境、材料进行最大程度的利用,强化环境材料自身可发挥的“支架”作用,促进异龄异质幼儿间的互动。本文试从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入手,合理设计区域环境,利用“支架”策略,使幼儿在混龄教育课程中形成健康的“社交圈子”。 通过梳理环境材料的不利因素,了解不同幼儿的个性特点,老师们就能准确恰当地提供多元的,不同层次、操作性强的材料。最后,有助于实践教师形成研究的学习共同体。由于教师们缺乏混龄教育方面的相关经验,必然促使实验教师主动加强业务学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关键词
  混龄 环境 支架 社交圈子
  “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目的的教学方法。在幼儿园,引入“支架式教学”有利于混龄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幼儿与活动材料的互动来实现的。但在环境创设、材料投放、活动开展过程中,往往多求做法“标新立异”,或想法“新奇”,却忽视了环境材料自身可以发挥的“支架”作用。
  一、查找问题,梳理混龄教育的环境不利因子
  混龄教育的始创者蒙台梭利非常重视环境的创设,认为环境是混龄教育得以开展的基础。通过创设类生活化的环境,投放丰富不同层次的材料,让幼儿在适合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与环境对话,与材料互动。但是我园混龄教育课题 “幼儿园混龄游戏的实践与研究”,实施一年来,发现部分混龄区域摆的是“花架子”、“空架子”,没有真正发挥出其最大的教育价值。这些问题简单罗列一下。
  问题一:材料成人化
  部分混龄区域材料没有兼顾异龄幼儿的现实认知水平。如“嘟嘟城小医院”开设了普通门诊、专家门诊、输液厅、中西药房”等。大年龄的幼儿易于操作,小年龄的由于认知水平有限,或者对一些真实的医疗器械产生恐惧、疏远感。在大年龄幼儿的帮扶下,才勉为其难,很难融入到一起交往。
  问题二:互动单一化
  “嘟嘟美食城”里,虽然教师们精心准备了各种看起来色香味俱全的“食品”。幼儿选择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售货员或食客,然后以自助餐的形式开展活动。但一开始幼儿乐此不疲,但假装吃,继续去端盘子,再继续吃。试想,如果每次都是这样单一地与材料进行互动,幼儿不会生厌吗?
  问题三:布置陈设化
  大部分混龄区域普遍存在着重环境布置、投放材料的装饰性,看上去精美绝伦,但忽视“可操作性”。第一方面这些材料当摆设的意味较浓,虽琳琅满目,可就只有规范地简单搬动一下,没有与材料更多地互动;第二方面表现为这材料基本上是由教师所做,幼儿自己很少参与材料的制作过程。
  问题四:区域孤立化
  幼儿园充分利用园舍有限的空间,为孩子们创设了“嘟嘟城活动乐园”,共有7个室内活动室,分别是嘟嘟花艺坊、嘟嘟建筑坊、嘟嘟小邮局、嘟嘟美发店、嘟嘟小医院、嘟嘟宝贝馆、嘟嘟小超市。因受活动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为便于管理,各个混龄区域之间是不互动的。区域资源显得孤立,没有发挥区域间的最大效度整合。
  不可否认,混龄共享区域重视幼儿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能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为幼儿呈现了广阔的生活场景,提供了多样的社会体验,也让不同年龄的幼儿之间产生了更多互动交往的机会,从而实现幼儿发展的增值。但也不难发现,环境的不同创设会影响幼儿的选择,材料的合理投放会影响幼儿的选择,年龄的差异往往也会影响孩子们的选择。因此,很多时候,幼儿之间的互动、社交圈子,是在同龄间形成的。混龄区域要满足不同年龄幼儿的实际需要,我们要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切实发挥区域材料达成教育目的的“支架”作用。
  二、寻找支架,促进形成良好的幼儿混龄圈子
  混龄活动有别于一般的游戏活动,面对的都是完全不同的异质个体,年龄不同、习惯不同。在游戏过程中我们将充分发挥材料的交互性,让幼儿在不同的情境中发展活动机能和交往能力,异龄异质幼儿之间的良好互动能构成一个互助互帮的共同体,激发幼儿生生互动,使各年龄的孩子在游戏环境下得到不同能力的发展。
  支架一:投放有梯度
  在混龄区域活动之中,环境材料是活动的灵魂,是混龄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材料所呈现的梯度应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心智水平。教师应尊重并接纳这种差异,同时提供不同层次的多元区域活动材料,满足同一区域内不同幼儿的异质需求。当然,在活动过程中,还要向不同年龄幼儿提出难易不同的问题以及任务、要求。
  实例:如在“嘟嘟城小医院”,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大班的幼儿当“医生”,灵活地再现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医院,将医生这个角色出色地演绎,并教会小年龄的弟弟妹妹们认识医院中的角色,以至于小年龄的孩子在以后的活动中也能独当一面。还有,教师在制作材料时,有意向小年龄的幼儿靠近,添置一些富有童趣或幼儿喜闻乐见的材料,使幼儿更有新鲜感和亲近感,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更具可操作性。就像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的小插曲——牙医利用了富有童趣的拔牙工具,使得听到医生就害怕的大头儿子,变得特别喜欢牙医。这样不同年龄的幼儿间找到了互动的契合点,有利于圈子的形成。
  支架二:动静两相宜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寓教育与生活和游戏之中。”混龄区域活动设计除了对环境材料要有不同的层次,还要注意动静交替、结合。教师应仔细分析各活动区的特点与需要,以便合理安排不同活动区域在活动室的空间位置。相对 来说,学习区就不适合与角色扮演游戏区相邻。
  实例:比如在“嘟嘟花艺坊”,一部分幼儿在精美的花卉前面静静欣赏,或者仔细地嗅嗅花的芳香,想象陶醉在花的世界里;还有部分幼儿在与花艺坊老板讨价还价、询问种植经验,一副热闹的样子。再比如“嘟嘟宝贝馆”,一边是宝贝们安静地学习,另一边则是宝贝们欢乐地游戏。各个活动区域动与静适度分开,不同龄的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也在很自然地集合成不同的模拟社会圈子,并在动与静的交替中感受着圈子给他们带来的愉悦。
 支架三:调整进行时
  材料是支撑幼儿学习的支柱,如果混龄活动区域里的材料总是一成不变,是无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的,自然,不同年龄的异质幼儿间也谈不上会有什么交往,更别说形成一定的圈子了。在这样的时候,教师就应想法设法对区域活动环境做出改变。
  实例:在“嘟嘟城建筑坊”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在拼搭“建筑物件”时,有些小朋友认为以前也这样搭,一个比一个高,搭好就推倒 ,每次活动都这样,没意思。虽然在活动区投放的瓶瓶罐罐很多,但是并没有为孩子搭建一个支架,让孩子去发展去创造去感受空间。 于是, 区域内调整加进了一些示意图、互搭、错搭等建筑物体照片,孩子们再玩时,看着示意图,在模仿中带着创造,孩子们都很喜欢,也在不同的圈子中得到了个性发展。
  支架四:区区有联动
  我们现在的做法是将全园的“嘟嘟城活动乐园”作为一个共享区域,使各个活动室之间既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又互相联系与沟通,共同构成一个小型的模拟社会。这个小社会中有不同的公共和生活区域,幼儿可以体验购物和消费,可以体验欣赏与创造,不同年龄的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选择适合的角色,选择适合的圈子进行交往与成长。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兴趣点必然有所不同,进而提高了教学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整合各区域资源,注重课程内容间不同领域内部和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环境材料、课程内容、形式与手段进行科学、合理、有效地整合,从而激发每个幼儿的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同时避免教学过程中只顾及某个年龄段,而忽略其他孩子发展的现象发生。
  支架五:资源加整合
  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是一种综合性活动。 因此在创设优良环境时,要整合各方教育资源。如幼儿园周边的环境资源,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区资源、家长资源,都可以加以利用,以满足他们的探索兴趣和发现需要,为幼儿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支架。
  从目前看,家长对混龄活动课程的参与度十分活跃。从收集活动资料到参与主题活动,从家园联系留言到家校互动,以及到家长自愿来园做志愿者……家长们在幼儿改变的同时,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从孩子进幼儿园就是教师的事情,到现在知道他自己也是混龄实践课程的一部分”,家园联动,这个传统的教育“支架”,能有效促进幼儿与家校之间,促进家长与家长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形成不一样的社交圈子。我们认为,优质的混龄社交圈子不仅能让孩子拥有玩伴,更重要的是能够建立起父母的圈子,可以让拥有相同价值观和教育理念的家长在一起探讨幼儿的诸多问题,与他们一起成长,一起分享快乐。
  三、创造平台,凝聚实践教师的学习共同圈子
  我们在发挥支架作用,促进形成良好的幼儿混龄圈子的同时,其实也在为我园开展混龄教育的实验教师们,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遇,具体而言,首先,混龄教育中对环境、材料的有利因子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研究与反思能力。由于混龄教育中区域设计、材料投放都要照顾到不同年龄的异质幼儿,为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进行因“材”定教。进而促使教师必须进一步观察、了解幼儿在特殊环境下的行为表现和个性特点,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地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混龄教育计划或者方案的调整。其次,提高教师因“材”施教的能力。通过梳理环境材料的不利因素,了解不同幼儿的个性特点,老师们就能准确恰当地提供多元的,不同层次、操作性强的材料。最后,有助于实践教师形成研究的学习共同体。由于教师们缺乏混龄教育方面的相关经验,必然促使实验教师主动加强业务学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综上所述,我园始终以全体幼儿发展为目标,重新审视区域材料,构建良好的混龄教育环境氛围,依据幼儿个性特点、发展规律,从实际园情出发,适时适宜地对混龄区域环境进行设计和调整,利用“支架”策略,促进幼儿和教师的建构学习,体验和提高社会交往水平,促进幼儿园混龄教育的可持续开展。
  参考文献
  [1]叶波.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的思考.《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4.1.
  [2]唐娟.让环境动起来——幼儿园区域环境现幼儿同行创设初探.《天津科技》,2014.2.
  [3]李艳仪.混龄教育活动环境创设的实践与探索.《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3年第十期.
  [4]叶波.主题背景下混龄区活动的组织策略.《教育导刊》, 2012年第十期.

上一篇: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开发幼儿园区域性本土化课程

下一篇:幼儿园怎样做好幼儿心理卫生保健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