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管理遇到了“小团体”的幼儿教学

发布时间:2015-08-05 08:39

  满足幼儿教师的情感需求对推进高效的幼儿园管理,实现幼儿园改革目标十分重要。在工作之余,我留心关注老师们的日常交流,以朋友谈心的方式与老师们交流工作之外的情况,尽量了解老师们的情绪情感状态,以便对症下药地制定管理策略。在这个过程中,我记录下了几个镜头:
  镜头一:
  在某次全园会议上,我宣读了关于教师工资调整的通知,刚一读完,坐在角落里的几个老师就开始凑在一起议论。我试图让老师们表达自己的想法,于是甲老师又一次被推选为众老师的发言人。我曾注意观察,教师会议中,甲老师几乎每次都是发言代表,而坐在她旁边的老师也是相对固定的。
  镜头二:
  某天下班后,我在园门口遇到了几位老师,她们正相约出去逛街。这时,乙老师试图加入她们,几位老师以委婉的方式拒绝了她。我发现,这几位老师关系很好,经常一起上下班,一起聊天,但有其他老师加入她们时,她们就不再交流原本聊得很兴奋的话题了。
  镜头三:
  幼儿园来了三位新教师,在微信朋友圈里,新教师之间的互动频率很高,而其他老教师则基本不参与她们的讨论。当有老教师发出约会邀请时,新教师也基本上保持沉默。
  这种“小团体”现象在幼儿园的教师中普遍存在着,其实,这些“小团体”就是幼儿园中的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的概念来源于梅奥的 “霍桑西部电气试验”,实验结论认为:组织内部不但存在正式组织,还存在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影响组织的生产效率,有时其作用甚至超过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指在一般的正式组织内部,由于部分成员的性格相投、兴趣相近,在交往的过程中形成比一般同事更密切的朋友关系,并形成特别的小团体。一般这样的小团体中有自然而然形成的权威或核心人物,也有约定俗成的共性行为方式。[1]
  “非正式组织在教育组织中的存在是客观的,对于教育管理中的行政效率、组织目标的实现都有着极其巨大的作用。”同时又因为幼儿园这个特定的环境,而有其特殊的形成原因和特点。聚焦我园,教师的非正式组织是如何形成的?我该如何管理?它们在幼儿园管理中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我通过观察和随机访谈,尝试分析我园教师非正式组织的成因和管理策略。
  一、幼儿教师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原因
  1.相似的生活境遇
  相似的生活境遇包括生活背景和婚姻状况,这是非正式组织形成的重要原因。以某一个教师非正式组织为例,组织成员都是外地人,在本市租房生活,且都未婚。相似的生活境遇使她们产生了相似的情感需求,房价、相亲、服装、娱乐等是她们关注的话题。其中,婚姻状况是决定个体是否长期归属某个群体的主要因素。2012年10月份,该团体中的一位老师结婚了,渐渐地,她脱离了该非正式组织。主要表现为:下班之后她参与群体活动的次数减少,与其他成员的共同话题减少——其他成员一般不谈及婆媳关系、夫妻关系等话题。
  2.相近的年龄与教龄
  目前,我园每个班级的教师配置为两教一保。主班教师一般是工作5年以上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配班教师一般为工作3年以下的新教师。在班级里,老教师与新教师是师徒关系,新教师扮演着学习者和执行者的角色。相似的工作情况让新教师们结合在一起,形成较为稳定的非正式组织。此外,每周一次的新教师专业培训促进了非正式组织的形成。由于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工作时间,不同班级的教师交流机会较少,这样的培训活动让新教师的互动机会增加了。
  3.教室空间位置相近
  我园一共12个班,不同的年级在不同的楼层,由于同年级教室空间位置相近,相邻班级的教师交流互动的机会较多。首先,他们能够及时传达上级的信息。比如,园部临时决定取消对大班自然角的观摩活动。收到这个信息时,大三班和大四班的幼儿正在走廊玩角色游戏,两个班的教师便走到一起,交流自己对园部这一决定的看法。其次,他们可以相互模仿和借鉴保教策略。比如,大四班的班组长甲是教龄15年的资深教师,她对美术区域的设置与指导有很深的研究,因此,相邻的两个班级的教师经常聚在一起展开相关研讨。
  这样的非正式组织并不稳定,它会随着教室空间位置的变动或者核心人物的调离而发生变化。在上述例子中,大四班的班组长是权威人物,大班毕业之后,由于人事变动,她被调离我园,这个非正式组织也因此解散。
  二、幼儿教师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价值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认为教师非正式组织有其存在的价值,作为管理者,不能仅关注其负面影响,如镜头中所呈现的“不合群”“排外”现象,而应该尝试利用教师非正式组织,提高幼儿园管理的效率。只要管理得当,相信教师非正式组织对于整个幼儿园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促进信息的有效沟通,提高管理效率
  通常,我园下达行政命令时采用召开会议、下发文件等途径,但由于缺乏进一步的解释与说明,教师们很容易对上级命令产生误读和误解,导致在执行时故意延迟、消极应付,极大地影响了幼儿园的管理效率。非正式组织恰好能够弥补这一缺陷。首先,其成员有着比同事更加亲密的朋友关系,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用彼此熟悉的方式进行互动。当教师对园部的行政命令不理解或有异议时,教师们更倾向于向非正式组织寻求帮助。非正式组织不但能够进一步解释行政命令,还能够为群体成员提供应对策略。例如,在某次课题研讨活动结束后,课题组组长要求每个老师撰写活动反思,第二天上交。在当天下班之后,某个非正式组织的成员一起离园,丙老师提到了自己撰写反思时的困惑,其他老师也相继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之后的半个小时,教师们围绕活动反思如何撰写进行了讨论,最后,大部分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2.满足成员的情感需求,提升教师的凝聚力
  当人们高兴或遇到困难、挫折以及不公平的待遇时,有向他人倾诉的需要,通过向他人倾诉来缓解心理压力。教师非正式组织可以说是成员们情感的归属地。我园大部分教师都是外地人,尤其是外来的新教师,初到一个陌生 的环境,很容易产生孤独感,消极的情绪难免影响工作状态。幼儿教师通过加入与自己有着相同生活状态的群体,向非正式组织的其他成员倾诉,能缓解心理焦虑,释放不良情绪。丁老师是刚入职一年的新教师,她和我交流了她从入职到现在的心理变化:“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谁也不认识。我天天给家里打电话,总和家人抱怨工作上的不如意,也考虑过辞职。过了一段时间,我知道中三班乙老师的情况也和我一样,我俩就经常一起回家,一起发发牢骚,周末我们还一起逛街。后来,我工作逐渐上手,情绪也好多了,就没再想辞职的事啦。”
  三、幼儿教师非正式组织的管理策略
  1.正视教师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必然性
  “在实际中,对于非正式组织管理的一大误区就是漠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了。”[3]首先,幼儿园管理者需要意识到,幼儿园中的非正式组织是教师们正常人际交往的结果,能够一定程度地满足教师的安全感、归属感。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同时存在,它们共同形成了幼儿园文化,并影响着幼儿园发展的方方面面。其次,非正式组织对幼儿园管理既有积极作用也消极作用。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是指那些与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发展目标一致,能够促进幼儿园整体持续改进的作用。如缓解新教师入职焦虑等。但是,非正式组织也有其对于幼儿园发展的消极作用。比如,全园会议时,非正式组织的成员会偷偷讨论发型、服装、买房等无关话题,影响会议秩序和效果。又如,当幼儿园制定改革措施时,若非正式组织中的部分成员显现出不满情绪,这种消极情绪很容易感染到其他成员,加大改革的难度。
  2.发挥教师非正式组织中核心人物的积极作用
  非正式组织中有自然而然形成的核心人物,他们被称为“精神领袖”。发挥幼儿教师非正式组织中核心人物的积极作用,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对非正式组织的有效管理。首先,幼儿园管理者要洞察和识别非正式组织的核心人物。如我园非正式组织的核心人物的特点是:教育教学能力强,但是不受领导重视;人际交往能力较好,乐于助人;在旅行、艺术表现或者形象设计等方面有自己独到的研究等。其次,运用适宜的方式对非正式组织的核心人物进行提拔。在教师非正式组织中,核心人物一般有较强的号召力,不管是在心理上还是在行动上,其他教师都习惯跟随他。因此,对核心人物进行适当提拔,有利于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但在提拔的过程中,管理者需要注意方式方法,因为核心人物在非正式组织中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正是因为他们的非正式性,因此,在将他们正式化时,需要让非正式组织的其他成员信服,否则,很可能适得其反。
  3.创建民主、开放、包容的幼儿园文化
  埃德加·沙因在《组织文化与领导力》中说道:文化对于一个团体而言,其意义就如同人格或性格之于个体。我们可以看到行为的结果,但是我们通常不能看到导致某特定行为的背后驱动力。然而,正如我们的人格和性格指导并约束着我们的行为一样,文化同样也通过团体的共有规范指导和约束着一个团体成员的行为。管理者需意识到园所文化对教师非正式组织的影响,为全体教师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纠正部分教师错误的价值观念,这样才能形成推动幼儿园整体发展的合力。

上一篇:3—6 岁幼儿篮球适宜形式的实践路径建设

下一篇:儿童诗《春天来了》读写萌发教学设计的案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