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三段式”习作教学体系的实践路径建设

发布时间:2015-08-15 10:53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教学课程的目标,对习作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三学段的习作阶段目标启示我们:习作教学要以学生语言交际功能发展的年龄特点为主线,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而适切的训练体系才能达成习作目标。我们不断改进习作教学实践,完善了习作教学的构成体系,形成了童话习作—素描习作—实用习作的习作教学链,从而促进了学习、交往、活动体系间科学地组合质变,大幅度提升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激发想象,童心写童话
  ——第一学段童话习作教学
  具体形象性是一、二年级学生思维的显著特点。众多心理学家认为,此时他们产生意义的重要心理结构是想象,是创造性想象的形成期。教学实践启示我们,该学段学生是以固有的童心来认识并解释五彩缤纷的世界。对他们进行创造想象习作训练——童话习作教学,吻合了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心理功能和语言功能。
  在童话习作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五种训练形式:
  1.根据多幅图学编童话。如给学生提供组画《骄傲的小毛驴》两幅图,为学生编童话打开话匣子,让学生轻松起步。
  2.根据故事开头续写童话。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补充故事的发展和结尾,合乎情理地续写童话。
  3.根据单幅图编写童话。从单幅的静态画面上,观察后想象补全前后编成童话,如《老鹰抓小鸡》等。
  4.用意义上不相干的两个物体或两个词语编写童话。让学生通过创造性的想象在它们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通道,从而编写出一个内容奇特的童话或者故事。例如《机器人和小老鼠》等。
  5.童话新编。要求学生对原有的童话故事“动手术”,增加独创的新的有趣情节,通过重组改装编写出童话,发展了学生创造性想象的能力。如对学生熟悉的《狼和小羊》,进行“增加人物,改变结果,救羊脱险”的改编。
  由于在训练过程中特别重视运用合作教学的组织形式,使许多学生初步形成了与别人合作共事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合理思考问题的习惯,大大发展了儿童社会化的智力。实践证明,童话习作教学具有旺盛的活力和生机。
  二、置身情境,绘色又绘声
  ——第二学段素描习作教学
  教育教学实践启示我们,主导三、四年级学生活动的是比较系统的学习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语言的概括信息功能。而他们产生意义的主要心理结构是观察,是培养观察力、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的最佳年龄。建立在需要仔细观察和丰富想象基础上的素描习作,则完全适合该学段习作训练的需要。
  我校第二学段的全体教师集体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互相随堂听课,充分探讨教好每一节素描习作课,开展了片段素描(三年级)——叙事素描(四年级)的系列研究,摸索出了一套素描习作的有效训练方法。
  (一)片段素描“九个一”
  1.描写一个场面。把感受最深的地方,用点面交织、动静结合的方法写出整个场面的状况。如校(班)会、劳动、欢乐、市场买卖等场面。
  2.描写一个外貌。任选熟悉的工、农、军、师、生、医等一位人物,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围绕中心有序地描写出有个性的人物外貌。然后开展《猜猜他(她)是谁》的竞猜活动来进行效果检验。
  3.描写一处景物。以校园、公园中的花草树木或日出日落、风雨雪露等景物为对象,把观察最细、印象最深的地方有序地写具体,突出特点。
  4.描写一段对话。要求学生根据对话的对象,灵活地运用对话形式,语言得体精炼,表现人物性格。
  5.描写一件物体。选择动植物、文具、玩具、小制作等物体,逼真、全面、有序地描写物体的特征,适当表达自己的情感。
  6.描写一段连续动作。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动作,准确而恰当地运用动词,形象鲜明地描写人物的系列动作。
  7.把一段话写具体、写形象。练就写具体的基本功,基本形式有:总起+分述、分述+总结、总起+分述+总结。
  8.描写一个地方。按照空间方位顺序,依次描写,抓住有特色的陈设,有详略主次地描述。可以写自己的房间、学习的天地、生活的庭院、会场的布置……
  9.描写一段心理活动。客观地描述曾有过的紧张、难过、矛盾、恐惧等心理过程,有目的,再有真情实感地写下来,突出人物形象。
  (二)叙事素描“六个先”
  1.先演后写。先让学生夸张式地、形象化地表演一段小品或一个童话剧片段,然后把主要情节写出来。这样,学生往往能“情动于中需发于外”。
  2.先想后写。老师提供一个假想的素材,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并进行交流,然后把自己或同学的设想写下来。如《未来的我》《爸爸发怒了》等。
  3.先玩后写。让学生尽情玩耍、嬉戏,择机停止游戏,接着现场指导作文。如《变魔术》《拔河赛》等就是极好的叙事素描题材。
  4.先比后写。围绕一个有趣的话题进行口述比赛,通过比评议后再把它写下来。
  5.先做后写。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搞一些从内容到形式有新意的小玩意、小制作等,有主次地写下过程。
  6.先听后写。听教师或同学提供的某一事情的情节,要求学生大胆想象后写下来。如《他怎么了》《晨曲》等。
  我们在进行片段素描和叙事素描训练的过程中,始终把“从动机走向目的”这个心理学规律作为一条主线,坚持从整体到局部、从内容到形式,激励学生用语言文字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真情实感,夯实篇章训练的基础。
  三、传递交流,得体且得力
  ——第三学段实用习作教学
  写是为了有效地运用。刘勰在《文心雕龙》里也说:“文附质也。”习作具有工具性和交际性的特点。工具学科的特点在于会运用。实用是作文的目的和归宿,作文的价值取向是在应用中实现的。习作在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活动中直接运用,才能发挥语言的交往功能和自我教育功能,从而使学生产生具有社会意义的习作动机,走出个人认识活动的范围。加强实用习作的训练,首先要让学生参与交际,在交际中发展语言功能,反过来再以实现语文功能来提高交际效果。
  (一)实用习作教学重点
  五年级 实用习作训练的重点是:参加讨论时能围绕中心有礼貌地讲清自己的意思,能参加少儿报刊的征文、作文比赛等习作交际活动,会写板报稿、循环日记、邀请书、慰问信、表扬信、海报、计划等,能就学校、班级的事谈自己的看法、意见。
  六年级实用习作训练的重点是:能有中心、有条理、有礼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向合适的报刊自觉投稿,能记读书笔记,能写倡议书、演讲稿、总结、调查报告、观后感、会议记录、迎新词、书信交流等,能真情实感地发表对社会热点的建议,表述自己心中的疑虑。
  (二)实用习作教学流程
  实用习作的功能是处理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沟通上下左右关系的信息,而且它常常具有一定的格式和习作习惯。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实用作文“四步”教学流程:导语—示例—练笔—评改。
  当然,这个流程只反映了课堂教学的一般操作。我们更多的探索是如何在有序的训练中,让学生的心理需要与概括信息、传递信息的需要联系得更准确,与自我表现、自我教育对别人施加影响的需要联系得更贴切,从而使他们领会如何在特定环境中转换角色,改变语体,表述得体,议论得体。
  (三)实用习作练笔新路
  习作教学的练笔形式不外乎课堂练笔(大作文)和课外练笔(小作文)两种。课堂练笔执行教材已审定的内容形式,进行螺旋式序列训练。课外练笔较之于课堂练笔,更具优势。为在课外练笔中发挥训练内容的吸引性、训练形式的新颖性、训练时限的灵活性,诱发学生练笔情趣,激起习作的优良动机,提高学生练笔的水平,我们的尝试是:
  合作、互助——写《有奖循环日记》
  现代教学心理学启示我们:合作学习活动可使学生产生具有社会意文的动机。实用作文应从个人认识活动的局限范畴里走向同学间、师生间、家长间以及更广泛的认识活动。为此,我们组织学生写《有奖循环日记》。每五人自由建组,民主推荐负责人,一周内每人轮流写一则日记。写前朗读前面所有同学日记,用符号肯定优点、提出建议;写后由家长对子女的日记作出点评。第二轮循环时,根据同学、家长建议自改后张贴展评。而后由学习委员召集各小组负责人评定,用符号在日记上修改并推出优质、优胜、优秀“三优”日记和“全优小组”若干,发给获奖证书和奖品。
  有奖循环日记使得学生人人参与评比,个个投入练笔,它使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形成了虚心听取多方建议和合理地思考各种问题的习惯,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有奖循环日记激发了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完善和相互竞争的机制,唤起了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及竞争心理,同时也给家长创造了家校联系的机会,是一种有效的课外练笔形式。
  交往、激励——书信接力、征文大奖赛
  《有奖循环日记》作为习作第一层次的课外练笔,那么书信接力、征文大奖赛可视为课外的又一层次。时隔月余的征文大奖赛,可在大部分学生中激起练笔欲望,为他们施展习作才干创造了竞争的天地。赛题由学生定,小组集体参赛,每周一人,五周一轮,由获“三优”日记奖的学生组成评审组,教师做评委,评出优胜者和优胜组,发奖品和参赛纪念证书。对获奖的学生由班委向家庭报喜、恭贺。如此循环,学生的习作欲望则被不断唤起。
  第三层次的课外练笔是“师生情”信箱,鼓励学生给教师写信,给校长写信,写出自己的需要,写出师生的互动,写出家校的希望。学生在实际交往的需要中感受到了书信的重要性,增强了练笔的自觉性。
  此外,我们还在学生间开展了积极向班级墙报投送板报稿,向学校广播站投递广播稿的活动,择优在墙报上刊出或被广播站录用是对学生莫大的鼓励。这些宣传阵地成了学生尽显自己风采的好天地。我们还资助学生参加各书报杂志的征文会友大赛,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
  善思、竞争——即兴演讲、辩论会
  现代人才观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争辩、善交际。融活动和交往于一体的“每周一题”即兴演讲、辩论会,便是一种好形式。“每周一题”通过“师生情”信箱征集,要求应征者从班内、社会上的热门话题、思想中的模糊认识、交际活动中的困惑等方面设计并阐述自己的立场、看法。晨会课上,由应征者摆设“‘每周一题’擂台”,首先阐明自己的观点后,同学们即兴对答、质疑。让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教师适时点拨,统一认识,辨别是非真假,在育才中育人。
  对学生的要求也可通过“‘每周一题’擂台”,在商讨的民主气氛中施教。

上一篇:在科学课中培养学生多思善问的策略分析

下一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学的方法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