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单元形成性评析课的新尝试
单元形成性评析课是指在单元形成性检测之后,结合检测分析,引导学生对单元学习情况进行评析与改进的课型。它是复习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单元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发现对这一课型的研究还比较少,在实际教学中,单元形成性评析课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些教师批改后一发了之;有些教师把其作为成绩表彰或检讨课,通报最高成绩、平均成绩,表扬成绩优秀与进步的学生,批评测试不理想的学生;还有些教师上成了检测讲评课,逐题讲评题目。为改变这一现状,探究单元形成性评析课的教学意义与教学样式,我们以“预学后教”为基本策略开展实践研究。下面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单元形成性评析的教学为例,来阐述我们的一些思考与做法。
一、单元形成性评析课的目标定位
顾名思义,单元形成性评析课的教学目标是对检测所反映出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与“析”。“评”指的是依据检测情况,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现状做出正确的全面的评价,“析”就是对检测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剖析。具体地说,从知识技能层面,要“查漏、补缺”,即纠正试卷中的各类错题,并举一反三,防止类似的错误再次出现;过程与方法层面,会“交流、反思”,即对试卷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有多种思路解答的问题会交流讨论,反思提高;情感态度层面,要“自觉、求助”,即对于试卷中所出现的一般性错误,要自觉订正,自己不能够解决或有疑问的题目要乐于求助同学或老师。
二、单元形成性检测题的设计编制
单元形成性检测题的设计与编制质量会直接影响以上目标的达成。在检测题的设计时,不仅要求题目能够巩固与检测学生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沟通题目之间的联系,体现检测题之间的层次性、连贯性和开放性。
(一)层次性
第1题主要检测学生对小数的性质的识记情况,第2、3题则主要是检查学生对“小数的性质”的理解与应用情况,并且这两题又有一定的联系,第3题的思路可以从第2题中受到一些启发,而第2题又是小数的基本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的一个实例。这三个题目虽然分布在不同的题型中,但构成了从多个侧面检测学生对“小数性质”理解情况的一个整体。
题目编制的层次性,也有利于学生能够更好地“自主评析”,评析自己理解与掌握的程度。同时,为了把这些分散于各个题型中的题目联系起来分析,我们在编制检测题中,在8K纸两栏的中间增加了一栏知识点,要求学生在解答完成每一个题目后,认为它与哪一个知识点有联系就与相应的知识点用线连接,从而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
(二)连贯性
第1题可以有多种思路,如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列举出所有结果后再进行选择,也可以分为用“四舍”时原数大于近似数、用“五入”时原数小于近似数这样两个步骤。第2题则联系生活实际,可以有多个结果,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第3题则需要根据对“小青说:我的身高约是1.42米”的不同理解结果,来决定小青与小红谁更高。
一般地,习题的功能主要是巩固与检测对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开放性习题则更加侧重于检测学生是否能够灵活、深刻、全面地应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或解释现象。
三、单元形成性“预学单”的设计
在单元形成性检测后,教师要认真分析检测卷中所反映的问题,要对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类。同时,我们认为,教师分析检测卷的目的是为学生的“评”与“析”服务。为此,我们要求把教师的检测分析结果转化为可供学生自我评析的“预学单”。下面是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助学单(节选)。
“预学单”第2题中的典型错例,是教师通过对错题进行统计、分析与整理而遴选出的班级典型错例,一般这组错例控制在5题以内,每一题所含的知识点不尽相同。由于学生的差异,不同学生需要评析的内容会各不相同,而且所需要的时间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预学单”与批改后的检测卷都在讲评课的前一天下发,让学生依据预学单进行自查、自纠、自评与自编。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形成性评析教学,学生已经有了自己需要评析的方向、内容与题材,教师只要做好组织、引导与评价的工作就可以了。
四、单元形成性评析课的教学样式
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学的复杂性,在单元形成性评析课中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差异作为课程资源。在实践中,我们形成了课前学生“自主评析”、课中进行“互助答疑—错例辨析—习题评析”这样一种教学样式。
(一)互助答疑
以小组内一对一或小组讨论的形式,解答“改一改”时“仍不会”的题目,没有不会的,也可以在组内结合具体的题目,交流学习心得。我们认为,“查漏补缺”是评析课教学的基本任务,但是每一位学生查到的漏和需要补的缺不尽相同,通过这一个环节,以“生教生”的形式克服集中讲评时一刀切的弊端。如果在小组答疑中还不能够解决的问题,还可以组织集体解疑,请各个小组提出在组内还无法解答的疑问或困惑,发挥全班学生的智慧进行思考与交流。这个环节一般安排10分钟左右的时间。
(二)错例辨析
这个环节就是对在“互动答疑”时没有被学生提到的“预学单”中的典型错例组织辨析。在辨析的过程中,教师对错题所包含的知识、思考方法等进行板书提炼,从而形成检测卷所涵盖的知识结构(如下图)。其中的难点问题,在辨析后教师可以补充相应的练习。这个环节一般安排20分钟左右时间。
(三)试题评析
课前,教师可以收集学生上交的助学单,对其中“评一评”的情况做一个大致了解。尤其是对同一个习题,会有“好”与“不好”两种意见,这时可以请学生展开辩论。学生对于认为“不好”的题,在提出改进意见的同时,可以进行修改与
创编。如对解答题“小红和小青谁高一些”,大多数学生认为本题好,题目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但也有学生认为这个题目不够好,无法确定谁高一些,有一些学生还因此在“预学单”中写了自己修改后的题目(如下图)。
对于教师精心准备的题目,让学生“品头论足”,体现了“教”与“学”的平等地位。因此,学生提出的“批评意见”,教师要虚心接受,对于一些不是很“合理”的意见,教师也要在肯定其想法的同时,说明自己的用意。
在实践中我们感到,单元形成性评析课有时可以取代单元复习整理课。因为,现在的教材中单元小而多,大多数单元在6课时以内,也就是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结束了,在进行单元复习整理时会有一种没有抓手的感觉。而单元结束直接进行一次单元形成性检测,了解了学生的单元学习情况后,再有针对性地评析,会使得单元复习更加有效。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教研室 311200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小学 311200)
上一篇: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技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