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体验中引导学生方法创新的策略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单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到的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得越深切。”来自师生心灵深处的真切感受和体验,往往是语文教学富有生命色彩、闪耀人文光辉、迸发思想火花、产生难得的情感和智慧的不竭之源。“生活体验在小学习作中的尝试与思考”课题汇报课,使我深深认识到作文的广阔背景应是现实生活。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应从“生活”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让学生进行实践体验,融入生活,激发他们的作文情感,产生强烈的作文冲动,开启写作的灵感之门,使每位学生都能愉快地习作。以下谈几点对一节习作指导课的体会:
一、创设活动情境,给学生提供观察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有米可炊”
有趣的情境是习作的催化剂。创设一定的情境,浓缩一定的生活场景,犹如给学生再现了生活,活化了人物形象,学生就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境可想。在作文之前,可精心设计并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小实验、小表演、小游戏等活动,启发学生注意观察、联想和想象,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感,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引导他们观察和实践,体验活动的乐趣与收获,从而产生表达的愿望。
例如,我在一节习作指导课——《“魔书”》的第一个环节时,先让学生观察“魔书”,然后激情导入:“同学们喜欢魔术吗?提到魔术,大家一定会想到春晚中刘谦的精彩表演,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刘老师和刘谦可是亲戚哦,前一段时间他知道我要给大家上课,于是特意教了我一招。因此,我准备跟你们露一手。想不想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本书,你们认识它吗?可是我能让它们具有魔力,相信吗?”一番开场白,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他们一个个情绪高涨,激动万分,很期待我的表演。我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观察我事先准备的两本普普通通的书(综合实践课本、音乐书、美术书等均可),“这些熟悉的课本,怎样让它们具有魔力呢?”设置这样的悬念,让学生观察并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学生表达的欲望马上就被调动起来了。
二、体验精彩的活动过程,激发学生进行巧妙构思,让学生懂得如何“炊”
为了让学生能把活动过程写具体,形象生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有了观察的前提,我再安排学生体验精彩的活动过程,在动手操作中丰富学生的想象,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才能,然后进行说写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不同的尝试,获得不同的感受,从而写出具有鲜明个性的习作。
例如,我在执教《“魔书”》第二个环节——“施加魔力”和“体验魔力”时,先谈话:“怎样让这两本书具有魔力呢?看同学们的表情,一个个都很想知道老师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两本普普通通的书居然说能让它们具有魔力,很期待我展示神奇的本领吧?好,现在老师就开始表演了。(不用强力胶等任何黏合剂,只要把两本书的书页一页一页地穿插重合起来,无论谁都分不开它。)你们可要观察仔细喽!”我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做我的助手,展开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看我是怎样把这两本书一页一页地重叠在一起的。我当着学生的面把两本书一页一页地重叠在一起。同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口述过程。我叠完后故意在两本书上用力压一压,说:“老师先给它来点神力。”再吹一口气,边吹边说:“老师再给它们来一口仙气,呼——”然后用夸张的动作尝试把两本书分开。我说:“好了,看清楚了吗?现在两本普普通通的美术书紧紧地抱在了一起,任谁也无法把他们拔开。不相信吗?那就来尝试一下吧!其他同学把你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台上来。”我先后请两组学生到台上来试着把合着的两本书拔开。(每组两个人)要求台下的学生仔细观察,边看,边听,边想。随即教师采访拔书的同学,让他们说说感受,让其他同学也说说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口头叙述随机点评,点明学生在叙述中是否讲清了活动的开始、过程和结果,是否注重人物表情、动作、心理的描述。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见证了活动过程,再让他们进行大胆构思,学生很快就有了思路,懂得该如何组织材料。
三、引导学生揭开活动奥秘,激发他们从活动中感悟,明白“炊”中所得
实践表明,通过创设情境,设计相关的活动,有目的地将生活中的趣味性与实用性活动提炼出来,再将收获的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真实地体验生活,完成习作,用细腻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在生活实践中积累运用语言的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把从生活实践中的收获用文字表现出来。
例如,我在执教《“魔书”》第三个环节“体会奥秘”时,问:“为什么这两本书在没有加任何黏合剂的情况下能合得这么紧,是不是真的是老师给它施加了魔法呢?用你们手中的书做这个实验是不是也一样呢?”请学生动手验证后弄清其中原理。学生议论后请他们自己揭秘,学生说不到点子上老师再告诉他们答案,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所感悟。
总之,处处留心皆文章,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处处有可谈可写之处。要引导学生参与相关活动并细致地观察,从而获得习作的第一手材料。这样写起来就会既生动、形象、言之有物,又有实践体会,想象不到的语言即刻挥洒笔端。
(作者单位 福建省永安市北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