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信息技术 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
现代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而主体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要在人的内心和行为两方面同时造就一个人,一个不同于以前人的独立自主的,有热情、有个性、有尊严、有责任心的人”。这里的“内心”即主体意识,“行为”即主体能力,两者共同构成整体人的完整内在素质。因此,学生的发展是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主体能力的提高。在现代教育中,如何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尽最大努力去唤醒和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主体能力,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以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第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创设探索空间,促进主体能力的提高
在认识“平移”这一课中,能否用定量刻画的方法说明平移的距离是这节课的难点之一。教学时,我在给出例题图(见图一)后并没有急于教学用对应思想数格子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数一数小房图平移了几格,并向小组内成员介绍自己数的过程。在交流时,我请了几位答案比较典型的学生进行介绍,要求他们先说明自己是从什么地方数到什么地方的,然后再介绍自己数到了几格。答案为2格的学生(见图二)指着原来小房子右边的屋檐和现在小房子左边的屋檐说:“我从这数到了这,一共有2格。”我及时在白板上标出相应的位置,并问其他学生:“他说的对吗?我们一起把小房子移一移。”然后我利用白板强大的演示功能,按照这位学生的回答,拖动小房子向右平移了两格。“咦?”学生们立即发现了问题,“不对、不对,还没到位置呢!”“怎么没到呢?”“应该有4格的。”很多学生的声音响起来了。我立即又请答案为4格的学生回答(见图三),只见他指着原来小房子右边的墙和现在小房子左边的墙说:“我从这数到了这,一共有4格。”我照着他说的及时拖动小房子向右平移了4格。“咦?”学生们立即发现了问题,“怎么还不对呢?”“应该是6格。”有一些声音低低地响起。“那请你们来说说为什么应该是6格呢?”“因为小房子还要向右平移2格才能到现在的位置。”“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重新来把小房子再平移一次。”所有学生一起一边看着白板上不断移动的小房子,一边数着“1、2、3、4、5、6”。
在这一环节,我足足用了8分钟。虽然对于一堂课来说,8分钟确实有点多,但从培养学生主体能力的角度上考虑,这点时间还是花得很值得的。因为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全程、积极、有效的参与。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为全体学生留下了充足的思考空间,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方法得出结论,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其次,我为全体学生提供了恰当的参与时机。充分利用媒体功能,便于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路,同时利用不同思路的碰撞、对比,让学生主动发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使所有学生都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后面的学习,避免了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的活动情况的出现。在教学中,能让全体学生动手、动口的就不让部分学生代替,能让多数学生动口、动手的就不让少数学生或个别学生代替,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同时在多媒体的强大演示功能下,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总之,数学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学习主体能力的提高。
二、巧用儿童语言,实现主体思维飞跃
数学课堂上的语言,讲究准确规范、严谨简约。对于孩子而言,形象生动的语言易于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概念,从而顺利实现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
在认识“平移”一课中,我用定量描述的方法说明平移的距离,其思维的本质、解题的核心是对应的数学思想在实际中的应用。学生第一次会把小房图平移的距离数成2格、4格,其本质原因就是没有注意对应。所以在找出正确的平移距离后,我及时引导学生反思,“为什么2格是错的?”“为什么4格也是错的?”学生在白板演示过程中就发现了问题所在,因而很多学生都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因为2格是房子屋檐和屋檐中间的2格。”“因为2格是从右边的屋檐到左边的屋檐,那就不对了。”“从右边的屋檐开始还是要数到右边的屋檐。”……在众多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对应”的思想已经有了初步的体验和应用意识。此时,我及时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自己打算从哪里数到哪里,共有几格,并结合白板,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不同数法。学生通过这一过程,主动体会到“从屋顶数到屋顶”“从右边的墙数到右边的墙”的深刻含义。虽然整节课都没有出现具有准确规范、严谨简约特性的“对应”这一词语,但在更具形象性、通俗性的儿童语言的作用下,学生对“对应”这一词语的理解却更深刻了,真正实现了主体的思维飞跃。
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主战场。教师只有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辅助功能,才能有效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主体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