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的途径分析

发布时间:2015-11-09 10:26

 一、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必须从激发兴趣入手。例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呢?在这一环节,我是这样做的:“为什么乌鸦把小石子衔到瓶子里,就喝到水了呢?谁愿意到讲台上亲自试一试?”六七岁的儿童注意力易受新鲜刺激事物的吸引,争先恐后、兴趣十足地走上讲台,用教师事先准备的细口瓶、小石子做试验。通过动手实践,细心观察,学生终于发现了乌鸦怎样喝到水的奥秘,不用教师过多的讲解,孩子们便在兴趣盎然中积极地参与教学,主动地获得了知识,兴趣也得到了满足。
  在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有声有色“演”课文。又如在教学《找秋天》时,我让学生带上纸和彩笔,到校园找秋天。孩子们看看、说说、想想、画画、写写,蓝天白云下,青青芳草地,孩子们回到了一种自然纯真的状态,他们此时积蓄的内部言语犹如火山喷发一般,孩子们自如地充满激情地娓娓道来。这样的语文课哪个孩子不喜欢?
  二、激发学生的积极行为
  心理学家认为:良好的情绪能促进个体智能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多予以表扬、鼓励,通过鼓励来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抑制或消退其不良行为。有时,学生的回答不是很标准,但教师可以从他回答问题时响亮的声音、规范的站姿等方面予以鼓励:“你回答问题时的声音很动听;你回答问题很完整;你的站姿很美……”当然,对一些学生一味地表扬鼓励,没有否定,不提要求,也无助于学生的进步。在教学中,我常这样评价:“你回答得不是很好,再仔细想想,一定能说对!”这样,先否定学生的答案,接着指出途径,寄予希望,最后再给予学生获取成功的机会。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例如,在课上举行朗读比赛,让全班学生当“评委”,引进竞争机制,使学生对朗读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为朗读训练创设了良好的心理氛围。朗读比赛中,奖励那些读得好的学生,使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读书兴趣,更加努力读书。教师还要特意找出胆子小、在班里很少站起来读书的学生参赛,并给予奖励,以培养他们的读书积极性。
  三、提供合适的学习机会
  在课堂上,教师争取利用有利时机,让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使他们每个人都有表现和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和教育的艺术和技巧就在于发挥每个儿童的力量和才能性,使他们感到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因而,我尽量多创设学生成功的情境,经常有意识地请写字写得好的学生抄写练习,请朗读好的学生读课文;请善于观察的学生当小老师……充分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使学生从小就具有学习的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而对接受慢的学生,也常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让全班学生在各自的起跑线上起跑。
  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以多种方式参与,如集体讨论、小组活动等。还要促使学生自己动眼、动手、动脑。创造性的阅读教学,要以学生的自读为基础,在自读中领悟,在自读中发现,在自读的基础上交流、指点。创造性的作文教学,要以学生写真情实感为基础,有真事可写,有真情可抒,有真知可议,这样写出的作文必然具有创造性。
  四、更新教育观念,强化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要使学生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首先就要更新教育观念,强化创新意识。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专家们指出:“新世纪的教育应当让受教育者知道在做什么、如何做、什么时候做,知道在何处做,知道找谁做和为什么做。”
  这种新型的教育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真正转变观念,认识到自己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传道授业,不再以知识掌握的情况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创新教育。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北重六小)

上一篇:浅谈高中英语课堂学生沉默与教师话语的创新方

下一篇:试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