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方向分析
一、从读书开始,在备课中获得专业成长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要懂得一些信息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这就要求教师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但更需要经常读专家作品、经典作品,通过读书加深自身底蕴,提高自身修养。一名成功的教师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笔者会经常抽出时间来看书、读报刊。在看书、读报时,特别关注那些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还记得在教学生《给幻灯片添加动画效果》一课时,教材中安排的只有简单的内容:就是打开“自定义动画”给幻灯片添加一个动画效果,但并没有做具体说明。实际上在]示文稿给幻灯片添加自定义动画的内容中有四项,即进入、强调、退出及动作路径。还记得在参加教育技术的国培学习时,当时曾看到过专家的作品,一轮红日缓缓地从东方升起用的就是动作路径。于是,笔者在课前把专家的作品有选择地重新制作了一下,上课后播放给学生看,学生看到后学习兴趣一下就提升上来,对于新课的学习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学生对自定义动画学得非常成功。学生的成功也是教师的成功,如果没有专家的引领,笔者是想不到把动作路径恰到好处地运用到教学中的。教师在备课的同时,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自然而然地也就把学生的水平提高上来。
二、从模仿开始,在课堂教学中获得专业成长
公开课是每一位教师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为了上好一次公开课,教师不知花费多少心血去精心备课、反复修改,似乎凭这一节课就能和特级教师一样一举成名。要知道,特级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其长期实践、不懈探索的结果。犹如我们写字临帖一样,先选择自己喜爱的一本字帖,从字形、结构开始描摹入帖,直至完全吃透其精神风格,然后想办法再出帖。教学也一样,先向一位自己特别喜欢的特级教师学习,从点滴的教学方法到严谨的课堂结构,乃至独到的教学风格,然后再转益多师,水到渠成,自然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模仿可以分再造性模仿和创造性模仿两类。再造性模仿侧重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是完全的不加改变的模仿,是模仿的初级阶段。模仿着[的角度比较小,也容易学到手,是初学者常用的方法。再造性模仿通常包括整体模仿和局部模仿两种:整体模仿就是整节课地全搬照抄地模仿,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模仿。当然,局部的个别调整也是必要的,但整堂课的教学结构、指导方法和设计思路都没有变动。局部模仿指在一节课的某一个教学环节中,采用特级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指导方法。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整体模仿能体现特级教师的风格,但由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以及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不同,模仿起来难度较大,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局部模仿操作起来就比较灵活,受到的局限性比较小,教师可以有选择地采用,尽量做到扬长避短,为我所用。
创造性模仿是模仿的高级阶段,模仿的难度比较大,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模仿时不拘泥于细节,而是从整体风格方面去模仿,灵活性比较大。只有当教师的再造性模仿积累到一定阶段,教师掌握了娴熟的教学技巧和名师的教学风格,具有足够的举一反三或触类旁通的能力,然后才能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情况,从语言风格到课堂结构、设计思路等进行创造性的改革,力求体现个人的教学特色,这就是创造性模仿。
每年我们教育局都会组织全天候教师讲一节公开课,目的就是让我们这些教师从他们身上吸取精华。每次讲课,笔者都会认真去听。注意看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及对学生的辅导,几年下来,感觉自己的收获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对他们的局部模仿,感觉自己在这方面的成长很快。比如:让学生自学教材时,先把教材中需要解决的重难点整理成问题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学生把问题弄清楚了,教材的重难点也就突破了。
三、从网络开始,在自学中获得专业成长
网络可以说是一本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万能机器人。在这里,我们可以学到许多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教师除了可以在网上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外,网络还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方式,它可以把远隔千里的老师聚在一起,形成即时互动式的交流,使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圈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并且在大家的交流中往往还会有更多的意外收获。
还记得刚教信息技术那一年,教育局组织学科教师进行考试。因为,笔者教信息技术这一学科,所以,参加的就是信息技术学科考试。考试时发现自己有许多东西不会,比如:进制的转换及一些平时不太常用的软件中的各种功能。考试结束后,笔者马上开始自学,在网上搜索进制是怎么回事,看了两遍大致明白了进制的数字组成及转换方法,于是开始尝试着做题,可一道八进制转十进制的题把笔者弄糊涂了。怎么也弄不明白了,没办法,只好在信息技术群中问,许多热心的老师耐心地给笔者讲解,难题得到了解决。
去年,参加省电教馆组织的教学设计大赛,大赛中要求用一种ScienceWord软件,这种软件笔者根本就没听见过,想想还是放弃吧。正巧那天群里有人说这个事,笔者做为一名观众在静静地看着,看着他们的对话,笔者明白了:原来这就是一种类似于Word的软件,只是它比Word的功能要强大得多,尤其对于理科教师来说,在画几何图形方面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于是笔者也加入了他们的谈话,明白了下载的方法和如何使用,安装到自己的计算机中一试果然不同凡响。网络真是良师益友,在以后的工作中,笔者将一如既往地让它帮助我,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四、从竞赛开始,在竞赛辅导中获得专业成长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创新大赛、电脑作品大赛、机器人比赛也给教师提供了专业成长的机会。第一次接到电脑大赛的通知时,看到参赛的要求,感觉自己的压力很大,因为从来没有带领学生参加过这类竞赛,不知从何入手,于是就反复了解大赛要求,并询问教研员应该怎么做,教研员很热情,他告诉笔者电脑作品不但要基本功好,更重要的是选题要有意义。在明确了大赛的要求后,笔者开始把比赛要求告诉给学生,并让全校学生都参加,再从中选出几幅好的作品参加比赛。第一年,因为没有经验,学生也没认识到参赛的重要性,结
果一无所获。但笔者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努力,从自身的竞赛辅导专业水平开始反省,调整策略,不断提高自己的竞赛辅导水平和经验,从初中生开始进行竞赛辅导,然后在他们中挑选部分苗子,总算小有收获,有一名学生的Flash动画获得省级三等奖。今年,笔者更加地努力,提高自己的竞赛辅导水平和与学生的交流能力,在全校中开始竞赛活动,较第二年有了进步,有二名学生获奖。
在竞赛辅导中笔者不但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增强了与学生交往的能力,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学生参赛的项目当然不仅仅是全国中学生电脑作品比赛、创新大赛、机器人等等,今年还有一个青少年计算机表]赛,笔者试着给学生报了名,看了看参赛的项目,知道了笔者今后的努力方向,明年,笔者将带领学生积极踊跃地投入到比赛中,争取获得更好的成绩。这些,都给笔者提供了专业成长的机会。
五、从课题开始,在课题研究中获得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提高,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用课题研究来推动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认识,非常值得一线教师们采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那么,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在课题实践中,教师们遇到了许多问题,而不得不广泛阅读书籍,相互探讨、互相推荐参考书目,从最初的只重视教学技能转变为重视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从重视教学知识点的传授转变为重视学生人格的发展,教育视野得到了开阔,教学方式得到了改变。教师通过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教学主体、教学目的和教学工具等方面,从教学的前、中、后等阶段获得体验,上升为理性认识,使自己不断成熟起来。许多成功的教育者,都认为教育科研能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插上有力的翅膀。
信息技术教师在这些方面仍然处于弱势,重技术轻理论是我们的通病。信息技术教师如果能在学习专业技术之余,多掌握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知识,写出来的文章一定会有理论高度可以获得自己的专业成长机会。
去年,笔者参加了课题行动研究,研究《情境教学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先把课题进行了目标分解,然后确立了子目标。分成三个阶段进行研究,一边研究一边对学生的个案进行分析,并进行研究活动记录,而且还对教学中的案例进行分析,最终形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而且还在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网中被展示。
总之,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内容相对复杂、时间相当漫长的学习实践过程,并非有哪种技术、哪种方法就可以让人一劳永逸。尤其是信息技术教师,其专业成长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并且是不断变化更新、永不停止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既可“海纳百川”,及时吸纳新的教育信息和教改经验,学习相关的知识、理论,为教育教学工作所用,也可以很好地将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广泛传播”。这“一吸一吐”之间,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已得到提高。
这几年,通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的提升,笔者深深地领悟到:要想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只能靠自己,那就是通过专业成长,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 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中小学电教,2008,(9).
[2]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上一篇:《散步》教学的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