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基于行动研究法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发布时间:2015-11-17 09:27

随着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处于传统课程研究核心地位的课程实验研究已经无法完全渗透到教学实践当中,而行动研究法却以其独特优势日益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青睐,特别是在应用性、实践性特别强的信息技术课程中这种优势尤其明显。行动研究法所倡导的“教师即研究者”运动,使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也有机会从事教学研究,从而改变了教学研究以专业研究者为主体的局面,促使教学研究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为解决教学研究中长期存在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行动研究法应用于课堂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教学问题和策略,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将行动研究法应用于课堂教学设计中,可以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
  (1)通过行动研究法与教学设计的结合实现微观和宏观的统一。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中最主要的环节,行动研究与教学设计相结合,教学设计把教学问题的解决上升到一个理论的高度,而行动研究则为教学问题的解决提供实践的土壤。
  (2)通过行动研究法与教学设计的结合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一方面教学设计为行动研究提供教学活动方案,进行理论指导;另一方面行动研究为教学设计方案提供实践尝试的机会,从而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通过反思使行动研究法贯穿教学设计的全过程。在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反思是最重要的步骤,也是贯穿教学设计始终的。当行动研究法融入到教学设计过程中时,教师不仅能提出问题,而且还可以尝试把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实践,同时,可以再进行反思,从而为教学设计方案的修改提供参考。
  二、行动研究法应用于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
  在相关的教学文献中,有不少学者都提出了关于行动研究程序的建议,许多学者都依据自己的理解提出理想的程序模式。其中,卢因提出的“螺旋循环”的模式影响最大,后来的多数学者都受到他的影响,而迪金大学行动研究模式是将行动研究的各个环节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并用实例进行说明,使模式内容更形象化、具体化。
  通过长期的调查研究以及课堂实践,根据行动研究基本特征和行动研究法的几种模式,我们可以提出行动研究法与课堂教学设计结合的一般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行动研究法与课堂教学设计结合的一般模式
  这种一般模式吸取了行动研究法的优点,结合了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与其它模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强调以“问题”作为中心;(2)强调对行动全过程的“监控”;(3)注意资料的收集;(4)强调教学反思。这个一般模式体现了行动研究法的基本特征,同时,又把它融合到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虽缺乏一定的逻辑性,但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希望能在大量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逐步完善它,并能在解决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时发挥一定的作用。
  基于行动研究法的一般模式和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可以将行动研究法应用于课堂教学设计,归纳为以下五个步骤:(1)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立教学目标;(2)参考理论,协作讨论,制定方案;(3)教学行动;(4)教学反思;(5)方案总结。
  三、行动研究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通过调查研究及自身教学实践,发现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喜欢用计算机,特别是网络聊天和游戏,但对教学内容并不是很感兴趣。二是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与他人的合作意识相对比较弱,有的甚至根本不存在合作意识。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因此,笔者结合学校的教学环境和软硬件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行动研究法为手段,运用教学设计中的相关方法,将一般模式应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希望能获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一:因特网信息的查找
  1.发现问题
  在信息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如何从网络上高效地获取有用的信息来支撑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是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具体体现。《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正是让学生了解搜索引擎,利用搜索引擎有效地获取信息。但大多数学生并不热衷于搜索引擎的学习,对网络的认识仅限于QQ聊天、听歌、网络游戏,不善于利用网络来获取学习资源。如何让学生学会从因特网上正确有效地获取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是关键。
  2.制定方案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采用的是先讲解搜索引擎的种类以及搜索引擎的一些技巧,最后布置一些课后习题进一步强化,这样显然不是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能力的目的没有得到落实。新课程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因此,基于学生的实际和新课程教学要求,笔者决定尝试采用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即让学生运用网络进行自主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更深、更广地参与学习活动。
  3.教学行动
  (1)课题导入。播放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相关Flash,利用网络教学系统播放展示,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提问:“你们知道奥运会的来历吗?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理念是什么?”此时学生的情绪可能会比较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但课堂纪律需要控制好,否则,会适得其反。
  (2)课程实施。
  第一,试一试。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利用因特网查一查奥运会的相关知识。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巡回检查,了解学生已有水平及学生个体差异,同时,让先查到的学生汇报自己的搜索结果和查找方法。最后教师总结常用的网络查询方法:利用搜索引擎,直接查询网页,查询在线数据库。
  第二,想一想。询问学生,用的最多的是哪种方法。
  第三,学一学。什么是搜索引擎?有哪些分类?
  师生共同总结出常用的搜索引擎:百度、搜狐、新浪、雅虎、网易等。
  第四,比一比。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利用不同的搜索方法查询答案,先查到的可以举手向老师示意回答。答对的,给所在组加十分,答错者扣十分,其他小组继续回答。整个比赛结束时得分最高组为优胜组。一轮结束后,改用其它搜索引擎,利用相同的关键词进行搜索,比较结果的变化。
第五,想一想。小组成员之间交流心得体会 ,想一想如何才能使用搜索引擎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并推举小组代表总结发言。
  第六,练一练。给各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利用多种搜索引擎,共同完成信息查询,再总结比较不同搜索引擎查询的差异。
  4.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结束之后,学生都表示喜欢这样的上课方式。但由于是在机房上课,学生自主时间较多,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来提醒学生注意课堂纪律,而且各个小组的参与程度不同和学生之间的差异,小组讨论的时间不能完全控制好。
  5.方案总结
  在课堂中运用行动研究法,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把活动安排得更细致,并考虑周全。最重要的是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有非常好的引导,并在过程中给予学生帮助与指导,要有随机应变驾驭课堂的能力,能随时调动课堂气氛。
  (二)案例二:制作班级网页
  1.发现问题
  我国大部分学校仍旧实行的是“应试教学”方法,学生在求得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激烈的竞争。残酷的考试评价制度使学生不得不加入到竞争的大军中。他们求胜心切,往往拒绝合作,甚至破坏合作,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荡然无存。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大都学会了如何上网,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娱乐的时间也越来越长,直接的人与人交往机会减少了,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
  2.制定方案
  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媒体信息加工的一般方法,将这些方法进行综合,利用FrontPage为工具制作班级网页,在这过程中,要求学生充分合作,增强班级荣誉感,在合作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教学行为
  (1)课前准备。先根据班级学生人数进行分组,每个小组4-5人。如小组人数过多,小组成员会相互推卸责任,不能使每一位学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锻炼。
  (2)创设情景。通过网络教学系统进行屏幕教学,首先展示学校主页,并在网络上搜索其他一些班级网站,让学生欣赏。通过观察、欣赏、回忆等一系列从感官到内心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创新精神。
  (3)引发课题。引导学生回忆FrontPage的各个菜单的使用,并导出本节课的课题:制作班级网站。这时要明确各小组的任务,让学生理解任务的内容和性质。同时,对作品提出要求:作品要有背景、文字、音乐、各种格式的图片、动画、动态字幕、超链接,等等。
  (4)自主创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选择作品的主题、栏目。学生个人围绕主题以及栏目,通过网络或其他渠道搜集资料。通过小组讨论进行评价和筛选,并进一步搜集补充信息,讨论、规划、设计信息的呈现方式。小组分工合作,根据表现信息的需要,选择恰当工具,分别对声音、图片、图像、动画等素材进行处理。每个人完成自己负责的栏目的作品制作,小组内开展自评、互评,根据评价意见修改完善。小组合作,把各栏目的作品合并成一个完整的作品。在这过程中教师必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引导、点拨,让每位学生都得到提高。
  (5)经验交流。要求各小组把作品上传,组长向全班同学介绍作品内容及设计思路,组员进行补充。经验交流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这过程中可以发现问题、加深印象、取长补短。
  (6)自我完善。小组根据评价意见进行协作调整,修改完善作品。
  4.教学反思
  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加强学生参与性,活跃课堂气氛,控制课堂纪律。
  5.方案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尝试实践,提出的问题基本解决,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培养。但这种意识不能仅仅限于信息技术课或是其他课程的某一次课堂中,我们需要创设更多的合作情景,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其逐步树立合作观念,形成合作意识,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从而取长补短,取得更大的成功。
  四、思考与展望
  行动研究法应用于信息技术课堂中是可行的,但还处于尝试阶段,相关的操作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地改进完善。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切体会到,只有不断地以实践检验教学,以教学改进实践,才能真正创新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行动研究法”构筑的信息技术研究性教学课堂,探索出一条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的途径,打造了一个教研互动、相互促进的开放式平台,促进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工作的进一步优化。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行动研究只是一种方法,只有将它与其他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互补,在教学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更多教学者所用,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教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沈宏松.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行动研究之一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
  发展[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5.
  [2] 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宋虎平.行动研究[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03.
  [4] 熊锦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研究[J].文教资料,2005,(30)

上一篇: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方向分析

下一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的问题和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