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基于探究性学习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的策略

发布时间:2015-12-15 11:02

摘要 开展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很多。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出更多的让学生主动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得到不断的进步与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探究性学习 高效课堂 
  美国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科学教育是这样,数学教育亦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接受性学习是当今数学学习中经常采用的学习方式,但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自主获取数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障碍也是十分必要的。开展探究性学习对于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 
  “问题”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核心。问题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问题的定位既不能“唾手可得”,也不能“可望而不可即”,是要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问题还要能引发学生多向思考,较好地体现问题设计的智力价值和实践价值。 
  1.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在设计问题时,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创设蕴含数学思考的问题情境。当问题以真实性任务呈现时,学生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积极地开展探究活动。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生活越贴近,学生的认同度越高,探究的点越多,探究的有效性也就越高。 
  2.从认知冲突中产生问题。当学生遇到认知冲突时,头脑中就会产生悬念,迫切地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当问题以认知冲突的形式呈现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不是先复习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再猜想如何求平行四边形面积并验证猜想是否正确,而是标出平行四边形相邻两条边的长度及其中的一条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平行四边形面积也可以像求长方形面积那样用两条相邻边的长度相乘来计算吗?这样,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了。对于不同的意见,学生会觉得有必要去探究,探究的方向也十分明确,探究的主动性也就更加强烈了。 
  3.从新旧知识迁移中反思问题。为了促进数学学习的正向迁移,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把学习目标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不停地反思问题,分析问题的共性,展开有效的探究活动。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首先回顾了除长方形以外的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提出新的目标。以此目标为导向,学生就会把“转化”作为目标达成的基本策略和方法进行探寻,从而将时,学生发现“9的倍数”也有类似的特征。在肯定学生探究精神的基础上,不妨让学生再去探讨一圆通过剪拼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来解决问题。 
  4.从探究过程中生成问题。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生成新的问题。生成的问题如果贴近当下的教学目标,有想法的教师就会以质疑的形式呈现新问题,给学习带来新的目标,将学生的认知带入一个较高的层次,甚至是一个新的领域。例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下其他几个一位数的倍数特征。还可以由此引发出新的问题:一个多位数,如何能很快判断出是不是 3的倍数呢?在对这些问题的探究中,学生一旦有了自己的发现,就会丰富和深化自己的认知,促进自主发展。 
  二、提供支撑性的探究材料 
  探究材料是探究性学习必不可少的资源。探究的材料应是学生熟悉的,易于操作的,并与所要学习的内容有密切关联的。为探究活动提供的材料还要能引起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面积的计算问题时,知道长方形的长是12米,宽8米,扩建后长和宽都增加2米,如何求增加的面积。可以提供下面的三幅图供学生探究。 
   
  其中,图1可以用大面积减去小面积,这是学生最容易理解的方法。图2是将增加的部分分割成两个长方形,图3可以将增加的部分看成是两个长方形,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相加,再减去重叠部分的面积。这种的解法就更为灵活一些,带给学生探究的空间也更大。不同层次的学生会从这个学习活动中获得不同的发展。其实,教学设计就是教学资源的开发和选择的过程。 
  三、展开个性化的探究活动 
  在探究学习中,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适度的空间里自主探索,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习过程成为“再创造”的过程。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动,以突出学习重点、突破难点、消除疑点。像一些陈述性知识,通过教师的讲授就可以掌握,完全没有必要进行所谓的探究,而那些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储备和活动经验,可以通过探索而掌握的方法类知识,规律类知识,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来学习。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二)的教学,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编制7,8,9的乘法口诀,并根据口诀写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五年级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也是恰当的和必要的。 
  四、把探究活动适时引向深入 
  探究活动是多向的、立体的发现过程,也是互动的和不断反馈的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要抓住契机,适时引导,在追问中生成新的问题,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学生在个体或小组学习中通过探究获取的知识,往往处于感性阶段,是零散的,浅层次的,也需要通过集体交流、探讨深化,使之上升到概念。在集体研讨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和把握学生的思维状态,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问难。

上一篇: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角色浅探

下一篇:评价机制在小学写字教学中的运用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