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基于学习方式变革,论小学生信息素养教学实践

发布时间:2015-12-15 11:03

       信息素养最早可以追溯到图书检索技能,并迅速从图书领域扩展到整个教育行业乃至全社会。信息素养早期的研究以对信息的分析为核心,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的采集和对信息的处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信息素养的理解日趋深刻、研究日趋广泛、界定概念也日趋多样化。现在人们普遍认可的定义是个体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评价、创新、传播等方面的能力。由如上涵义可以看出,信息素养是包括信息分析、信息理解、信息能力、信息准则等方面的综合性概念。通过多个方面的协调融合,信息素养才能得以充分发展。
   1 教师方面
   鉴于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应该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指根据社会环境和发展的要求,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通过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形成的对待信息活动的正确态度、观念,遵守信息伦理道德,让学生逐步具有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为今后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老师作为知识的首要传播者,在信息素养教学实践方案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1.1 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
   在小学阶段,学生刚刚步入正式的课堂,还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学习过程主要靠教师的传授和引导。因此,师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任课教师的信息素养对所教学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如果一个老师自身缺乏信息素养和求知精神,那么他是无法培养出优秀的学生的。所以,一个合格的小学信息老师首先要深刻理解和掌握信息素养的基本知识,具备高度的信息素养,这是将信息素养知识传递给学生的基本必备。学校的管理者可以采取对教师的再教育,充分利用信息工具和多媒体资源,让老师不断接受最新的知识信息,及时更新改善已有的知识架构体系,引领学生不断进步。
   1.2 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
在一定程度上,教师还应重视情感教育,小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在接触信息技术之初,如果没有好的引导,一旦将不合理的行为养成习惯,将来会很难改正。所以,教师有义务为学生构建健康积极的网络学习环境,经常向学生有意识的灌输信息道德伦理、法制方面的教育,规范学生们的行为,帮助他们尽快培养起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初期都比较迷茫,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主构建针对小学生层面的网络教学系统,给学生制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方法,还可以定期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若学生学习有问题,老师也可以及时解决。
   1.3 建立起信息素养评价系统
   信息技术为师生构建了主动的、多元的学习环境,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建立起相应的信息素养评价系统,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审视学生学习的效果,及时反馈信息,调控学习进程。定时定期出一些信息素养方面的题目供老师检测、学生自测,也可以在系统中举办一些信息素养知识大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探究性学习。
  2课堂方面
   2.1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
   针对现在经过改良的教学设备,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先进资源将上课形式多样化。老师在根据教学大纲备课时可以想一些特定的符合教学要求的有趣故事情境,在上课时从事先准备的故事切入,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后面的技术讲解埋下伏笔。教师在引入小故事时还可以向学生提出关于故事的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故事情境中思索答案,然后在老师提示的基础上,自主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
   同时,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趣味性主题,让学生自由组队进行收集资料,分析、整理资料,完成相应的电子主题小报或幻灯片作品,届时还可以选出“小老师”来评价同学的作品,以此来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性、协作性能力,让学生不仅能够深刻地理解课程中所提及相应的概念、原理,并能通过反复的练习、实践在脑海中建立起良好的知识架构,不断巩固知识。
   2.2多形式组织课堂活动,通过实践培养信息技能
   面对目前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学校针对教育部对各学段的信息技术课程都提出来相应的教学目标,提升教学设备,将以往的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采用基于网络设备的新型的教学模式。除了课堂学习外,还应该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操纵信息工具,加强对信息的探索能力。如果仅仅采用教师单方面的讲解的方法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要辅助其他形式的训练,例如可以举办一些益智类的纸牌游戏,让学生通过玩纸牌来增强对鼠标的操作能力;还可以开展信息知识大赛,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能;在小学阶段,学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起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学生方面
   3.1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思考并进行自我审视
   当代小学生出生并成长于信息时代,从小就通过各种形式接触信息技术,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环境并不陌生,但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很少有人会直接想到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手段搜寻答案,因此,知识和技能的缺乏并不是他们最主要的问题,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培养小学生将身边的信息技术工具与学习相结合的意识。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就是为了让学生能感性而又全面的认识信息技术。
   3.2增进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如果让学生一味地去学习高深、复杂的操作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在这个阶段,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应基于现有条件,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脚踏实地地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培养最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来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提高。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并在实践中去熟练信息技术的相关操作,在练习的基础上温故所学内容,不断拓展自己的创新思维,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4.总结
   总而言之,对我们而言,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项众人而道远的工作,对提高整个社会的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时期的教育更是在学生时代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积极探索培养信息素养的方法和途径,结合实际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学生信息素养教学实践方案,让学生更好地融入信息社会。

上一篇:试论小学古诗教学的“以诗解诗”教学策略

下一篇: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