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关于示范性高中对口扶持薄弱高中的策略

发布时间:2015-12-15 11:04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战略目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普通高中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有了新的提高,各省都先后办起了一批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在省域基础教育起着良好的示范作用,形成了一定数量的优质教育资源。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普通高中教育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整体水平还不高,优质资源还不足,发展也很不平衡,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出现较为明显的非均衡化发展趋向,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如何发挥示范性高中的优势和作用,有效地改造薄弱高中,这既是一个政策问题,又是一个策略问题。建立示范性高中扶持薄弱高中建设制度,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示范性高中对口扶持薄弱高中,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是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均衡发展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一、普通高中教育非均衡化发展趋向分析
    教育发展非均衡化是一个普遍现象,不论是哪一个层次的教育,在哪一个时期都客观地存在着这个现象,不可能每一个地区、每一所学校都在同一个发展水平线上。非均衡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造成非均衡化发展的原因主要是教育资源供给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而且教育资源供给的总量性短缺将长期存在。尽管国家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逐步加大对高中阶段教育的投入,一直在谋划普通高中教育的均衡发展,但在办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
    从教育资源供给的角度看,教育经费紧缺一直是制约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瓶颈。在教育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只有集中力量办重点、保重点。改革开放初期形成的一批“重点中小学”是这样,之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乃至现在实行的办“重点中学”(“示范性高中”)的政策也是如此,都是由国情、省情决定的。可以说,办“重点中学”是历史的选择。我们应该看到,“重点中学”的兴办成绩是主要的,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就没有特色,这些年来国家加强重点中学建设,实行省级重点中学(示范性高中)验收挂牌制度,办起了一批高水平的高中,大大提升了基础教育的办学水平,扩大了基础教育的社会影响,这是功不可没的。如果没有这一批省级重点高中(示范性高中),我国基础教育不可能有现在的局面。但客观地说,办重点中学也同时加剧了普通高中教育领域内部资源配置的失衡,拉大了普通高中学校之间的差距。从社会教育需求角度看,高质量的普通高中教育总是供不应求。这个需求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开始是基本教育机会的需求,之后是扩大和增强教育机会的需求,现在是接受高水平、高质量教育机会的需求。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高水平、高质量的普通高中资源即优质高中资源还严重不足。由于普通高中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高中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导致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在办学水平、办学条件、教育发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从学校之间的发展来看,校际差距呈日益扩大的趋势,各地在加快形成优质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同时也存在并产生了一批基础薄弱学校,这批薄弱学校与重点高中之间形成了巨大的教育反差,凸现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非均衡化特征。
    因此,在谋划普通高中教育整体发展时,既要注重优质高中资源的扩充,又要关注薄弱高中的改造,切实加大薄弱高中改造工作的力度,整体推进普通高中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建立示范性高中扶持薄弱高中建设制度,是加快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
    示范性高中建设工作卓有成效,全国各省市区都先后确定了一定数量的省级示范性高中,其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尽管如此,普通高中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区域之间、校与校之间差距较大,要实现国家提出“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的目标,应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发展普通高中教育,不仅要继续扩大办学规模,增加办学的总容量,而且要不断扩充优质高中资源,在进一步建设好现有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同时,切实加强基础较好的普通高中的建设,促使其成为优质高中,重视和加强薄弱高中建设,在经费、师资、管理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使薄弱高中得到有效的改造提质。要“抓两头,带中间”,即抓好示范性高中建设和薄弱高中改造,带动一般高中发展,促进普通高中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单就“抓两头”而言,有效的办法是示范性高中对口扶持薄弱高中,这既有利于示范性高中的扩容提升,又有利于薄弱高中的改造提质,这应该是“双赢”的结果。
    三、示范性高中对口扶持薄弱高中的路径与实践
    示范性高中对口扶持薄弱高中,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需要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和示范性高中统一思想,形成共识,需要政府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鼓励。在具体工作中,要从实际出发,调动双方的积极性,不搞“拉郎配”。示范性高中应将对口扶持工作列入本校的发展目标和工作计划,统筹安排,采取经费援助、管理指导、教师和校级领导交流等多种措施,帮助薄弱高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形成两校良性互动机制。在扶持的形式上,可以是联合办学,也可以办分校。应认真制定有关的政策措施,如经费投放,教师和校级领导交流,薄弱高中改制等,通过政策来支持和鼓励师范高中做好对口扶持工作,为对口扶持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示范性高中对口扶持薄弱高中,全国各省市区都有成功的范例。以湖南为例,进入新世纪之后,省政府就提出了示范性高中扶持薄弱高中的要求,省教育厅公布了全省120余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对口扶持薄弱高中名单,“一对一”进行对口扶持,对口两校一般为本市区内,鼓励经济文化教育较为发达的长沙等市的示范性高中对口扶持湘西等地的薄弱高中。全省各示范性高中积极响应,纷纷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对口扶持工作,通过多年的实践,扶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薄弱高中得到了有效改造,增加了优质教育资源。其中,湖南师大附中对口支援张家界市民族中学,长沙市一中对口支援江华县民族一中,成效尤为显著,社会影响较大,为示范性高中对口扶持薄弱高中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1.结对子。结对子的过程 是互相了解、达成共识的过程,是开展扶持工作的前奏。结成了对子,有了“君子协定”,双方就有了“扶持”的目标、责任和义务。
    2.抓扶持。扶持工作关键在落实,实实在在开展扶持工作。湖南师大附中和长沙市一中开展对口扶持,他们提供“三网”,实行“五统一”,达到资源共享、品牌共享、效益共享,扶持措施非常到位。“三网”就是天网(远程教育)、地网(学校的图书实验仪器设施设备及教学资源)、人网(师资力量);“五统一”就是对口学校之间教师资源统一配置,教育教学管理统一模式,教学改革统一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统一标准,对外宣传统一口径。通过互派校级领导、教师进行交流、实施远程教育共享教学资源、举办“广益班”(“直播班”“宏志班”)辐射带动等途径,切实加强对口扶持。
    湖南师大附中常力源校长说:我们与张家界市民族中学是联谊办学,而不是联合办学,联合办学讲的是“利益共同体”,而联谊办学则完全是一种“社会责任共同体”,是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和带动薄弱学校的自觉行为;联谊办学不是教育扶贫,也不仅仅是为薄弱学校“输血”,而是要通过其教育教学理念、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来增强其“造血”功能。附中与张家界市民族中学联谊办学后,张家界市民族中学挂“湖南师大附中张家界实验学校”的牌子。附中派原校长、书记、现附中广益中学校长赵尚志担任民族中学的高级管理顾问,参与民族中学的管理,每月去民族中学一次,以讲座的形式,把附中最前沿、最新的资讯带到民族中学。附中先后选派4批共15名骨干教师到民族中学任教,期限为一年。这些教师既帮助民族中学培训教师,又在一线担任教学。第一届支教组组长、英语高级教师刘新芝说:“我们的每一节课都可以说是公开课,所以丝毫不敢懈怠,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精心设计。”民族中学也先后共有13名教师在附中跟班学习。这些教师置身于附中的大环境,边教边学,进步很快。实际上,在联谊办学阶段,两校有50%左右的教师都到对方校互访交流过。同时,附中投入20万元为民族中学提供了全套的远程教学设备,通过远程教育网校进行异地同步教学,让民族中学分享原汁原味的名校课堂。为了让优秀的贫困学生切实享受优质资源,并以此拉动民中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附中在民族中学开办“广益示范班”,面向张家界市一区两县招收贫困应届初中毕业生,其重点科目教师由附中每年轮派,学生学杂费由附中无偿提供,校服由附中赠送。从2002年开始,“广益示范班”共招收五届10个教学班526名学生。附中对民族中学除在教学上给予对口扶持外,还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包括提供远程教学设备、教学多媒体设备、“广益班”学费等在内,附中先后对民族中学至少投入200万元。
    长沙市一中对口扶持江华一中的工作同样做得很实在。长沙市一中在江华一中举办“直播班”,除体育、艺术课外,其他所有的课都由长沙市一中同步网络直播,学生的教辅资料、作业考试也与长沙市一中一样。长沙市一中开放所有的教学资源,课前都会将教案和课件传给江华一中,让他们熟悉教学内容,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和辅导学生。双方老师每周进行一次网络视频集体备课。长沙市一中每年都派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赴江华一中,举行专题讲座、上示范课、听课、评课,传授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江华一中也先后选派4批34位教师到长沙市一中进修 北京写作论文,由长沙市一中采取“一带一”的培养方式,在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教学艺术等方面进行指导。长沙市一中还在江华一中设立两个“宏志班”,每年提供1万元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
    3.见成效。张家界市民族中学当时只有10余年的办学历史,3个教学班,100余名学生,两栋旧教学楼,每年不到10%的高考升学率。通过与湖南师大附中联谊办学,民族中学脱胎换骨,校园面积扩大3倍,在校人数翻番,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升学率节节攀升。民族中学的教师总人数增加到168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45人。附中先进的办学理念逐步渗透到学校的管理之中,教师们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活,教育科研能力普遍提高。“广益班”学生全部进入大学,其中一本人数达40%以上。2003年,张家界选拔8人参加湖南省信息技术奥赛,“广益班”就占了4名,有3名学生获省二等奖。2007年高考湖南省文科状元就是“广益班”的学生。通过联谊办学,江华一中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丰富了教育教学管理资源,教师队伍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办学质量稳步提升。2005年,江华一中跻身“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行列。
 

上一篇:PISA价值观和评价观对中国教育创新的意义分析

下一篇:西方国家中小学教师流动的经验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