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兴趣激发与小学语文教学

发布时间:2015-12-15 11:07

摘 要:

关键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在语文教学中,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变机械为探究,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课堂巧导入,引生入佳境
  对于孩子来说,每一节课都充满了期待,如果直截了当地引入新课,势必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学习兴趣会荡然无存。因此,巧妙迂回地导入更要讲究艺术。一个谜语,一则小故事等都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与好奇。在新课开始就抓住孩子的心,让其意识到课堂的趣味和语文知识的丰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放松心情进行配合。
  讲《西藏高原》时,为了产生生动煽情的效果,可播放较熟悉的歌曲《青藏高原》,那流动飞扬的旋律,会使每个孩子的思绪随着音乐而起伏,去初步感受高原辽阔壮美的特点,这比直接引入更能唤起孩子的想象力。
  融入传统艺术,激活课堂教学
  传统艺术有着很强的审美效果和视觉冲击力,它能变抽象为直观,吸引学生的注意。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只凭空洞的语言和枯燥的板书,往往会使课堂气氛死沉。但适当地加入书法绘画等艺术,一定会激活“一潭死水”,挖掘学生潜力。
  在讲古诗《竹石》时,学生对竹子的形象记忆模糊,为了烘托出课堂气氛,我便依中国画的技法,迅速勾画出几株挺拔刚劲的毛竹形象,学生们不禁精神倍增,可见绘画对他们的感染力之大。这时,我又变魔术似的在竹子边上点缀了几块棱角分明、栩栩如生的石头,更映衬出竹子坚韧的品格。孩子们兴致高涨,对“竹石”图进行积极评价,并且从刚劲的线条上悟出了竹子可贵的品格,教学效果很好。
  三:角色互动,点燃学生激情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新奇刺激的事情最容易产生积极探索的心理,创设出相应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进入角色。从而实现如临其境的真实性,燃起学生积极学习的欲望。对小学生来说,扮演不同角色,表现自我是他们的一大特点。因此,我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景,让学生进行“表演”。如教《西门豹》一文时,让学生表演官绅的一个个跪地求饶的情景,那带有喜剧和讽刺性的表演和动作,很形象地反映了官绅的性格特点,并激发了孩子的丰富想象和勤于动脑的潜力,达到了行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鼓励激将,引导学生创新
  检验一堂课成败的关键之一就是看学生能否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只有对学生不断的引导鼓励,让学生尝到胜利的喜悦,才会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充分的表现出来,从而带动更多的学生勇敢尝试,大胆创新,提高学生的兴趣。在讲《全神贯注》后,我这样尝试:“其实,名人写名言,普通人也能写。农民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老人有‘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我们都是未来的名人,也能写名言。”短短的几句话,既有鼓励又有激将,孩子们信心十足,乐此不疲的进行“创作”,还颇有新意。反之,如果不加以引导,方法强硬,则会适得其反,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之”,才能“干之”,“善之”,才能促进语文教学发展,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上一篇:小学科学课的阅读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体态语言纵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