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中庸理论”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6-04-06 16:51

  我国古代四书中有《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其中《中庸》所表达的观点现代人称之为中庸之道,即我们今天说的中庸理论。不偏不倚,是为中庸。我国宋朝儒家学子曾说过: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中庸理论对我国小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中庸理论中心思想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不偏之

 

  谓中,不易之谓庸。这些都出自《中庸》一书。中庸思想来源于孔子,孔子认为中庸是人类的最高道德标准。中庸对人的道德标准进行划分,主要有三方面:第一,不偏不倚,执中思想。即在处理事情时要坚持原则,不袒护任何一方,无过无不及。第二,做事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出自《礼记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同时强调要与他人友好和睦相处,但是不能随意附和他人。《论语子路》有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第三,要因时制宜。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庸思想并非是平庸,而是要达到人性最高修养:至诚至信至德。中庸之道的主要教育意义在于教育人们要进行自我修养与自我完善,注重人的内心发展。在《中庸》开篇即有提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意思是说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们率性而为是按照天性做事的表现,进行自我教育就是按照原则来进行自我修治。强调自我改善的意义。又有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远,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表示人类要将自我教育贯彻始终,不能因为他人看不见或者听不见自己的言语就对自己放松,要做到在任何时候都要自我监督、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也就是说要达到至诚至善、至仁至信等境界。

 

  2“中庸理论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2.1教师要有良好的自我修养

 

  君子慎其独也,这是中庸思想对人类道德的首要要求,对于小学教育中教师的要求。教师教书育人,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也需要优秀的个人素质和职业素质。这一点对于小学教育来说至关重要。小学生处于心理缓慢发展时期,对外界的事物还处于好奇、模仿阶段,并且对事物没有清晰的正确认知。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在学校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极可能在潜移默化下对小学生的行为、性格造成影响。因此,小学教师一定要重视自我修养,时刻对自己做自我反省、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即使是在没有人的情况下,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将自己培养成为至诚至善、至仁至信至人。只要小学教师能够坚持自我修养,就能够获得小学生的尊敬和喜爱,同时也能够促进小学生们道德思想和行为的健康发展。

 QQ截图20160406165025.jpg

  2.2保持中和,不偏不倚

 

  中和是《中庸》对人际交往原则的描述,即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教学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尤其要注意与学生的相处之道。首先,教师在学生面前要做到公正无私,处理事情有明确的原则,不偏不倚,公正无私。也表示心态的平和,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被小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的不良行为触怒,影响教学积极性,甚至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达成,对教学和对小学生的教育都有不良的影响。因此,要求小学教师要做到心态平和,公正教育,这样才能够使师生之间关系融洽,促进教学。

 

  其次,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要做到言行一致。《中庸》有云: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即是说教师能否得到学生的喜爱关键在于教师的言行是否一致。君子,理当做到言行合一。《中庸》素位章对如何做到言行一致也提出了看法: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对现在小学教师的启发意义是:小学教师要坚守自己的岗位,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只要教师能够坚守本分,自然能够做到言行合一。同时,教师在于小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要善于用真诚的爱心、用自己的品德感化学生、塑造学生,做到以人治人”!

 

  2.3相信学生性本善,积极引导之

 

  《中庸》揭示了人的本质是善良的,小学生正处于性格形成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其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坚信人性本善,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尤其对于在课堂调皮捣蛋的小学生以及学生成绩较差的学生,更要重视其品德的发展,平时对他们多加鼓励和引导,防止学生心理和道德思想上出现偏差。同时对于其他学生要以自己为榜样,在道德修养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中庸理论具有非常广泛的内容,既强调人性本善,也强调在与人相处过程中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与他人和睦相处。这些在道德品质和人际交往上的先进思想对于现代小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求教师要严格自我修养,公平公正,不偏私,对每一位学生都要真诚以待,促进每一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启燕.中庸之道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1(12)149-150.

 

  [2]张赛男.中庸观念对当今思政教育的启示J].前沿,2012(14)57-58.

 

  [3]酒丽媛.试论中庸思想在德育中的运用J].智富时代2015(01)143.

 

  作者筒介:潘桂欣(1964-),女,籍贯:吉林和龙人。

上一篇:“撤点并校”与农村学生公平受教育权问题再思

下一篇:拔苗助长式的“抢跑”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