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育
民族教育不仅仅是个教育问题,它包含着严峻的经济问题和重大的政治问题。近几年教育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并轨、少数民族考生照顾分逐步取消、读书交费、就业市场化,使本来就困难的民族地区教育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教育落后导致升学难,经济贫困导致读书难,就业市场化导致就业难。近几年民族地区升学经有下降的苗头;有的地方辍学情况有趋于严重的倾向;教育部提高中小学资达标准后民族地区师资达标难了;民族人才再教育十分困难;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数量不足、分布不均、规模太小。如何应对民族小学教育所面临的这一严峻局面,破解民族教育所面临的这一难题,从而推动民族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在这个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里,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解决好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将成为衡量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1.教学方法研究在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在小学教育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其它工作如课外活动、少先队活动相比,教学处于核心地位,对教学目的的实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整个学校教育活动中,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凭借教学活动实现的。在我国,小学教育的目的与整个国家的教育目的是一致的,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对公民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为他们的生活和接受进一步教育做准备。
2.教学现存的问题
在目前我国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的教学实践领域中,的确存在着忽视或架空其他两个方面、唯知识学习为重、为知识而知识的倾向。这种情况在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中特别明显。在这种倾向影响下,教学必然地走向以灌输为主,从书本到书本,影响学生正常健康发展。这种倾向违背了义务教育的精神,即便学生在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上也是存在重大缺陷的,很容易造成对知识死记硬背、不能真正理解、更不能加以运用的后果。在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中,应当特别注意避免两种倾向。第一,将科学知识的学习狭隘化。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不是孤立进行的,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是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实现的。第二,对各门课程厚此薄彼。小学阶段的各门课程都是基础性的,它们的开设是以《义务教育法》为保障的。虽然在时间分配和管理、考试方式上各有不同,但是每门课程对于每个学生的发展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在目前我国小学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不能正确对待各门学科的倾向,通常是重视语文、数学、外语,轻视其他学科,尤其是轻视音、体、美课程。语、数、外学科占用其他学科课时的现象仍然相当普遍。这种现象在民族地区的农村小学表现尤为严重。这种做法有悖了《义务教育法》,不仅使得受教育者今后发展缺少必需的基础,而且直接损害了小学生当前的健康发展。
导致课堂出现问题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
2.1 创设的教育情境不够直观、形象。由于书本知识与学生之间客观存在距离,学生们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直观性原则通过提供给学生直接经验或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掌握原本生疏难解的理论知识。
2.2 没有重视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策略是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内容的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择的综合运用。
2.3 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实践。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消化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来接受和消化知识,不要出现满堂灌,一味的将大量的知识塞给学生,因为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本就无法很好的掌握。
3.发展民族地区小学教育的对策
3.1 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发展民族地区教育,要时时树立教育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理念,认认真真地把教育当作基础性和先导性大事来抓,要结合西部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特点,积极寻求国家政策和发达地区的支援。民族地区学校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西部大开发中所承担的历史重任。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优化西部小学教育布局和结构,制定适应小学教育的发展战略。改变布局不集中,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完善小学教育体系,优化师资力量的培养,增强专业适应性、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3.2 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其文化底蕴也非常深厚。需要采用多元文化教育形式对各民族学生进行教育。可为民族地区学校学生开设多元文化课程,如民族风俗,民族文化课程等。使学生学习和了解各民族的常识,使他们能够尊重、欣赏并适应其他民族的文化,树立民族平等意识,从而不仅使学生能够在多种文化环境中政党的生活和学习,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与融合。
3.3 优秀的师资队伍。要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保证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只有优秀的师资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著名学者杨德广先生谈到如何办好一所学校时曾指出:"要有一批高水平的名师,大师、大师重于大楼,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师智、师能、师魂。教师队伍建设一靠培养、二靠引进。民族地区学校的教师更应该注重对自身的培养,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的少数民族高级人才作好准备。
3.4 加强教师培训。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要真正做到统筹师资资源,加强民族地区薄弱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就必须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所有中小学配齐合格教师。要优先满足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的需求,同时加大教育对口支援的力度。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培训,培训课程中有必要增加少数民族课程内容,使教师掌握一定的多元文化知识与能力,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快速发展。特别要重视培养一批合格的双语教师,以适应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民族特色。
只有正确认识到教育问题的缺陷所在,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改善和提高,摆脱落后的教学方法,引进更为科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学习是作为教师应该迅速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该对自己对学生负责,要认真备课,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正确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明确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倪浩 杨朝进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 2015年11期
上一篇:农村小学教育的缺失与思考